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邹淑琼,黄旭霞,李晔瑜,黄倩,方蘅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510630
医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作 者】邹淑琼,黄旭霞,李晔瑜,黄倩,方蘅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510630
该文通过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近10年完成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一般资料,结合临床试验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对我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保证医疗器械试验的质量,提高医院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的规范性。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医院管理
2004年我国相继实施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及《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开展提出了基本的要求。2012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就《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该规范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开展提出了更加具体严格的要求。2014年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也陆续施行。在国家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作为Ⅱ、Ⅲ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必经场所医院应顺应国家要求,加强临床试验的管理,努力提升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质量。
2004年7月至2014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立项管理并已经完成的注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共87项,Ⅱ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59项,Ⅲ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28项;开展科室22个,申请临床试验的企业48家。2007年至2014年4月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发出的结题核查意见34份。
2.1 试验过程不规范,试验人员临床试验经验不足
与药物临床试验不同的是目前专门的医疗器械培训课程班较少,国家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认定办法仍未出台,试验的过程也比较不规范。根据整理的34份结题核查意见,发现试验科室及试验人员存在问题如下:①大部分科室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之前未参加过任何临床试验,不了解临床试验的过程,科室无法发挥相应的组织协调作用;②试验人员未经过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不了解临床试验中的职责,未参加研究方案的设计,易出现方案违背或偏离,如某项试验试验方案要求治疗时间为20 min/次,因临床中使用的同类器械是治疗15 min/次,结果所有参加试验受试者实际治疗时间仅15 min/次,导致方案违背;③不熟悉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原理、适用范围、产品性能及操作方法,未掌握临床试验可能产生风险的防范及紧急处理方法;④不清楚临床试验中关于伦理的要求,知情同意过程不符合规范,不了解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上报程序;⑤研究人员只负责签字,病例报告表填写甚至试验操作由申办者代劳。
2.2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多,组织开展高质量临床试验的能力不足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准入比药物生产企业准入门槛低,整体的实力不强。国内大多数中小医疗器械对医疗器械法规知之甚少,不熟悉临床试验的规则、程序和内容[1]。CFDA 2012年度统计年报显示,截止2012年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14 928家,而我院87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申请企业达48家。规模上大型企业不多,就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深圳市来说,截止至2014年4月深圳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15家,而年产值过亿的接近40家,占企业总数的7.45%[2]。目前实施临床试验的企业为控制人力成本,大多数委派研发人员或销售人员作为临床试验的监查员,其对试验的过程、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一无所知,因此试验的组织和监督能力不强,加上开展试验的科室大多经验不足,试验质量堪忧。
2.3 试验周期短,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不够规范
我院近10年来开展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在半年内完成共65项,占74.7%,试验的周期比较短,有些试验项目集中在一两天即可完成试验。我院医疗机构器械临床试验均放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仅能勉强满足药物临床试验开展的需要,未安排专职人员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进行全面的管理,相应的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SOP)尚未健全。
2.4 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管理比较混乱
医疗器械与药物不同,试验产品不能统一由医院专职人员管理,一般由试验开展科室保管。很多医院及试验科室均未建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用品的管理制度,对试验器械的接收、使用、保存、回收等的操作流程不够规范。甚至有些科室未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和医院管理机构的批准已开始试用器械,或试验结束后未退还,继续在临床诊疗中使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5 试验经费少,研究人员积极性不高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试验经费较少,我院完成的87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仅有7项总经费超过5万元,占8%。另外,由于大型医疗机构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重,我院的临床试验工作不与晋升挂钩,临床医生都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主要表现为:敷衍了事,只为完成领导分配任务,影响试验质量;只负责签字,将研究者职责范围的工作推给企业委派的监查人员;试验进展速度缓慢,试验周期被人为的延长。
2.6 CFDA尚未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科室进行资格认证
现行法规要求:承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是指经过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药品临床试验基地[3]。医疗机构只要能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就可以不限专业地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医疗器械因为产品的功能、使用范围与药物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的专业中能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专业实际开展的器械临床试验较少,大部分进行器械临床试验的专业为未通过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的专业。如我院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科室共22个,试验科室通过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的科室仅5个,占22.7%。
2.7 医疗器械种类数量多,医疗机构临床试验任务重
从我院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种类上看,小到体温探头、注射泵,大到呼吸机、麻醉机等,种类繁多,产品跨越各学科。目前国家监管采用的是分类分级管理,按照风险的高低分为三类、二类、一类医疗器械。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4]。CFDA 2012年度统计年报显示2012年我国批准的Ⅱ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3 637件,Ⅲ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为913件。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高速发展,医院临床试验量也将随着新的医疗器械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要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试验,提高医疗机构对临床试验的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3.1 试验准备阶段的管理是关键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周期均较短,在监管过程中往往发现问题时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因此试验准备阶段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干预非常重要。试验开始前要求申办者召开研究者会议,邀请各参加单位的主要试验人员、统计专家、机构专职管理人员参加,对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病例报告表设计充分讨论后再定稿。项目开始前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议,要求所有试验组成员、机构质控人员必须参加启动会,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培训提纲进行启动培训,并将培训文件及启动培训记录表交至机构备案,机构参会人员应在启动会上将试验注意事项及要求进行详细讲解。
