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中暑的急救过程的护理。方法 对26例中暑患者的护理方法步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中暑患者中25例治愈出院,1例重症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对中暑患者做好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3.137
作者单位:150056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The First Aid and Nursing in Heatstroke
SUN Xiaochao First Aid Center of Harbin,Harbin 15005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heatstroke. Methods To analysis the 26 patients’ nursing methods cases in heatstrok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25 patients were cured,1 case of severe rescue patient was invalid death. Conclusion To keep observations on the heatstroke patients,suit the nursing work,reduce the complications,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Key words】Heatstroke,Rescue,Nursing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体热平衡和(或)水、电解质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是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临床综合征 [1]。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是中暑的主要原因。夏季,特别对于老年人、疲劳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应特别注意预防中暑。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中署患者26例临床急救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中署名患者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7~72岁,平均43岁。其中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3例。中暑诱因:室内高温、高湿中暑6例,户外高温高湿作业或军事训练20例。临床表现:体温:37.5~42 ℃,平均39 ℃。四肢肌肉疼痛18例,多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恶心伴呕出胃内容物,均有面色通红、大汗、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并伴血压下降。
2 护理
2.1 现场救护
中暑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很快,而且可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甚至死亡。
2.1.1 迅速降低环境温度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或用冰水擦浴,热痉挛患者口服凉盐水和含盐饮料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可迅速好转。有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并加葡萄糖液和氯化钾。
2.1.2 物理降温 用冰袋或冰水、酒精擦浴;头部戴冰帽,颈、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同时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以加速散热。加快散热降温,直至体温降至38 ℃以下。
2.1.3 改善周围循环衰竭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溶液。轻者口服即可,重者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失水较多时应滴注补充等渗葡萄糖;低钠血症者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枢痉挛轻者,可经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盐水或静注10%的葡萄糖酸钙。
2.2 转运
先兆中暑和部分轻症中暑患者,经过现场急救和处理后,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均可恢复正常,不必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重症中暑及部分轻症中暑患者,通过现场对其进行通风、降温、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等对症急救后,病情不稳定或症状仍不缓解,均应立即在严密监护下转运至就近医院进行治疗 [2]。
2.3 院内护理
2.3.1 一般护理 病室阴凉通风,控制室温在20~25 ℃,使患者体温尽快恢复正常。
2.3.2 病情观察 依据病情轻重给予相应观察,如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可观察出汗多少、有无双侧小腿痉挛。昏迷者则应定时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及体温的变化,记出入量,做重病记录。
2.3.3 症状护理 双下肢腓肠肌发作痉挛时,协助患者按摩局部以减轻疼痛。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如头偏一侧、吸痰、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皮肤清洁,预防感染。高热者需物理降温,冰水或酒精全身擦浴,同时按摩四肢、躯干皮肤,使之发红充血以促进散热,大血管处可放置冰袋。多同时使用氯丙嗪,可遵医嘱静脉点滴,并注意观察该药副作用,如易使血压下降,应定时测血压;由于高热可对脑、心、肺、肾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伤,故对热射病患者要求1 h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 ℃,但测肛温若达38 ℃应暂停降温治疗,如体温回升,可再次进行降温治疗。惊厥者可遵医嘱用安定静脉或肌肉注射,使用开口器以防舌被咬伤。采用甘露醇、糖皮质激素、人体清蛋白、利尿药等,降低颅内高压。维持心血管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立即建立静脉通路,中暑患者可建立两路静脉通路,一条静脉通路用于降温和防治抽搐的药物,另一条用于补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等药物 [3]。中暑高热时由于大量水分自汗液排出,血液浓缩,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衰竭。因此,凡疑有急性肾衰竭者,应早期给予甘露醇和呋塞米,保持尿量在30 ml/h以上,无尿、高钾及有明显尿毒症者,应使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抢救。
2.4 基础护理
休克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氧气吸入,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支持,进行人工机械通气。惊厥患者应将患者放于保护床内,以防止坠床和碰伤。必要时口腔放置牙垫,将舌钳和开口器备好待用。对于昏迷、高热患者应及时做好口腔护理,以防口腔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由于高热患者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裤及被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因高热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所以,应加强患者的营养饮食,保证生理需求,促进早日康复。
3 讨论
年老体弱或伴慢性病的重症中暑者,特别是热射病(中暑高热)若抢救不及时,患者死亡率较高,常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昏迷超过6~8 h或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预后不良。中暑后能及时诊断及早治疗,一般短期即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