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五+吴先满+章寿荣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三大规划”,早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就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带一路”新的三大国家战略。“两带一路”超越长三角,但起点或支点都在江苏境内。因此,当前江苏面临实施六大国家战略的重大叠加机遇。江苏一定要用好这六大国家战略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争创江苏发展新优势,谱写辉煌美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一、江苏迎来六大国家战略
叠加重大机遇的意义
六大国家战略均与江苏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换句话说,江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迎来了六大国家战略密集叠加的战略机遇期。纵向看,江苏之前从未有过。20世纪80年代,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内、对外开放,曾经给江苏乡镇企业发展进而江苏经济的全面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性机遇;继后的90年代,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战略,给江苏外向型经济大发展乃至江苏经济的又一次全面发展和水平提升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世纪之交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与创新性经济发展,构成江苏经济发展的第三次重大机遇。而现在,则是六大国家战略在江苏密集叠加。横向看,一些国家战略在一些省市区集中实施时常可见,但像江苏这样一个地区恰逢六大国家战略的集中实施,在全国其他地区尚未有过。因此,六大国家战略在江苏密集叠加,这样的重大战略机遇,对江苏来说非常难得,必将对江苏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质量提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六大国家战略在江苏集中实施,必将对江苏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运行,会呈现出中高速的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与此相联系,近几年江苏经济增长速度也在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江苏积极参与并推进这“六大战略”的实施,可以形成既有相当规模又有针对性,从而有质量效益保证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强力拉动,借此可望保持江苏经济在中长期的持续较快增长。
六大国家战略在江苏集中实施,必将对江苏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持久的推动作用,对进一步提升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持续实施区域共同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多方面的积极成果,在全国也是做得好的。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省内区域经济差距还比较明显,需要继续调整、优化,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集中实施国家“六大战略”,将对江苏各区域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各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特别是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战略,将促进苏南创新性经济发展壮大;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将引导江苏启动新一轮即第三次沿江开发战略行动,进而推动江苏沿江八市的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通过配套建设宁镇扬同城化经济圈、锡常泰经济圈、苏通经济圈,必将加快沿江两岸、苏南苏中跨江融合发展;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必将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的加快发展和水平提升,实现其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崛起;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配合启动现代苏西经济走廊或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将极大加快提升江苏沿东陇海线经济乃至整个苏北经济;积极参与长三角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战略,江苏可以及时对接、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新成果于省内各地区经济中,充分发挥这些改革开放“新火种”对面上经济的激活效应与驱动力,通过沿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引的方向,处理好与沪浙皖的区域经济关系,有利于重组、打造从而进一步增强江苏经济在长三角地区的新特色、新优势。总之,融会贯通实施这六大国家战略,必然促进全省各区域经济在加快发展中缩小差距,增强协调性。
六大国家战略在江苏集中实施,必将对扩大江苏经济在国内外的影响,提升江苏经济在国内外的战略地位和竞争力,同时增强江苏经济对全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江苏经济已经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现在六大国家战略在江苏的密集实施,必将显著而又迅速地将江苏经济进一步推举到全国经济新一轮综合改革开放与发展的中心地带,进一步推举到当代全球化经济的前台,让全省经济包括苏北经济、苏中经济和苏南经济,包括企业经济和产业经济直面复杂多变、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市场,全省各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企业经济,均可以几乎零距离地接受国内外经济辐射,均可以几乎零距离地影响国内外经济,参与新一轮的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均可以在其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
把战略叠加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抓住并用好“六大战略”机遇,把战略叠加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加快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江苏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全力攻坚克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六大战略”,统筹协调推进六大国家战略在江苏的实施,使得“六大战略”在江苏发展中无缝衔接、相得益彰。借“六大战略”叠加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拓展江苏发展新空间,在对内对外开放中拓展江苏发展新空间,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拓展江苏发展新空间,在转型升级中拓展江苏发展新空间,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综合化的江苏经济发展新优势。
拥近济远,拓展江苏发展新空间。着重于省际开放、区域协作的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江苏来说,前者重在“拥近”,后者重在“济远”。“拥近济远”,有利于江苏在沿长江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扩大江苏发展空间的回旋余地。