3.2 切实做好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临床试验的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踏实地做好每一阶段的质控工作才能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我院具体措施:①试验项目立项前项目负责人签署“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负责人承诺书”,对试验的质量、试验项目负责人的职责、试验保密事宜进行书面承诺。②临床试验合同规定:试验项目的监查员在筛查第一例受试者时必须到现场进行监查,并提交“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查员监查记录表”至我院机构办公室备案。③机构的质控人员应在第一例入组时进行首次质控并填写质控记录表。④试验结束后机构做好结题核查,包括核查全部知情同意书,抽查病例报告表并对检验检查结果进行溯源;设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受试者入选情况一览表”(内容应包括受试者编号、姓名缩写、住院号、临床诊断、知情同意日期、入组日期、手术日期、联系电话等),要求试验人员填写完整后随资料一起归档,方便机构质控人员进行真实性核查。
3.3 严格立项审核,控制好临床试验的风险
我国大多数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管理是比较粗放的,对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重视,产品质量不稳定[5]。因此临床试验机构在接受一项临床试验申请前,应当根据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特性,对相关资源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接受该临床试验。评估内容包括:①企业及监查员资质的审核:审核厂家的资质及当前在售医疗器械的情况,对唯一产品的临床试验应谨慎选择;对于未组织过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企业应建议委托国内知名第三方公司来组织开展临床试验;若申办者为外国机构,则必须在中国指定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作为代理人;要求委派的监查员有监查经验且有相关医学背景并经过医疗器械的相关培训。②试验产品的审核:要求申请企业递交符合要求医疗器械的研究者手册或/相关安全性资料,机构管理人员评估医疗器械的风险;审核试验用医疗器械是否具有易于识别、正确编码并贴有特殊标签的、是否有认可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出具的合格的检验报告;对列入《临床试验较高风险医疗器械目录》的,应有药监管理部门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的文件,并要求提供临床试验的保险。③开展临床试验科室及研究者资质的审核:试验产品是否是专科常用的医疗器械;对照的医疗器械是否是医院正在使用的器械;专业科室同时开展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否太多;项目负责人是否有副高以上的职称,是否有能力协调、支配和使用进行该项试验的人员和设备;参加临床试验人员是否经过正规的培训且有能力处理试验用医疗器械发生的不良事件。
3.4 提高机构人员的管理水平
临床试验机构应当设立相对独立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配备相应人员、设备设施。对临床试验相关人员的培训、质量监督、不良事件处置和报告等建立相关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6]。具体做法:①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应委派人员专职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进行管理,管理专员应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②制定能满足器械临床试验需要的制度及SOP;③及时留意CFDA发布的新的法律法规,结合机构的需要适时增加相应的制度及SOP。
3.5 建立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相适应的培训体系
目前很多开展临床试验的科室未通过CFDA的资格认定,研究人员未参加相关的的培训,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法规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做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培训是控制试验质量的关键。具体措施:①制定“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人员培训的SOP”,对培训的对象、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培训的频率等进行规定。②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机构管理人员重点培训有效的机构管理方法,机构质量控制及风险控制等。③做好研究者培训:试验方案及病例报告表等的设计、研究者的职责、出现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理、医院的制度与SOP、相关法律法规。④组织做好各试验项目的培训:产品特性、医疗器械说明书内容、入选排除标准、评估标准、不良事件的预测及处理措施、知情同意过程、CRF的填写、试验注意事项等。
3.6 加强临床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管理应制定“临床试验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器械的接收、使用、保存、回收等过程,确保收到的试验用医疗器械与所使用的、废弃的或返还的数量相符合,剩余的其它临床试验用材料妥善处理并记录存档,防止试验结束医疗机构继续使用未注册的医疗器械。明确医疗器械标签的内容:至少应当标注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或失效日期[7],并用粗体标明“临床试验专用”。保存试验用医疗器械运送和处理记录:包括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批号或序列号,接收人的姓名、地址,运送日期等;器械退回维修或试验后医疗器械样品回收与处置日期、原因和处理方法。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不仅能提高医院研究人员科研的严谨性,也能激发医务人员对器械的创新发明能力,医疗机构应鼓励医生多参与各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起步较晚,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8],在试验的过程中必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努力提高管理能力,认真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质量。
[1] 肖忠革, 周礼明, 田卓平, 等. 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现状与思考[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9, 33(5): 369-371.
[2] 杨婧如. 深圳医疗器械业年产值超230亿[N]. 深圳特区报. 2014-4-17.AⅡ-3.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S]. 2004.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S]. 2004.
[5] 韩松. 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S].2014.
[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S].2014.
[8] 严华成, 邓小玲, 曾晓辉, 等. 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运行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4, 30(5): 362.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Clinical Trials in Hospital
【Writers】ZOU Shuqiong, HUANG Xuxia, LI Yeyu, HUANG Qian, FANG Hengying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clinical trials by clinical trial process management experience to elabo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al equipment clinical trials and the existent problems in our hospital in 10 years. We propos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test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clinical trials in hospital.
medical equipment, clinical trials, hospital management
R197.6
A
10.3969/j.issn.1671-7104.2015.02.019
1671-7104(2015)02-0146-03
2014-08-19
邹淑琼,E-mail: shuqiong99@163.com
方蘅英,E-mail: tgy2014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