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张兴敏
【摘要】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60例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按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法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神经学评分、血红蛋白差异及治疗期间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学评分、血红蛋白结果比较有差异(P <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死亡率分别为0%、10%,结果比较有差异(P < 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有较好的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促红细胞生成素
作者单位:02100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妇幼保健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发病原因以宫内窒息最为多见。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具有保护脑损伤,促进神经细胞愈合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所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30例研究组和30例对照组。研究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体重(2 500~3 500)g,平均胎龄(36.8~37.5)周。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体重(2 250~3 250)g,平均胎龄(36.9~37.9)周。两组人员性别,体重,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方法均相同(补液、营养神经、纠正低氧血症、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控制惊厥、降颅压),研究组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96,生产厂家:德国Roche Diagnostics GmbH)静脉滴注,每次500 U/kg,每周3次,总治疗时间为2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神经学评分、血红蛋白差异及治疗期间死亡率。
1.4评价标准
神经学评分主要有20项构成,1~10项检查新生儿行为能力,11~15项检查新生儿被动肌张力,最后5项为新生儿一般反应。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神经恢复越佳。
1.5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 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使用Student's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学评分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学评分为(26.8±4.2)、(25.6±3.6),而治疗后分别为(82.6±14.1)、(60.3±12.8);两组治疗前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评分有差异(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为(119.6±12.5)、(120.6±11.4),而治疗后分别为(168.5±15.4)、(150.3±12.5);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含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治疗期间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死亡率分别为0%、1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新生儿脑代谢最旺盛,脑耗氧量是全身耗氧量的一半,一旦机体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后,首先影响到大脑。目前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病因是胎儿在娩出过程中,由于脐带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使血氧浓度降低所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后,脑组织病理改变为发生广泛的脑水肿、脑坏死、脑血管梗塞及白质软化[1]。促红细胞生成素为分子量6~7万的糖蛋白,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而在脑损伤发生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后可以进入脑组织。本次研究对缺氧缺血性脑新生儿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发现研究组神经学评分显著优于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对照组。可以看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关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机理,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胶质细胞的修复作用[2];(2)增加脑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脑组织炎症细胞的聚集;(3)抑制NMDA介导的神经毒性,降低水肿性脑损伤[3];(4)活化ERK-1/2、PKB/Akt等通路,抑制凋亡因子的表达;(5)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诱导新生血管的生成[4]。总之,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有较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66-771.
[2]陈宁,毛健,杜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及脑脊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2):107-111.
[3]王迎红,朱长连.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早产儿血脑脊液屏障的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0):1005-1006.
[4]陈广斌,张毅,陆羡.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4):370-37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rythropoi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ZHANG XingminHailar district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of Hulunbuir city,Hulunbuir 02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rythropoietin on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Methods 60 cases of newborns with hypoxia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Foundation treatment are the same in the two groups,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rythropoietin. Neurological scores, the differences of hemoglobin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r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discharge neurological score and hemoglobin between two groups(P < 0.05).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rates of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0%, 10% (P < 0.05). Conclusion This study evidenced that erythropoiet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ave a good valu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Newborn,Hypoxic ischemic,Encephalopathy,Erythropoietin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3.069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3-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