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霞
830000新疆乌鲁木齐市银川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基层社区静脉输液不良反应38例原因分析与对策
郑云霞
830000新疆乌鲁木齐市银川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目的:分析社区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分析本社区11 055例输液者中38例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输液反应因素复杂多样,主要为药物因素、操作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患者本身体质等。结论:应通过管控导致输液反应的各类因素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避免不必要的液体输注;加强管理与培训措施,增强无茵观念;严格操作程序。
基层社区;输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输液疗法能够将药物直接输入静脉,药物能够快速到达靶点发挥效用,具有较高的药物利用率,并且还能控制液体和药物的输入速度及输入量,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输液疗法,也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输液疗法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
2008-2013年在我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静脉药物治疗者11 055例,其中38例出现了输液不良反应,分析38例出现输液反应的临床特点,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静脉药物治疗11 055例,发生输液反应38例,发生率0.34%。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70岁;抗生素类药物18例,中药制剂10例,各类能量合剂6例,其他4例。
临床表现:大部分输液反应发生在开始输液20 min左右,少数是在输液开始1~2 h内出现。出现的输液反应包括热原反应20例(52.6%);过敏反应10例(26.3%);局部反应6例(15.8%);另外,出现皮肤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2例(5.3%)。热原反应的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冷冰、畏寒、寒战、恶心呕吐,继而高热、面色潮红、头痛、四肢关节痛。过敏反应表现为低热或寒战、皮疹、皮肤瘙痒。局部反应为局部穿刺处红、肿、痛、热、静脉增厚并有压痛。
治疗方法:发现输液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将剩余液体及输液用具保留以待查明原因,同时采用非那根进行肌内注射,或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高热者采用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方法;烦躁不安者给予鲁米那或水合氯醛;严重不良反应时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 mL,休克者按抗休克处理。
38例出现不良反应者,经及时处理后症状、体征均在20 min~3.0 h内得到缓解,总体预后较好,无死亡病例。
统计结果显示,平均30%的社区门诊患者采用静脉输液的给药方式进行治疗,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其中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细菌污染反应是最常见的输液反应,发生输液反应导致患者的原发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患者的死亡。由于医疗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条件的不足,基层医疗单位的输液反应发生率更高,由输液反应引起的医疗纠纷在基层医疗单位十分常见。本研究分析我社区输液治疗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输液率达到65%,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0.34%(38/ 11 055),高于国内相关研究医院内发生率(0.23%)[1]。
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众多,常见的原因包括几方面:①药物因素:药物本身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制取、输送、贮存等;药品热原不合格及热原叠加;多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一些中草药制剂中存在微粒超标现象;输液容器选择不正确。②操作因素:配液室内的卫生标准不达标;护士在进行配液时未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输液前未采取有效的清洁与消毒措施;液体输入的速度过快。③输液器质量:输液器的质量不合格,可能存在被微生物污染现象,且污染率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④疾病因素:发生输液反应者多为感染性患者,由于体内感染的致病性微生物增殖产生内毒素,增加了机体的应激反应易感性。⑤患者个体差异:体质较差、免疫力较低者容易发生输液反应,如儿童、老人、孕产妇。⑥其他:环境、空气、气候因素及非常规输液疗法均是输液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4]。
本研究发现输液反应存在以下特点:①感染性疾病诊治在社区治疗中所占的比例最高,47.4%的就诊者使用抗生素治疗,这是导致本研究中输液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②输入青霉素类药物时主要出现速发性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皮肤反应多见于头孢类药物输入;丁胺卡那或链霉素反应快、表现多样、症状重、治疗困难;喹诺酮类以热原反应为主。③大多数输液反应发生在输液过程中,仅有少数输液反应在用药第2~5天才出现,发生的时间越晚,通常不良反应出现的症状越轻;对于一部分患者,输液前无药物过敏史,或药敏实验阴性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过敏反应,对于这部分患者需特别关注。④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疲劳、空腹、饮酒有关,比如患者在空腹时输入喹诺酮类药物就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饮酒后或服用了含乙醇的药物后,输入头孢哌酮与替硝唑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⑤中成药注射剂(鱼腥草等)不良反应较常见,有时甚至会出现速发休克等严重反应。⑥有药物过敏史者也可能对其他药物过敏。⑦玻璃瓶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塑瓶输液。⑧有些药物输注间隔时间未按照药物说明书要求执行。⑨疑似将浸有碘伏的棉签拭擦消毒部位后,未用无菌干棉签擦干或将浸有碘伏的棉签长时间用胶布固定在待注射的有孔药液瓶盖上导致碘伏入血。
