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敏 王香平 张国君 花 蕾
医生职业精神是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1]。医师职业精神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其生活环境、所受教育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性质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靠养成,即在所处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而成。医院文化是一种环境氛围,作为一种群体意识,反映了一个医院医疗行为的目的和方向,引导着医务人员学习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通过医院文化,可以唤起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激起员工自觉弘扬职业精神,维护医院形象。从而有利于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利于形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良好氛围[2]。而院训作为彰显医院文化特色和文化建设成果的点睛之笔[3],是医院核心价值观、办院宗旨、服务理念的高度凝练,是医院在长期工作和学习实践中形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共同认同和奉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的总和。它是一个医院办院理念与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既是医院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更是医院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承担着医院“文化名片”的作用[4];既能够展示办院特色,又表明文化指向和社会责任,给人以理想、信念、激励和约束。简洁大气、寓意深刻、富有时代感和感染力的院训,不仅能集中体现医院的整体风貌、人员素质及与此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更能起到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凝聚人心的作用。现代社会,伴随着文化因素在增强医院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各医院对于作为医院文化核心要素的院训、医院精神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368所大型综合医院院训的调查发现,医院提出的院训大抵可以归纳为两个角度:一是对医务人员自身,即从医者品格修养的要求和期望;二是侧重于从促进医院这一组织发展角度概括。其中,第一个角度即从对医务人员要求方面形成的院训、医院精神占绝大多数。由此也可见,院训作为一种诉诸内心、经过强化的群体意识或整体认知,从各方面规定和体现了现代医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精神。
任何一个道德体系无不要求人们努力行善,避免或制止从事恶的行为。善良,是道德所倡导的重要内容和基础,道德行为首先是善良行为。医务人员作为救死扶伤的职业,医生的品格修养,道德水准更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古人有云:无德不行医。因此,“仁爱”、“厚德”、“博爱”、“慈爱”、“关爱”等内容也始终被认为是对从医者的首要要求。368条院训或医院精神之中,126条提到了“仁爱”、“关爱”等词汇,告诫医务人员要同情、爱护和帮助病人,在临床工作中要以病人为中心,周到服务,体贴入微。如北京中医院将“仁”放在首位,提出了“仁、术、勤、和”院训,北京朝阳医院将院训定义为“博爱诚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训为“爱心、奉献、求精、创新”,体现了医学仁者爱人及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
除了有一个颗仁爱之心,医务人员还应具有高尚的德性。368条院训中,有92条明确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提出了要求,多数采用“厚德”、“崇德”等词语。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提出“厚德尚道”,山西省人民医院的院训概括为“厚德、诚信、敬业、卓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训为“崇德精术、博医济世”。都突出了“德”的重要性,告诫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做到理想崇高、信念坚定、品德高尚。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问,而与此同时,作为其诊疗对象的疾病却极具复杂性。因此,医务人员不仅应当胸怀“仁爱”、“厚德博爱”,还应该“严谨”、“精术”。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医学专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5]。调查发现,有173所医院在自己的院训或医院精神中强调了这一方面内容。如协和医院将“严谨”、“求精”置于首要位置,提出“严谨、求精、勤奋、奉献”,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训“求真求确、敢为人先”,用“真”和“确”两字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医学应达到的严谨程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提出“格物穷理、同舟共济”的院训和“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医院精神,既表明了对医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又跟医院名称遥相呼应,别具特点。这些院训也告诫医务工作者要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掌握精湛的医术和本领,只有这样,方能消除和减轻病人的痛苦,忠实地履行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之使命。
精湛医术和高超本领的形成,首先是以学习为基础。正如《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中所规定:医师必须终生学习并且有责任不断更新保证医疗质量所必需的医学知识、临床技巧和团队精神[6]。因此,很多医院也规定了医务人员应当“博取医源,精勤不倦”,即医务工作者应当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学识渊博,博采众长、博古通今。基于此,天津市儿童医院提出“勤、实、正、和”院训,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厚德、尚学、求是、达仁”,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院训为“仁爱、诚信、博学、严谨”。以此启迪医务人员持续追踪现代医学进展,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理念,努力提高医疗质量[7],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广阔领域的探索,促进医学实践过程中的新发现、新观念、新思想及新理论产生,为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越提供不竭源泉和不懈动力。
