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48例个体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成员进行CT检查,比较两组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以及血液平均通过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成像技术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诊断,效果明显。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1.037
作者单位:115007 辽宁营口开发区中心医院磁共振室
Analysi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in Diagnosis of Cerebral Microcirculatory Changes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LI Xiaoxin Magnetic resonance room of Liaoning Yingkou Development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Yingkou 115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T diagnosi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fter brain microcirculation.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 observation group,select the same physical health of 48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of CT examin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blood flow,cerebral blood volume and blood by time,on averag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cerebral blood flow,cerebral blood volum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through time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T imaging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diagnosis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fterbrain microcirculation,obvious effect,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CT diagnosis,Subarachnoid hemorrhage,Clinical application
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SAH,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病型,可使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神经功能障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CT诊断显示,SAH与脑血管微循环改变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48例健康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成员的CT灌注成像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48例个体作为对照组,男70例,女26例,年龄在3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2.5±2.5)岁。观察组48例患者均为自发性SAH,并于两周内进行CT诊断,对照组48例健康个体检查未发现异常。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成员进行CT灌注成像检测,对比分析以下参数:脑血流量(CBV)、脑血容量(CBF)以及血液平均通过时间(MTT),探讨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脑血流量是指一定量的脑组织血管中存在的血容量,单位ml/g;脑血容量是指血液在单位时间内流过某部分脑组织血管的具体量,单位ml/(min•ml);血液平均通过时间是指一定量的血液在固定的时间内通过不同脑血管结构时多用时间的平均值,单位s。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材料,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48例患者CBV为(1.76±0.13)ml/g,CBF为(29.75±2.25)[ml/(min•ml)],MTT为(4.45±0.25) s;对照组48例健康个体中CBV为(2.76±0.15)ml/g,CBF为(47.55±3.05)[ml/(min•ml)],MTT为(3.05±0.15)s;以上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多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SAH是指血液流入脑表面软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即蛛网膜下腔,出现SAH的原因有很多种,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外伤性SAH和自发性SAH。其主要特点为起病急、难治愈,发病初期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头痛、呕吐现象,视力也会逐渐下降,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若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可能危及到生命安全。据研究表明,SAH与其后脑微循环改变有一定关联,临床上有很多检验后脑血管微循环的方法,如MR灌注成像等技术,但此技术使用范围受到机器限制。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操作简单、诊断精确、费用低、限制因素少的优点 [1],在临床上属于比较新的检验方法,通过此技术,对患者的CTP参数进行有效的评估,可观察到患者脑部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使用价值,本文选取48例SHA患者与48例健康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成员均行灌注成像检测,对比两组的CTP参数得出,两组成员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SAH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明显比健康个体低,平均通过时间明显比健康个体多,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得出的数据与病理学检查SAH的结论相符合,表明CT技术能准确检测出SAH患者后脑微循环系统的改变,在临床上属于较好的检测手段,而且其空间和时间的分辨率比较高,受限制的因素的比较少,采用CT技术检测患者后脑血液微循环改变的情况,可以提高脑部微循环改变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为预防和治疗SAH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