输液反应常可导致严重后果,从管控不良反应方面可以按照其性质分为3种,分别是可控制性、相对可控制性以及不可控制性。可控制性异常反应的现象指的是正常输入普通药物和一些中药制剂,但因输液的时候不正确操作导致患者的循环系统出现问题(如速度过快、剂量过大),如心慌胸闷、心率增加以及患者面色苍白等现象[5-6]。
相对可控制性异常反应现象指的是在输入引发不良反应药物和中药制剂时出现血管硬化或者是一些化疗药物对于患者的血管壁造成相应的损伤,具体表现为血管疼痛以及静脉炎等现象的发生。不可控性异常反应现象指的是输入能够引发药物过敏反应。要通过监管和培训尽量消除可控因素,要了解输注药物理化特性,关注和防范相对可控因素,同时做好预案,预防不可控因素。
针对以上总结出的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提出以下预防性措施:①掌握输液适应证和禁忌证。多做解释工作,做到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输液,降低输液率。②输液前仔细检查输液器具;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配液、加药,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等。③按照规范进行正确给药,一些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输入是应控制滴注速度,并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异常反应。药物应现配现用。④加强无菌观念及操作规范,避免二次污染,输液时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通风良好。⑤输液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并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出现寒战、发热、恶心等不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及时处理。在患者或家属在场的情况下即刻将剩余药液及输液设备封存,放入冰箱内备查,并做好解释工作,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7],必要时应请上级医院帮助处置。⑥对于一些体质较弱、有过敏史,心、肺、脑、肾功能欠佳或存在严重感染者,可在输液前肌注25~50 mg非那根或输液药物内加入5 mg地塞米松(但是需注意激素的禁忌证),能够起到预防作用。⑦基层医疗单位的输液条件通常较为简陋,可在输液前也先放掉20 mL左右的液体,以冲洗输液器内可能存在的致热原杂质。⑧冬、春寒冷季节可适当加温(不得超过34℃),使输液液体温度与人体温度接近,以减少药液对血管的刺激。
[1]张蕾,田沁.输液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75.
[2]周明灯,陈富春,乔来娣,等.再论静脉输液反应及防治对策[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181-183.
[3]田惹,邴映红,左晓梅,等.临床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时珍国医国药, 2006,17(3):162-163.
[4]雍小兰,曾仁杰,张勤.静脉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 3(3):161-163.
[5]顾晓玲,孙建平.静脉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J].现代护理,2001,7(6):81-82.
[6]赵宝春,张慧君.门诊输液患者异常反应现象调查与预防对策探讨亡[J].齐鲁护理杂志,2001,7(4):247.
[7]王方霞.门诊病人输液反应的评估调查与应 对 策 略 [J].现 代 护 理,2007,13(25): 2380-2381.
Analysis of the reason of 38 cases intravenous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 in grassroots community and its countermeasure
Zheng Yunxia
Health Service Station of Yinchuan Road Community,Urumqi City of Xinjiang 830000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transfusion reaction occurred in the community,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reaction.Methods:W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38 cases of infusion reaction among those 11 055 cases with infusion in community.Results:The infusion reaction factors were complex and diverse,including drug factors,operational factors,environmental factors,human factors,and the physically of patients themselves.Conclusion:We shoul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y management of all kinds of factors which cause transfusion reaction,such as avoiding unnecessary liquid infusion,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measures,strengthen aseptic concept,and strict operation procedure.
Grassroots community;Adverse reactions;Cause analysis
10.3969/j.issn.1007-614x.201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