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必须胸怀强烈的底层意识

2015-01-26 07:08王海兵
唯实 2015年1期
关键词:胸怀底层空间

王海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历史阶段,社会底层也在深刻变迁。各级领导干部要胸怀强烈的底层意识,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底层群众的根本利益。

胸怀强烈的底层意识,必须深怀忧党忧国忧民之情,切实把底层群众时刻放在心上。时下,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干部作风不正,底层意识淡薄,缺乏对社会底层深切的把握和敏锐的洞察,甚至肆意凌驾于底层群众之上。切实把底层群众放在心上,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底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根基。审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存亡,一切问题的最终爆发几无例外地都出在社会底层。没有一个稳定、巩固的社会底层,任何政权都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植根于社会底层,始终把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作为最可靠、最牢固的阶级基础和重要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与底层群众保持鱼水关系、血肉联系。无“底”不稳,失“底”危险,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忘记社会底层这个根基所在。切实把底层群众放在心上,还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底层关乎百姓民生。社会底层的涵盖非常广泛,即便是以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和各地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划定,其绝对人数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事实上社会底层人群的范畴还远远不局限于此。密切联系群众,首要的就是密切联系底层群众;切实改善民生,首要的就是改善底层民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历史的高度、时代的高度、发展的高度,更加关注底层,深入底层,爱护底层,珍惜底层,任何时候都要优先考虑底层的发展,任何时候都要优先解决底层的问题,没有底层群众的利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一句空话。

胸怀强烈的底层意识,必须坚持以底层需要、底层拥护、底层满意作为改革的重要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底层的改革是整个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底层需要、底层拥护、底层满意为改革的重要导向,实质上就是以底层群众的发展为重要导向,切实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底层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拥有的资源环境、所掌握的要素条件等,决定了它在整个社会大的发展格局中被动地处于相对薄弱的一环。然而,社会底层又是最有首创精神、最有社会可塑性、最有顽强生命力的一个群体。它不应该是社会的“短板”,而应该是社会的“样板”,因为社会底层构成了整个社会“大厦”最牢固的“底座”,很难想象根基不稳而大厦屹立。没有底层的改革,就没有国家的改革;没有底层的稳定,就没有政权的稳定;没有底层的繁荣,就没有社会的繁荣。如何统筹好社会底层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把社会底层的根本需求体现到相关政策、决策、规划、方案、举措的制定之中,让社会底层蕴藏的巨大活力、巨大创造力不断得到充分涌流,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底层,把精力更多地倾注于底层,把智慧更多地贡献给底层,把资源要素更多地配置给底层,让底层获得更多的改革空间和发展机遇;不论是做决策、做判断,还是定规划、抓落实,决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底层群众的立场,决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底层群众的意愿,决不能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底层群众的选择。

胸怀强烈的底层意识,必须从关心底层的点点滴滴做起,永葆赤诚如金的亲民爱民本色。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学习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同志,我们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些共同的闪光点。比如,他们都是一辈子的艰苦朴素,一辈子的廉洁奉公,一辈子的鞠躬尽瘁,一辈子的淡泊名利,还有一辈子的对底层群众的朴素感情。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对照理想信念、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深入查找“四风”问题,深刻剖析自己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不强、接地气太少等问题的原因,追根溯源、触及灵魂,不可谓不深刻。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地问一问自己:“民情日记”还记不记了?“领导接待日”还在正常进行吗?“民生热线”、“维权热线”等各类热线电话还有人负责接听吗?驻村蹲点、到基层调研还在正常搞吗?群体性事件、劳资纠纷、食品安全问题等还时有发生吗?各级领导干部还要经常性地与群众交心谈心,家庭收入如何?入学、就业、看病、住房、养老有无困难?米袋子、菜篮子实不实?对机关作风、干部形象是否满意?还有哪些纠结的事、发愁的事、棘手的事?一个干部为普通老百姓做一两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访贫问苦,不断为底层群众排忧解难。只要我们的干部坚定走群众路线,始终思路向下、重心向下、扎根向下,时刻把底层的冷暖、底层的疾苦放在心头,把每一件与底层群众密切相关的事做好,把每一个底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人民群众回报给我们党、我们干部的,一定是最大的拥护、最大的支持。

胸怀强烈的底层意识,必须构造有利于底层稳定、底层和谐、底层充分享有幸福和尊严的新的公共空间。构造新的公共空间,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伴随着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社会底层原有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和重组,这为构造和优化社会底层新的公共空间带来重要机遇。这个新的公共空间,是基于底层世态、生态、业态和谐共生的空间,是基于底层权利、机会、规则得到公平维护的空间,是基于底层信念、价值、尊严充分显现的空间,也是基于底层安全感、幸福感、秩序感不断提升的空间。构造新的公共空间,关键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是路径,服务是根本。服务的实质就是要面向社会特别是社会底层提供更多、更优、更均等的公共服务,解决好底层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要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政策、制度、思路、举措,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赋予底层更全面的机会,包括通过努力向上流动的机会,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机会,更多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机会;赋予底层更充分的尊严,包括生活的尊严、工作的尊严、做人的尊严;帮助底层培育核心价值观,实现较高层次的价值,包括人生的价值、创业的价值、奉献的价值;帮助底层创造可预期、可持续的幸福生活,包括物质上的幸福、精神上的幸福。构造底层新的公共空间,必将为全社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张功杭

猜你喜欢
胸怀底层空间
2021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农民建筑工
“曾左”与“左曾”
宽阔的胸襟
写给厌学的你: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家长也读读!
瞬息间是夜晚
“底层文学”向何处去?
略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