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晗 李垒垒
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农村金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最后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紧抓历史机遇,开创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农村金融;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路径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自2004年以来,连续11个中央1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强调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今年4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从‘三农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和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制度,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机制。涉农金融机构要树立普惠金融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下‘沉经营重心,不脱农、多惠农,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8月11日,银监会印发《关于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关注“三农”问题,连续强调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彰显了农村金融的极端重要性,但也恰恰凸显了农村金融的推进之难。
一、农村金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尤其是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在强化网点覆盖、创新金融产品、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客观来说,农村金融目前仍然是我国金融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体仍然是金融支持最为缺乏的对象。
(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
农村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收入不高、金融生态环境相对欠佳、征信管理体系不完善,要素市场不健全、缺乏有效信用增进及风险分担机制,金融机构的业务宣传推广和网点覆盖不足,缺乏足够的财政及监管政策支持,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仍然相对处于低层次、单一化的发展水平。
(二)农村金融服务仍然较难实现收支平衡
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进程影响下,涉农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风险更为突出,但是农村金融服务金额小、投入大、风险高、收益低,加上各项配套机制和引导措施尚未到位,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仍然较难实现持续盈利,部分涉农网点甚至处于“赔钱支农”的亏损状态。
(三)农村金融供需关系仍然失衡
目前,农村金融仍存在覆盖面不广,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的问题。据统计,全国有接近1/3的省份存在乡镇金融机构或服务空白问题,许多农村金融网点目前还没有自助服务设备;在部分边远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仍然是稀缺资源。
(四)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尚显不足
近几年,国家针对农村金融发展,陆续出台了相应的财政、税收、保险及监管方面的扶持政策。但是,总体来说,国家在涉农机构的风险补偿、奖励补贴及税收优惠等方面,尚未形成完善有效的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难以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的积极性。
二、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机遇
改革开放尤其是2004年以来,国家持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也随之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成效大的发展历程,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和信用村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的建设投产以及对于失信惩戒力度的加大,农村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信用意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及覆盖范围在农村地区有了明显提高,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逐步优化。
(二)农村金融保障体制逐步建立
其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死资源”盘活为金融支农“活资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以及抵押贷款的权利,成为农村经营主体获得发展资金的重要保障。
其二,风险分担及信用增进措施缓解了金融支农的后顾之忧。巨灾保险、保费财政补贴以及风险补偿基金、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农村金融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机制逐步建立,金融资源投放的风险逐步降低,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正向激励效果逐渐显现。
其三,农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调动了金融支农积极性。涉农贷款财政补贴,小微贷款税收优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差异化存款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等支持政策的落地实施,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提高了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
(三)农村金融市场广阔
一是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化。近年来,农村地区各种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并随之带来了金融需求的多元化。农业部数据显示,除2亿多农户外,专业大户超过287万户,农民合作社达到98万家,农业龙头企业12万家,供应链融资、小微贷款、上市融资、咨询顾问等多元化金融需求亦随之涌现。
二是农村金融需求的综合化。农村金融需求由以往的购买化肥、种子、小型农业机械等小额、分散的贷款和存取款服务需求,日益转变为包含贷款、结算、转账、理财等在内的综合化金融需求。
三是农村金融需求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小型化零散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带动其金融需求从几千元、几万元的规模逐渐发展到数十万元、几百万元的规模。
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金融需求几何倍数增长,市场空间极为广阔。据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预测,未来3年仅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需求,就将达25万亿元。
三、商业银行发展农村金融的路径选择
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处在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加快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形势,紧抓各项政策机遇,走商业化普惠金融的发展之路,成为商业银行发展农村金融的必由选择。
(一)坚持商业化普惠金融的农村金融发展战略
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下,商业银行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坚持商业化普惠金融的农村金融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贴近农村及县域、大力进军现代农业、重点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努力下‘沉经营重心,持续改善和升级农村金融服务,实现银行商业利益和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发展。
(二)搭建和完善立体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优化物理网点覆盖。通过网点迁址、小微支行、社区支行、简易网点、代理网点、助农服务点、自助终端以及合理调配网点人员等方式,将简易金融服务向薄弱和空白区域延伸;通过网点装修、功能分区、性能优化等方式,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软硬件条件,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网点及其服务进村入社区。
二是完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积极宣传引导网上银行、ATM机、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电话银行、微博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在农村的普及力度,建立和完善覆盖广、成本低、效率高、易获取的农村金融电子服务体系,打破物理网点的瓶颈。
三是提供特色化和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做好农村地区和农村经营主体的金融知识及产品、服务的宣传普及工作;坚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原则,推进基础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薄弱和空白区域的覆盖;在传统的小额贷款之外,按照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原则,积极研发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创新性融资产品;积极研发推广适合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存款、理财、转账、缴费、结算等基础性金融产品和工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升客户体验。
(三)以商业可持续为基本原则,确定农村金融重点支持领域
其一,重点支持农村及县域小微企业发展。通过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设专营机构、推动产品创新、开辟绿色通道、信贷资源倾斜、商业模式升级等方式,借助小微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易获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村及县域小微企业发展。
其二,重点支持经营管理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金融改革示范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区等地区,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
其三,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批发带动零售、零售撬动批发”为思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心,实现总对总对接,通过“银行+企业+农户”的方式,为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的企业或农户提供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
其四,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地域上连接着农村、城镇和城市,在产业上连接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经济上连接着投资、消费和出口,带来了巨量的金融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资源倾斜等方式,针对性强化满足新兴经营主体的经营贷款需求、生活水平升级的住房贷款等消费贷款需求以及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资金需求。
(四)提高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的普及力度
为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业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商业银行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的营销思维、模式和手段,综合运用微博、博客、论坛、软文、事件、热点推广、公关活动等多种手段,加快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的普及力度,为客户提供O2O(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将农村金融服务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提升为新型的科技密集型,在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同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获得性。
(五)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的正向激励
一是强化信贷规模等各项资源的支撑力度。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将稀缺的信贷资源向农村、县域、现代农业及农村
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完善农村及县域网点人员调配机制,重点满足其人力资源需求;增加农村金融营销费用和奖励资金,提高网点发展农村金融积极性。
二是在绩效考核中进一步强调正向激励。加大三农业务在分行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激励分行开拓农村及县域市场;增加三农业务的绩效分配比例,提升一线员工积极性;适当放宽三农业务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和责任认定力度,缓解业务发展的后顾之忧。
三是积极争取政府各项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提供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在充分用好政府及监管机构现有政策支持的前提下,积极向各级政府争取涉农贷款的费用补贴、利息补贴,涉农业务收入的税收减免和返还,以及为涉农业务设立特殊风险补偿基金等各项政策支持,为更好地发展农村金融争取充足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 焦瑾璞.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14,(10).
[2] 楼文龙.三农”金融要商业化经营与社会责任并重[J].经济日报,2014-10-15.
[3] 王德霞.对当前农村金融现状及改善对策的探析[J].时代金融,2014,(2).
[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