医学精神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通过不断地内化和外扬形成。其中既蕴含着传统医学文化的丰厚内涵,又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交融。因此,弘扬医师职业精神,首先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医药技术之精粹和传统医学之精神的承接,让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发扬光大。但同时,医疗技术日新月异,惟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新思路、创新技术、创新服务,才能站在医学发展最前沿,不断突破前人取得的业绩,创造出新成果,推动医学发展,推动医院发展,为人类健康造福。因此,很多医院都在院训中提出了“传承”、“创新”等要求。如北京妇产医院提出“团结、奋进、创新、发展”,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提出“继承、创新、求实、仁爱”,上海市中医院也提出了“厚德、博学、传承、创新”,福建省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则明确提出“扬中融西、精诚博爱”,安徽省立医院将院训定为“忠诚敬业、博学精术、追求卓越、永续创新”。这些观念都启示医务工作者应当具有开放的胸襟和世界的眼光,博取中西之长,博取时代之专,博取创新之识,博取天下之精髓,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进步。
自古以来,“和谐”始终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状态。这种和谐既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环境的和谐。《中庸》中曾讲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传统医学尤其注重顺其自然、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我国著名医学典籍《内经》就曾说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所讲求的阴阳平衡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五行生克的循环观、顺其自然的养生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医患同道的道德观等,都足以见医学对于“和”的重视和追求。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提出“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院训,深圳市人民医院提出“厚德和谐、博学进取”,湖南省人民医院提出“仁、和、精、诚”。
另外,临床医学发展到今天,不论是整个学科,还是个人发展,都是资源互补、取长补短、团结协作的结果。因此,很多医院还突出强调了内部团结和睦,同舟共济,形成合力的重要性,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训将团结放在首要位置,提出“团结、严谨、求是、进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也提出了“团结、奋进、严谨、创新”。这些观点不仅表明了医学所追求的人自身的和谐状态,也体现了实现医务人员内部和谐、医患和谐,在构建和谐医院,促进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医学是一门圣洁而崇高的职业,忠于医学事业,必须具有奉献和献身精神。“奉献”也是在368所医院的院训和医院精神中提及较多的词汇。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训为“团结、奉献、求实、创新”,北京佑安医院为“求实、奉献、精湛、创新”,天津市第一医院为“和谐、奉献、求实、奋进”等。这充分表明医生是十分辛苦和高风险的职业,选择了它,就注定要付出,就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医务工作者应救死扶伤,一心为公,贫贱不移,疾苦不屈,不谋私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时时刻刻坚持病人第一原则,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病人和人类的健康事业。
除了以上一些共性外,还有一些医院也列及了医生应当具备的其他一些优秀品格。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诚、勤、严、精”的院训中还特别强调了“严”,即医务人员应当严格、严密、严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根据自身服务对象为广大患儿的特点,提出了“公、慈、勤、和”院训,强调了“慈”的重要性;北京安贞医院突出了医务人员应当具有廉洁的品格,提出了“公、勤、严、廉”;吉林市中心医院提到了“守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提出“创新、务实、高效、和谐”,把务实和高效提到了一定高度;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则以“自强、自信、自律、自立”的院训勉励医务人员;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还提出了“正直”、“勤廉”等,这些都是医务工作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综上所述,各个医院的院训大致可以概括成为对从医者医德、医术、医道、医风等医院文化四大要素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基本上都融汇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融合了医学所应具备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时代特征,体现了医学的本质和目的,对于新世纪职业精神的培养具有导向凝聚作用。
[1]李本富.试论医生的职业精神[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3-4.
[2]杨立成,刘建国.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推动大学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医院,2013,17(1):44-46.
[3]倪歌,倪凯.240家大型公立医院院训特点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12):1144-1146.
[4]何珂,赵阳.综合性大学与其附属医院的文化融合与重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2):140-142.
[5]曲凡,王丽宇.论儒家“五常”思想与医生职业精神之契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2):39-40.
[6]ABIM基金、ACP-ASIM基金和欧洲内科学联盟倡议.新世纪的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29-31.
[7]石丽英.《中国医师宣言》的背景、内容及其社会意义[J].中国医院,2011,15(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