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超 (江苏省海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26100)
村级文化建设是影响农村文明和谐、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村级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村级文化建设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民综合素质提升的高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小康社会实现的早晚,还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有效推动村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注重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是推动村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目前,村级文化建设与中心镇建设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建设提升小康升级版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服务的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服务队伍生命力不强,其中急需解决、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生命力不强。本文将以江苏省海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现状为基础,对如何建设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提出一些见解。
文化站站长作为基层公共文化发服务队伍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村级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壮大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和指挥作用。海门市现有区街镇乡综合文化站12个,其中开发区无文化站,文化站从业人员21人,人员平均年龄40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总人数的65%。
1.文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不顺。目前,区街镇乡综合文化站由各地党委政府负责管理,文化主管部门对其仅是行使业务指导职能。乡镇文化站人事管理权、财物管理权、工作安排权都在所属当地政府,主管部门难以调配使用干部,让其合理流动,激发活力。2010年区街镇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文化站仅作为挂牌单位。同时,部分区街镇乡综合文化站干部还常年承担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很难履行文化工作职能和从事文化站工作,文化工作出现“三不管”现象,产生了文化干部不专的现象,有的文化站甚至成为无人员配备、无活动开展的文化站。
2.专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略显薄弱。区街镇乡综合文化站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兢兢业业、尽心尽责的高度事业观不会为之,没有一技多能的业务水平难以为之,没有较高文化修养和政治素质不能为之。目前,区街镇乡综合文化站人员偏少、年龄老化的矛盾依旧突出,虽然整体学历层次还尚可,但知识面略显不够,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不相适应。另外,部分区街镇乡文化站干部对文化工作热情欠缺,开拓创新精神不足。
3.业余文化队伍发展冷热不均。由于目前区街镇乡的中心工作依然是侧重抓经济发展,文化工作相对偏软,扶持业余文化队伍建设还没有真正摆上乡镇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目前,海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的业余文化队伍有海门镇社区艺术团、三厂社区艺术团、金秋艺术团等共8支业余文化团队,被市老龄委统称为“夕阳红大舞台”。这些艺术团队大部分是街道社区组建的艺术团队,每年也输送一定的文化演出活动到各街区镇乡,为群众提供精神文化服务。而其他的业余文化队伍基本是未建立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的散兵游勇,在短时间内得到发展,又很快自行解散。总体而言,业余文化队伍的发展是冷热不均的,能够经常性地开展活动、保持队伍长期不散的并不太多,还只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从村一级层面来说,村干部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不高,在以带动村民致富、解决村级经济发展瓶颈问题为主要工作目标的大环境里,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很难纳入村干部的行政业务考虑范畴。从村民来说,文化生活是个人的私事,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业余文化队伍建起来难,发展壮大更难。
1.改革文化人才管理机制。一是从有利于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实际出发,将目前文化站实行的条块为主改为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县(市)文化部门对区街镇乡文化站实行垂直管理,对人、财、物、事进行集中管理,逐步理顺编制、工资等方面的关系,探索出一条文化人才管理的新模式。二是建立健全乡镇文化站人才“能进能出”机制。通过建立由文化主管部门和乡镇府共同对乡镇文化站站长工作业绩实行季度考核和动态考核体系,以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充分激发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三是制定出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在相关版块就区街镇乡综合文化站的人事、编制、福利、待遇等项目进行合理设定,为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提供坚实地政策保障。
2.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从现有区街镇乡工作人员中甄选年纪轻、素质好、可塑性强,有志于为基层文化事业奋斗的人员作为文化站站长,并对他们开展增强业务能力的培训,使他们能与时俱进地汲取新的文艺理论,持续提升创作艺术水平,为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坚持选聘结合,设置准入门槛。在文化站人员的招考录用各项环节,主管部门应和当地人社、编制主管部门共同就招录人员的编制名额、学历专业、技能特长等方面进行商讨、设定,实行“专岗专卷”,即设计出符合文化岗位的试卷,进行专岗测试,并由异地文化系统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和人社局组成面试考察组,针对入围面试者进行专业考察,择优招录。通过公开招聘、名校揽才、文艺人才招贤赛等多种途径,将一部分学有所成、业有所专、愿意在文化事业有所作为的优秀文艺人才招录进文化队伍。
3.加强业余文化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和用好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每年都有一批退休干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文艺作品的创作、参与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着强烈地喜爱和热情,且拥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文化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参与镇村文化建设,组建一支老当益壮、成熟精干的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二是要凝聚和培育好文化业余爱好者队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体的业余文化队伍活跃在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的舞台上,并且他们开展的文化活动具有经常性、群体性和自觉性的特征,很大程度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属地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开展“一镇一品”建设工程,积极培育有江海地域特色的业余文化团队。三是每年举办一次以业余文化团队为主要参赛对象的“百姓大舞台”活动,为业余文化团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载体,并通过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以奖代补,使业余文化团队能稳定发展,不断壮大。同时,文化主管部门应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的基层工作调研,对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详细调查,指导基层文化管理者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文艺爱好者吸纳到业余文化队伍中来,不断充实完善基层业余文化队伍,并充分发挥业余文化队伍的典型示范作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参与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