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管拔除后胆漏6例治疗经验

2015-01-26 23:30:43蔡翔柳杰徐峰831100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7期
关键词:外漏胆漏窦道

蔡翔 柳杰 徐峰831100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T管拔除后胆漏6例治疗经验

蔡翔 柳杰 徐峰
831100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目的:探讨拔除T型引流管后导致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治拔除T型引流管后导致胆漏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例保守治疗,1例再次手术后均治愈。结论:拔除T管后胆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正确的拔除方法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是预防胆漏的关键。

T管拔除;胆漏;探讨

T管引流为胆管手术的最常采用的一种引流方法,其作用在于胆汁引流,使胆管压力下降,同时降低胆管感染的几率,对于抽去多余的胆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也有弊端,如T管拔除后的胆汁外漏。本文回顾性分析T管拔除后出现胆漏的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例,男2例,女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2例,肝硬化1例,慢性肺气肿1例,既往上腹部手术史2例,年龄33~77岁。手术后拔出T管的平均时间17~33 d。拔管前常规T管造影,均提示胆总管通畅,未见残余结石,造影后敞开T管引流24~48 h后拔除T管。

治疗方法:6例患者拔管后感右上腹疼痛,并向全腹扩散,并伴有压痛、肌紧张、肠鸣音消失等症状。嘱患者安静、平卧、禁食水,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补充营养,经T管窦道引流等治疗形成的窦道较为准确,但是并没有很快闭合,所以应及时沿窦道管处插入支架管,采用微小型橡胶导尿管,在支架管的远处接低压负压吸引。同时做好术前准备。1例患者引流管置入失败,保守治疗后腹膜炎症状加重,行剖腹探查T管置入术。T管拔除后发现胆漏时,我们首选保守治疗。

结果

5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住院时间3~7 d。1例患者引流管置入失败,腹膜炎症状加重,行剖腹探查T管置入术,术中见瘘道形成不全。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均未再次出现腹痛的病症。

讨论

T管拔除后胆漏发生的原因:①T管窦道的形成还不完全:一般T管的引流术后2周内[1],T管的周围可以形成牢固窦道,所以2周后的拔管一般来说不会发生胆汁的外漏。但是影响窦道形成因素有两点:材料的因素:以前使用乳胶T管表面很粗糙,而且对组织的刺激性大,很容易和周围的组织发生粘连从而形成完整的窦道。现在使用的T管加工非常的精细,并且对组织的刺激性较小,也不容易和周围的组织相粘连,反而让窦道形成较困难、缓慢。个体的因素:患者若年老体弱、营养状况不良,并患有糖尿病、伴低蛋白血症以及长时间用糖皮质激素,他们的窦道形成明显推迟[2]。②T管的放置不恰当:如若剪T管的横臂太过粗长,则拔管的时候就会引起窦道的撕裂从而导致胆汁的外漏。腹腔内的T管放置太过长,很容易致使T管的弯曲,拔管的时候拉弯曲的窦道也会使窦道撕裂。在缝合胆总管的时候若过紧则会影响血的供给,再次造成拔管的困难或者损伤胆管以及窦道[3]。③拔管时的操作方法不当:拔管时用力过大或者拔出过快,都很容易损伤窦道的黏膜。所以操作时的动作要轻,若遇到什么阻力,应该先查明是什么样的原因,勿实施暴力。操作时还应该注意固定腹壁,防止腹壁过度地牵拉从而使窦道撕裂,窦道接近腹壁处很容易撕裂。

在临床中,对胆漏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当胆漏发生后,首先从原T管口放入适合的导尿管。此外,还可以采用鼻胆管引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管内压力,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在引流通畅情况下,可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并给予患者补液、消炎等对症支持治疗,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的引流不通畅,则应该尽早手术治疗,以免耽误患者的病情。二是采用手术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不适合进行保守治疗,如引流不通畅或症状较为严重,则应该首先选择手术治疗,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可采用胆总管内置T管引流来引流胆汁。

胆漏的预防:①手术前的预防措施:常规的抗炎治疗,以及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不良营养状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积极地控制血糖[4]。还有可能是自身的因素影响了窦道的形成,所以在手术前做好一些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②手术中的预防措施:选用对于组织刺激性大的材料制成的T管,禁止使用硅胶或者聚氯乙烯制成的T管,缝合时不能过紧,在选T管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若T管过长或者过粗,都将会使窦道撕裂,而不能很好愈合,从而导致胆汁外漏。所以,手术中的安全措施也尤为重要,切记不可马虎。③手术后的预防措施:拔管前要进行常规的闭管和造影,对于年长者、体弱患者的拔管应该适当延后,应多为患者的身体素质考虑,以求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④拔管时应注意:在拔出管前,应先让T管内的汁液先放出,左手挤压腹壁,右手轻柔、缓慢、均匀地拔出T管,若遇到阻力时,应让T管拉紧再松弛,反复多次,若还不能顺利拔出,则再采取其他措施,直至拔出T管。

拔除T管导致胆汁外流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却可以从很多方面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都要要求医生彻底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充分严谨的术前准备、制定严谨可靠的治疗方案,还要求医生掌握扎实、丰富的基础知识。在拔出T管时,一旦发生胆汁外漏,医生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症状,选择合适恰当治疗的措施。目的在于解除、化解患者病痛,能够为患者带来最小痛苦和最少的经济负担。这也是每个医生的职责所在。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47.

[2]张松.胆道手术36例T管拔出后胆漏的预防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17.

[3]胡建平,陈军,冯伟,等.胆总管术后拔管致胆漏16例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1,19(2):126-127.

[4]陆玉芳.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84-186.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bile leakage after removal of T tube in 6 cases

Cai Xiang,Liu Jie,Xu Feng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ji State,Xinjiang 8311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bile leakage after removal of T tube.Methods:6 patients with bile leakage after removal of T tube were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5 cases had conservative treatment,1 case was given operation again,they were all cured.Conclusion:Bile leakage was related with many factors,correct method of extraction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rinciple were the keys for the prevention of bile leakage.Key words Removal of T tube;Bile leakage;Discuss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7.56

猜你喜欢
外漏胆漏窦道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窦道断裂的诊治分析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基于流量系数分析的调节阀外漏故障在线诊断方法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肝胆手术术后胆漏的相关原因分析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 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 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①
欧美邮轮旅游业发展:特征、问题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