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探讨

2015-01-26 22:02刘怀利
治淮 2015年3期
关键词:抗旱防汛安徽省

刘怀利

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探讨

刘怀利

“十五”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了“数字安徽”和“水利安徽”发展战略,将信息化建设和水利建设均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前,安徽省提出以“水利信息化体系”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五大体系”,推进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未来一段时期,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水利信息新发展的攻坚时期,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安徽省水利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在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信息自动采集站点、水利信息网络、水利综合数据库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防汛抗旱、电子政务、水资源管理等业务应用不断深入,组织保障、安全体系、管理制度等保障环境逐步完善,水利信息化支撑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全省雨水情自动测报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完善,雨量自动监测站平均密度达到65km2/站,大、中型水库自动测报实现全面覆盖。建成9个旱情分中心,提高了旱情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建设水资源国控取用水监测点377处,初步实现部分重点取用水户的取水在线监测。

水利通信网络初具规模。全省水利信息网络不断完善,由骨干网、地区网、部门网和接入网构成的全省水利综合网络体系基本形成。通信骨干网覆盖省水利厅、全省16个市水利(水务)局、12个厅直单位和全省水文系统,并与水利部、省政府和流域机构实现互联互通。

水利数据库建设逐步完善。基本建成安徽省国家基础水文数据库、全省实时雨水情数据库和水利空间数据库。借助水利普查成果,建成全省基础水信息数据库(包括普查综合成果空间数据库及属性库,主题空间数据库及属性库),形成规范、统一、权威的安徽省基础水信息平台。

业务应用不断深入。防汛抗旱、电子政务、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土保持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发挥了良好效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全省防汛抗旱地区网尚未建成,不能形成完整的全省水利网络平台。小型水库自动测报程度低,墒情监测站网尚未覆盖长江以南6个市。工程远程视频监视点数量少,重点工程、重要节点自动监控覆盖率低。

2.信息资源共享度相对较低

部分已建系统使用的开发平台和数据结构不统一,大多分散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标准化程度低,综合共享服务能力较弱,限制了系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造成了一些功能相似的系统重复和低水平建设。

3.保障环境相对滞后

当前,安徽省尚未建成较为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投入和运行维护机制,水利信息化工程项目少,投入不足,一些信息化建设项目仅作为水利工程子项目进行建设,系统运行维护费用难以落实。已建业务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较为滞后,“重建轻管”问题仍较为突出。

三、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发展思路探讨

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具有涉及面广、技术更新快、数据敏感性强等特点。为实现工程建设管理达到预期目标,全省水利信息化发展可遵循“三个转变”的思路,做到“从局部重点发展向全面协调发展转变、从信息资源分散使用向共享利用转变、从片面强调建设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

1.局部重点发展向全面协调发展转变

“十一五”期间,全省水利信息化发展是以防汛抗旱业务为重点,以防汛抗旱信息化带动全省水利信息化发展。随着水利管理方式的转变,其他水利业务对信息化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全省水利信息化发展要由“防汛抗旱信息化带动其他业务信息化发展”转变为“防汛抗旱信息化与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综合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等业务信息化协调同步发展”,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发展统一规划,实施顶层设计,区分轻重缓急,有步骤、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

2.信息资源分散使用向共享利用转变

在以往建管模式中,信息系统由各相关管理部门分别建设和管理,存在“标准多样”“信息孤岛”等问题,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考虑软硬件在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规范技术标准,加快系统集成,加大资源整合,加强数据共享,建设信息交换平台,对行业内部要最大程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对社会公众要最大程度地开放公共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信息互联互通,促进信息系统效能最大化。

3.片面强调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

信息系统建设结构复杂、涉及面广,随着应用需求的变化,需要不断进行升级完善。此外,由于信息系统电子设备具有一定的使用期限,运行若干年后故障率会明显上升,若维护工作不到位将严重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功能发挥。因此在信息系统建成后,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尤为重要。深入研究各类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特别是要落实运行维护经费,提高运维质量,强化日常管理,使水利信息系统建得成、用得好、长受益。

四、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探讨

1.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安徽省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框架内,进一步加大各种水利业务信息自动采集站的建设力度,建设完善信息通信传输网络,建设完善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构建相关信息应用支撑服务平台。

加强信息采集复用站建设,根据业务需求可同时采集雨情、水情、流量、水位、视频等信息,实现信息采集集成化、监测站点建设集约化,便于运行维护和管理。拓宽水利信息网覆盖范围,实现水利信息网络延伸至所有县(市、区)以及乡(镇)水利部门及其所管全部单位、行政村。建设集数据存储、管理、交换、发布与应用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省水利数据中心。

2.重点建设十大业务应用系统

基于全省水利行业管理的需求出发,建设统一的水利综合业务管理服务平台,集成防汛调度、抗旱调度、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综合管理、水文业务管理、水土保持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政监察管理、规划计划与工程建设管理、水利电子政务10个业务应用系统,全面覆盖各类水利业务和各项事务管理职能。

3.做好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采用多渠道引进、多层次充实的方法,建设与全省水利信息化进程相适应的管理与技术人才队伍。积极开拓从高校和社会引进人才的渠道,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定期培训机制,为水利信息化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保证。组织开展全省县级以上水利部门的信息化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培训县级以上水利信息化专业人才,通过与科研单位、高校合作、举办短期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水利专业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专业交叉培训。

4.落实好近期重点实施项目

考虑建设任务的轻重缓急,将省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近期建设工程、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安徽省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水资源管理系统近期工程、中小河流及小型水库水文监测系统工程、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长江河道采砂监管系统一期工程、水利电子政务、水利数据中心列为近年建设的10项重点工程,作为落实近年全省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设任务的具体手段和水利信息化投资的重点领域。

五、结语

2011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中央和安徽水利工作会议均从全局出发,对水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完善水利通信设施和省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构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和农村水利管理等信息化为一体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的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和研究,以实现其又快又好地发展,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做好支撑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 233000)

(专栏编辑:周 权)

猜你喜欢
抗旱防汛安徽省
夏季防洪防汛
成长相册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