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分析
李贵宾
【摘要】目的 分析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与对照组(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等优于对照组(P < 0.05);腕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作者单位:130021 长春,吉林省前卫医院骨科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导致其腕关节功能丧失,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较大。为研究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我院选取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49.1±3.4)岁;交通事故伤10例,跌伤8例,坠落伤6例;骨折分型:B型11例,C型13例。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19~68岁,平均(49.8±3.6)岁;交通事故伤9例,跌伤7例,坠落伤8例;骨折分型:B型10例,C型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给予臂丛麻醉,经掌侧入路在患者桡侧腕屈肌腱和桡动脉间将皮肤切开,分离皮下组织,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对骨折端进行撬拨复位,保持关节面平整,最大程度促进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恢复。复位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植骨,在患者断端掌侧置入长度恰当的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患者钢板位置,随后将螺钉拧入,再在C型臂X线机下观察复位效果及钢板位置,均理想后对创面进行清洗,关闭切口。对照组给予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方式相同,接骨板材料选择解剖钢板。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消肿治疗。
1.3观察指标[1]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变化情况。对患者随访1年,选择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对其预后进行评价。患者腕关节外形、功能均正常,无疼痛感,为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但其腕关节有轻度畸形,但无疼痛感,为良;患者腕关节有轻度畸形,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无疼痛感,为可;患者腕关节有畸形,且存在功能障碍,有疼痛感,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前,掌倾角为(-18.4±4.9)°,尺偏角为(8.7± 3.1)°,桡骨高度为(-3.1±1.3)mm;术后掌倾角为(12.5±3.1)°,尺偏角为(21.2±4.3)°,桡骨高度为(11.7±2.9)mm。对照组患者术前,掌倾角为(-17.9±4.5)°,尺偏角为(8.9±3.2)°,桡骨高度为(-2.9±1.5)mm;术后掌倾角为(10.8±3.3)°,尺偏角为(18.7±4.6)°,桡骨高度为(9.9±2.8)mm。术前,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腕关节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优15例,良8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8%;对照组优9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5.0%,观察组腕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性损伤之一,在全身骨折总发生率中占16.7%。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由于断端骨皮质常伴有粉碎现象,出现关节面塌陷及桡骨远端短缩现象,因此其掌倾角以及尺偏角逐渐变小,甚至出现负角,因此复位难度较大。并且断端由于无足够支持力,前壁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巨大压力易再次导致错位。以往临床常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等方法治疗,但上述治疗方法在这种高能量损伤造成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固定及功能恢复效果较差,严重者甚至可引发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愈合等多种严重并发症[2]。
解剖钢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常用材料,但因螺钉在钢板上活动范围较大,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易出现复位效果丢失现象,严重患者可出现骨折端再移位等不良事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斜T形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其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等方面恢复情况优于采用解剖钢板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桡关节优良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5.0%,由此可知,斜T形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其中斜T形钢板更加符合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操作简单,在置入前不用进行额外塑形;并且稳定性强,术后患者骨折断端的稳定性更好,患者可早期实施腕关节功能训练;治疗中斜T形钢板和骨质表面未完全密合,因此不会压迫骨膜,对骨膜血供不造成干扰[3]。另外,术中不用剥离骨膜,可保护患者骨质的生理环境,术后骨折愈合速度快。
综上所述,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任立丰. 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对比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72-73.
[2]倪明,丁菊红,尹伟忠,等. 掌侧入路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3):253-254.
[3]严松鹤,胡钢,蔡建平,等. 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401-403.
Clinical Efficacy of Volar Oblique T-shaped Plate Fixation for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LI Guibin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Qianwei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ial,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efficacy of volar oblique T-shaped plate fixation for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Methods Forty-eighty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unstable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shaped steel plate by volar oblique fixation)and control group(via volar anatomic plate fixation). Results After the observation group volar tilt,radial angle and height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fter wrist excellent rate was higher(P < 0.05). Conclusion The volar oblique T plate fixation for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After volar,Oblique T plate,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0.025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0-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