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城区第二人民医院(046012)
申郁荣
·短篇报道·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楔状缺损的疗效评价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第二人民医院(046012)
申郁荣
楔状缺损是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最多见于第一双尖牙,其次为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其中第一磨牙比以往人们认为的尖牙更好发楔状缺损。患病率与严重程度随年龄而增长,在我国的中老年人中患病率高达93%以上,而其修复治疗率不到5%,已成为导致牙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率低与治疗费用高、患者就医意识浅及传统备洞治疗过程给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有关。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范围内推荐使用的一种技术,采用玻璃离子材料,操作流程简单,费用低廉,可随时用手工器械就能充填。目前此项技术在我国应用在乳牙、恒牙及楔状缺损等方面,对远期疗效观察甚少。本研究对楔状缺损患者采用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后进行了5年的追踪观察与疗效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从2010年6月-2011年 6月到我院口腔门诊就诊中选取有牙齿楔状缺损,但不伴有牙髓暴露、自发痛史、牙髓炎、脓肿和瘘管等病例的患者152人。其中85名患者使用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方法备洞实验组;另外67名患者采用传统的高速旋转器械备洞。其中实验组男49名,女36名,年龄45~70岁,平均63.1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32例,平均年龄61.8岁。两组患者均于修复前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去除患牙牙面及龈下结石后排龈,采用75%的酒精消毒后冲洗、吹干、隔湿,均不做固位,缺损较深的患牙采用氢氧化钙间接盖髓。两组常规修整外形,打磨抛光,为避免操作者个体差异,所有患者均由一人完成。
楔状缺损的评价标准:轻度指牙齿磨损指数为1~2度;中度指牙齿磨损指数为3度。
2.疗效评价
在充填后6个月、1年、2年、5年时,对两组患牙疗效进行评价。如果有继发龋、牙髓症状、牙齿脱落等情况发生,就判定为失败。对充填体按0~3级进行判定:0为充填物完好无损;1为充填物轻微边缘缺损或轻微磨耗(<1mm),但不需重补;2为充填物边缘中度缺损或中度磨耗(>1mm),需要重补;3为充填物绝大部分或全部脱落。其中0、1为成功,2、3为失败。
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两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1.一般情况
实验组修复符合条件的楔状缺损牙患201颗,其中轻度缺损94颗,中度缺损107颗。对照组修复符合条件的楔状缺损牙患牙121例,其中轻度缺损59颗,中度缺损62颗。两组对象在楔状缺损程度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0.120,P=0.817>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契状缺损程度均衡可比。
2.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充填后6个月、1年、2年、5年时的疗效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各个时间段,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0~3级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治疗五年后的充填情况(表2),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Z=0.168,P=0.867,结果也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失访牙指失去随访,不再追踪复查的牙;成功率=成功牙/复查牙。
楔状缺损是牙齿颈部的牙体硬组织在咀嚼应力作用下发生疲劳后引起的牙齿牙周疾病,其形成的原因常与错误的刷牙方式有关,早期可以引起牙齿过敏症状。如果缺损较严重,深达牙髓,可以引发牙髓炎,甚至引起根尖周围病变。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楔状缺损是目前值得推广使用的充填技术。其使用可填压高强度玻璃离子,具有操作方便、粘接性好、抗龋性强、抗弯度强等特点。该技术还避免了打磨牙齿、制备洞形、酸蚀等复杂而且有损伤的操作,且无需任何条件、无牙钻的噪音,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心理。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时间段复查牙的成功率比较,每个时间段都相差不大;从充填5年后充填体完好度来比,两组的成功比例也相差无几。本研究结果证实,应用非创伤性技术治疗楔状缺损与同样材料传统方法的5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这提示了非创伤性技术治疗楔状缺损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1]钱军,荣文笙.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手册——控制龋的途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
[2]曹军,冯平.三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观察.口腔医学,2011,29:94-95.
[3]徐韵.牙齿楔状缺损的病因分析.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1,17:27-28.
(责任编辑:郭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