挖掘教材内涵巧妙导入课堂

2015-01-27 01:54谢飞雄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人教版正方形情境

谢飞雄

【关键词】游戏导入 活动导入

情境导入 自身导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84-0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举足轻重,直接关系到能否迅速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如果这一“龙头”设计新颖别致,富有时代气息,将为后面的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时,我们要精心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导入过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心智,启动他们的思维,为达成高效课堂铺下基石。

一、游戏导入

游戏教学既能调节学生的情绪,也能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进行感知和表达。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采用游戏的形式来导入新课,如猜数游戏、开小火车等。在教学《左右》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用你的右手和同桌握握手,用你的左手和同桌拉拉勾。正是这一简简单单的游戏,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完全理解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

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入,不仅要努力营造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生活化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要强调导入的思维价值,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和思维结构构建的起点。也就是说,导入不仅要有趣,更要有价值。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时,教材通过压、印、画等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其实,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陌生。因此笔者把教学难点定为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的思想。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课一开始,笔者就出示了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问:“你们认识这些朋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认识!”笔者又问:“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学生边指边说。“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吗?”此时学生们面露难色。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笔者指导学生拿出各种各样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玩起了搭积木游戏。要求:先用手摸一摸这些形体的每个面,然后再拼搭。学生在相互欣赏作品的同时思考着老师提出的要求,自发地讨论着。很快就有学生发现“新大陆”了。“老师,老师,正方形的家在这里。”他用手在正方体积木上指划着……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搭”和“摸”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兀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工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学生就很容易在游戏中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后来的“剪贴”“围画”“拼贴”等活动的效果自然就得以顺利提升。

二、活动导入

新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源于活动。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教师要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探索知识,丰富认知结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应该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以生活为大课堂、大课本,丰富数学内容,倡导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又长高了》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教学地点来达到较好的效果,以一种真实的活动来导入新课。在操场上,让学生用自己的直尺或三角板去测量篮球场或羽毛球场的长或宽。学生认真地测量着,忽然有一个学生提问:这样测量太慢了,有没有比厘米大一些的单位?其他学生听了也都围住老师追问。这时,老师再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认识1米等于100厘米(或1m等于100cm)。

三、情境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传统数学教学的片面性造成了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动脑、动口、动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创设能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存钱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钱,请大家把它们一一归类。分完之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是怎样分的。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各种人民币的特征,并利用这些钱参加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高效地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四、自身导入

在新课程中,教材只是一个载体,是教学中的一个依据,但不是唯一的。新教材没有“例题”等字样,而是只提供一定的情境图,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和体验数学。由于新教材在内容的组织形式上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探索空间,有利于教师在作为课程实施者的同时,有机会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学校、家庭中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学生本身就隐藏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价值,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开课导入。如让学生区别左右手,和同学比比身高、体重等。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可爱的校园》时可以这样导入:你认识哪些数?学生七嘴八舌地说:1、2、3、4……在你自己的身上能找到哪些数?学生思考后回答:我有两只手;我有10根手指;我有两只脚;我穿了一双鞋;我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两个鼻孔等等。接着再开展寻找教室里的数、寻找校园里的数、寻找家里的数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认识了1~10各数,而且发展了自身的数数能力和观察能力,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总之,新课的导入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课堂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未知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应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人教版正方形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剪正方形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护患情境会话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