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农田水利规划修编工作的思考

2015-01-26 22:02丁德新傅春雨乔
治淮 2015年3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宝应县高标准

丁德新傅春雨乔 勇

农田水利

宝应县农田水利规划修编工作的思考

丁德新1傅春雨1乔 勇2

以往农田水利规划中,对自然及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的分析不全面,忽视灌区与农田水利特点及存在问题,利用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结论不足,导致部分规划成果与实际情况有偏差,笔者从宝应县农田水利规划实践着手,提出几点看法。

一、农田水利规划修编必须对自然及经济社会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1.自然条件分析

江苏省宝应县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碟形洼地西部,东与盐城建湖、泰州兴化等地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淮安市金湖、洪泽等地相连,北与淮安市楚州区毗邻。全县总面积1461.55km2,耕地面积89.24万亩,境内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水网稠密,属于里下河浅洼平原地貌。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运东、运西两部分。宝应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4.6℃,全年日照时数2181h,无霜期301d,年蒸发量1443.6mm,年平均降雨量950.1mm,年际间差异较大,最大1858.9mm (1991年),最小478mm(1978年)。年内季节间分配不均,6~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0%~70%,经常出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的天气形势。梅雨和台风暴雨极易造成灾害性天气,形成涝渍危害,影响农业生产。境内水资源基本能满足使用需求。

2.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宝应县现有安宜、范水、曹甸、望直港、夏集、柳堡、黄塍、西安丰、泾河、鲁垛、广洋湖、射阳湖、小官庄、山阳14个镇及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和江苏宝应经济开发区2个开发区,2013年底总人口90.72万,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42亿元,可比价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9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8.76亿元,增长12.8%,其中工业增加值136.31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35.72亿元,增长15.6%。2013年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848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5501元。宝应县是农业大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入选《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80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收态势,获批全省首批“亩产吨粮县”称号。

二、农田水利规划修编必须正视灌区与农田水利特点及存在问题

1.灌区及农田水利规划特点

宝应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19.23万亩,现有耕地面积89.24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1.6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1.5%。近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现状高标准农田面积49.75万亩,比2009年增加了14.23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由43.45%提高到了60.95%。境内有7个中型灌区,灌区现有渠道总长度为3682.5km,其中衬砌759.21km,渠道防渗工程控制面积达到19.59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由原来的18%提高到24.0%;灌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速度稳步提高,现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0.51万亩,较2009年增加了0.31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0提高到0.56。初步建成了以“五纵四横”骨干河道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以及挡、排、灌、降结合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城镇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50年一遇;除涝标准5~10年一遇,圩区除涝标准一般在3~5年一遇。农田灌排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保障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尽管如此,在高效节水工程方面,现状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为24.63%,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6,与江苏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有一定差距;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现状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为60.95%,而全国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在 2020年将达到84.03%,因此宝应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仍需加快;田间沟、路、渠配套方面,目前配套率仅为45%左右,与全国2020年配套率达到100%的目标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水土保持方面,现状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的75.8%,应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确保2020年之前完成防护率不低于80%的目标。

2.农田水利规划修编应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存在问题

规划目标完成主要受到自然条件、经济投入、技术水平以及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制约,且农田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大、涉及范围广,自身存在突出问题,影响了宝应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故在规划修编中应充分重视。农田水利存在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田灌溉排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具体表现:①地处里下河和宝应湖周边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还比较薄弱;②实施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的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6;③未实施节水改造的中型灌区以及面广量大的小型灌区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不高,现状节水灌溉面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4.63%、0.62%,与全国平均水平43.22%、22%有较大差距;④圩区防洪、排涝和降渍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圩区除涝标准一般在3~5年一遇,田间排水系统配套不全,抵御洪、涝、渍灾害的能力较弱;⑤河道疏浚工程对乡村级河塘覆盖较少。

(2)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农田增产稳产保障能力不强。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田间沟、路、渠工程配套率仅为45%左右,田间工程体系及配套工程建设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短板,削弱了农田水利工程整体功能,导致农田稳产、增产保障能力不强。

(3)高标准农田建设速度不快,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1999年以来,宝应县累计投入约11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9.75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5%,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但与国家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

(4)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滞后,管理能力建设是短板。农田水利现代化发展缓慢,农田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近似空白,影响水利现代化发展。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管理缺位问题,管理设施不全、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技术落后、管理体制不适应、管理机制不活,已严重影响农田水利健康与持续发展。

三、农田水利规划修编必须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结论

通过实施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灌溉以及退耕还湖等措施,至2020年,50%、75%水文年型可实现水土资源平衡,仅运东区在95%水文年型出现短期缺水,主要原因是由于95%年型各作物的灌溉定额均上涨导致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急剧增加,其中水稻上涨幅度最大,为避免缺水情况发生,规划期内可采取以下措施:(1)调整作物种植比例,减少水稻等耗水量高作物的种植面积;(2)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率;(3)加强灌区改造工程配套,减少跑水、漏水,提高田间水利用率;(4)提高灌区用水管理水平,推行节水栽培、节水耕作技术,推广科学节水灌溉制度,完善灌区监测和量水设施,实行按方收费制度,促使用水户自觉主动节水;(5)规划调整现在的工业布局,将高耗水工业布局到水资源相对充裕的运西和东荡地区。通过以上各个环节,宝应县合理配置水资源,用水保证率将会提高,用水矛盾将会得到解决,从而有力支撑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修编所确定的农田水利总体布局及建设内容特性

1.规划修编确定农田水利总体布局特性

农田水利总体布局依据宝应县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按自然地理相似性和水利工程供水一致性原则要求,将全县分为运东自灌区、东荡圩区和运西区3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特性。运东自灌区以灌区续建配套更新改造工程建设为主体,首先是对干支渠进行衬砌防渗,干支沟进行疏浚整治,并对涉及到的建筑物进行维修改造及末级渠系配套;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现代高效农业;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其次加大灌区用水管理及信息化系统建设投入力度,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水平。东荡圩区针对圩区排灌动力不足、圩堤标准不高的现状,重点建设小型排灌泵站及涵闸;加强田间工程配套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土保持治理,控制农田污染排放,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小型提水灌溉水源工程,并进行内部河道疏浚和清淤,改善引水、蓄水条件;同时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系。运西区重点建设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涵闸改建、圩堤加固工程,提高排涝降渍标准;对灌溉引水河道进行疏通和治理,完善小型提水灌溉水源工程;加强内部水系循环利用系统建设,给该地区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业开发提供优良的灌溉服务;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系。

2.规划修编确定农田水利建设内容特性

规划修编应根据宝应县经济发展水平,结合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工程的轻重缓急、分期实施计划和投资方案确定农田水利建设内容,建设内容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上级政府财政及宝应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和收益农户自筹组成。

五、结语

农田水利规划修编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综合性工作,只有从现场调研踏勘、规划基础资料搜集到确定规划目标、总体布局及建设内容,每一项环节都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才能打造出符合宝应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呼应的高质量农田水利综合性规划

(作者单位:1.江苏省宝应县水务局225800 2.江苏省宝应县水务局安宜水务站 225800)

(专栏编辑:张 婷)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宝应县高标准
宝应县全面启动轻工重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
宝应县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
《静物》(速写)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红寺堡扬水工程大泵改造后灌区用水分析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