首先,利用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增创江苏发展新动力。上海自贸区是上海的,更是长三角的。江苏要学习推广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推进本省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的改革红利。上海自贸区建设中体现出来的制度创新、政策优惠、贸易便利、金融自由、企业国际化,对于江苏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溢出效应即示范和带动作用。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的溢出,远比企业、产业等实体性溢出更有价值。上海自贸区已经在可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机制上先行一步,由此来倒逼江苏在行政、经济等多方面的改革,释放新的改革红利,增创新的发展动力。江苏要学习推广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模式。江苏要推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长三角区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溢出效应,将影响到整个长三角地区,从而加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与进程。长三角各省市之间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要进一步加强分工与协作,江苏要充分利用上海港口和金融中心的优势,发挥自身在制造业上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其次,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开拓江苏发展新空间。从沿海黄金海岸率先发展到带动内河纵深腹地崛起,是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般规律。国家启动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为江苏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机遇。“济远”就是江苏要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在产业转移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以转移促进转型,在转型中提升江苏经济发展的创新成分,实现产业转移和转型的双赢;“济远”就是江苏要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协同构筑长江流域自主创新的产业链,并在沿江地区产业合理分工中推进自身向产业链高端转移,共同推进长江流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扬长补短,实现省内区域协同发展。“六大战略”机遇中,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战略重在“扬长”,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战略重在“补短”。“扬长补短”,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先发优势,从省内跨江融合发展中实现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协同发展。
首先,综合运用“六大战略”,推进沿江融合发展。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视角,促进苏中、苏南融合发展。苏中地区要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天然优势,承接重大项目布局,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加快扬州跨江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宁镇扬同城化步伐,同时加快泰州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长江口的南通市通江达海,既是沿江两岸融合发展的关键连接点,也是江苏沿海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极,加快陆海统筹,坚持江海联动,努力打造“北上海”经济圈。
其次,综合运用“六大战略”,推进江苏沿海崛起。江苏沿海地区练好承接和配套两大“内功”,主动承接上海自贸区建设中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充分发挥沿海地区资源优势与后发优势,把承接与升级结合起来,形成适度、先进的制造业新产能,加快构建沿海现代产业体系。江苏沿海地区要主动完善省内南北对接的通道。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利、通信等;另一方面,加强合作平台建设,如物流、信息、金融等,选择性接受苏南产业转移升级中的部分产业“移出”,以错位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共享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政策红利。
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着重于国际开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前者沿陆路西进,后者涉大洋南下。两大国家战略必将提升江苏对外开放新水平。江苏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加入国际大循环,而且要力争取得国际大循环中的主动权、主导权。
首先,通过对内对外开放,提升江苏经济增长的质效。无论是“长三角一体化”,还是“长江经济带”建设,都为江苏扩大对内开放提供了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则为江苏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增加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课题。“六大战略”把江苏的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统合在几个重要的节点上:南京、扬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苏州太仓、南通启东是长江入海口,连云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方桥头堡。显然,苏南、苏中、苏北都与“两带一路”有着天然联系。
统筹运用“六大战略”,要注重发挥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对江苏率先发展的协同与互补效应。对于长三角地区和沿长江的区际开放而言,要注重区域市场的有效整合,促进产品和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按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可以降低产出损失和减少要素市场扭曲,同时可以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企业合作与交流、技术传播与扩散,以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对于国际开放而言,要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积极利用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技术与管理等“知识溢出”,进而促使生产要素由低效率组合转向高效率组合,全面增强江苏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与效益。
其次,通过资本双向开放,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增进居民福祉。江苏的第一轮对外开放,沿用“资本输入—产品输出”的开放模式,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仅获得微薄的劳动报酬,大量剩余价值变为境外资本利得;江苏的新一轮对外开放,要创出“资本输出—利润输入”的新开放模式,实现资本输入与输出的双向开放。这种“资本输出—利润输入”的新开放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资本与利润的良性循环,而且可以实现江苏经济国际化从第一轮的初级开放阶段,向新一轮的中高级开放阶段的转换。因此,江苏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把先进的发展模式、制造技术、直接投资,输送到陆上西向的丝绸之路与水上南下的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是沿途的中西亚地区、南亚地区与北非地区,以直接对外投资带动一批跨国企业走出去。通过直接投资,帮助江苏企业进入全球产业链的流通、品牌等高端环节,取得更高的资本增值,显著提高江苏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从而为全体江苏居民创造更多、更大的福祉。
(王庆五: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吴先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章寿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