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2015-01-27 07:16闫冰
企业导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协同育人

闫冰

摘 要:协同育人为高校的教学创新活动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模式。协同创新作为一个新的实践模式,其自然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和研究。全面推进协同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协同育人;协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协同育人为高校的教学创新活动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模式。“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作为一个新的实践模式,其自然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和研究。全面推进协同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基层组织建设缺乏活力,协同创新保障不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高校基层党、团组织的建设,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和迫切需要。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发源之地。在大力倡导协同创新工作的背景下,高校基层的组织建设缺乏创新、活力等现象尤为凸显。高校应当清晰的认识到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从组织建设方面大力引入创新理念,借鉴同类高校先进做法,倡导与企业协同育人,构筑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与企业协同办学,构筑卓越工程师教育模式,与企业协同创新,构筑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推进高校与企业基层党、团组织的结对共建,聘请企业党员导师带教、企业工程师现场授课等多元化的合作形式,以推进高校基层组织的创新能力建设。

(二)教学方式不宜,协同创新动力不足。首先,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标准上,仍旧采用的是以考试分数作为主要指标。这种标准本身就违背了创新教育的目的。而我们应当在考核的方式方法中更多地引入具有创造性、应用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绝大多数高校的教育模式,仍旧是那是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缺乏创新思维的互动,缺少不同思想的碰撞。

再次,在我们的高校中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国内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在不断提升,然而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整体不高,无法开发和设计具有自主创新的产品。

最后,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体制存在过分集中化、行政化。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制度保证上,教学管理的指标过于单一化,教学计划的工作量统计过于机械化。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得到,通过与市场接轨,走协同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可以很好地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文化活动缺少有效载体,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文化融合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内在需要,校企文化融合需要具有文化共性、主体共通、利益共赢和发展共需等前提和基础。因此文化融合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但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诸多限制因素导致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很难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学校自身不走出去,企业也很难被请进来,缺少一个在校企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互助的平台。

最近几年,国内部分高校通过设立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在组建学科研究团队、探索新型研究领域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高校与科研单位、高校与创新企业、高校与行业主管部门等各具特色的合作方式建立新的模式,以此来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的进程。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高校创新的力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从组织建设、教学科研、文化载体等多方面深入探究高校协同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推进形成具有创新性、符合企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组织建设协同,共建产学合作战略联盟。组织机构的协同创新是指协同双方在同一级的党、团组织的建设上互相交流,彼此合作,可以采取结对共建、互学互检等多种形式共建基层组织。

为了更好地适应上海,乃至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加快培养具有创新型能力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学院聘请企业技术工作人员担任高校大学生的企业导师,同时聘请高校教师为企业新进员工进行培训等,共同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协同创新的合作平台、战略联盟的建设。

(二)科研教学协同,打造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传统观念下的校企合作停留在科技成果产业生产力转化方面,应当注意的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如今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和企业之间如何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真正意义上做到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主动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协同创新的范围应该以服务人才培养为根本,通过协同企业授课、实习实践、增加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企业的生产线为课堂,以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为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009年6月25日,上海地铁首个“大学生地铁自管站”在

9号线松江大学城正式成立。自管站的成立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实习实践平台。学生们通过和地铁员工一起开展演练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更好地把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社会经验,以此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

(三)文化活动协同,建立校企文化的融合机制。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而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高校应当注重通过与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文化活动,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同时也带给校园文化以企业元素,让学生通过活动可以了解企业并逐渐融入,做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并形成长效。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学生得思想建设培养方面,特别重视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走进企业,使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在企业中寻找到企业价值,不断引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将我们的学生培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

我们在借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之间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与做法,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需求,寻求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契机,建立健全校企文化活动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并形成长效。

猜你喜欢
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高校师生/党群共建路径设计及实践探索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中国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高校人才培养中构建大类培养和自由转专业的应用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