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时间窗

2015-01-25 11:16展小红张文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体征

杨 卫 展小红 张文青 张 杰 钱 煜 陈 烨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靖江 214500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外界剧烈的打击造成组织器官损伤[1],产生组织灌注不足,引发一系列细胞代谢与功能发生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时间窗”是指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间隔[2],只有在这个时间段内救治才是效果较好的,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救治效果就会降低。因此,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必须采取高效的救治措施,重视“救治时间窗”的应用[3],掌握最佳的救治时机,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本院将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急救时间窗进行急救处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送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43例,女7例,年龄17~68岁,平均(42.2±3.4)岁。损伤原因:交通意外伤32例、高空坠落伤11例,其他7例。对照组中男43例,女7例,年龄为18~69岁,平均(43.2±3.8)岁。损伤原因:交通意外伤33例、高空坠落伤10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s)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 n 血压(kPa) 心率(次/min) 血氧饱和度(%)抢救前 抢救后 抢救前 抢救后 抢救前 抢救后观察组 50 5.33±1.78 8.03±1.26 145.46±10.58 129.45±10.79 80.84±6.78 92.05±3.68对照组 50 5.78±1.73 10.73±1.89 147.55±12.95 113.78±8.94 80.27±4.44 85.47±6.77 t 0.032 2.845 0.021 5.862 0.942 6.82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普通的急救处理,观察组利用急救时间窗采取急救措施,具体如下。

1.2.1 时间窗分析 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筛选出危重缓急患者,按救治时间窗的要求[4],直接进入抢救室或送入相应科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面临着严重的救治时限问题,必须救治时间在最佳的时间窗内,遵循争分夺秒的抢救原则,为手术赢得时间。

1.2.2 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常规补液 首先开放呼吸道及供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处理外露伤口。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必须积极供氧,保证合理的血氧浓度。及时建立两条有效的静脉通道,选取限制性补液和小容量复苏,选用7.5%高渗氯化钠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等,以确保较高的静脉通道效果。2条静脉通道中,应有1条通道使用输血器,为术中输血做好充足准备,另外在对患者进行快速补液时,当出现止血彻底以及血压回升等休克症状缓解的趋势后,应对输液速度进行适当控制,避免出现输入液体过量而造成患者发生肺水肿、心衰等。

1.2.3 加强病情监测,及时止痛 在抢救中,运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严格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通过尿量、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气分析,综合判断有效血容量、酸碱平衡及心功能状况等。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因为剧烈疼痛而加重休克程度,在抢救中可给予适当止痛。

1.2.4 早期并发症创伤防治措施 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必须加强管理,预防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尽早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周围血管阻力(TPR)等,以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加强液体复苏指导。在单位时间内加强尿量观察,若每小时尿量<20mL[5],必须防范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对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所造成的止血不良,可给予其使用适量的液体复苏,以控制机体凝血功能。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死亡率、救治成功率;记录抢救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等生命体征变化;分析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取x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抢救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后,观察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6,P< 0.05)。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常见于一些遭受严重损伤的患者,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6]。血浆或全血丧失至体外,加上损伤部位的出血,从而减少使循环血量,导致受伤组织逐渐坏死,产生组织胺、蛋白酶等具有血管抑制作用的蛋白分解产物[7],不断增加微血管扩张和管壁通透性,有效减少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加剧组织缺血状态。患者遭受创伤后出现失血过多,若无法在1~2h内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出现失血性休克[8],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遭受创伤之后的60min内救命为主,这1h又被称作“黄金1h”[9],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最佳时间窗内,严格遵循“救命第一、保护器官第二”原则[10],进行评估病情、供氧、保持呼吸通畅、包扎固伤口定、常规止血、适当补液、监测生命体征等,为手术处理赢得时间。

急救时间窗中具有三个死亡高峰:第一死亡高峰是指患者创伤后的60min内[11],此阶段内死亡率占总数的1/2。尤其是严重颅脑损伤、脊髓高位损伤、大血管破裂、主动脉破裂、呼吸道严重阻塞等患者死亡的几率相当高。第二死亡高峰也被称为早期死亡[12],是指患者遭受创伤后的1~4h内,此阶段内死亡率占总数的1/3。主要是患者合并严重损伤,引发的失血过多,途中转运以及救治措施的落实影响到最终的抢救结果。第三死亡高峰也被称之为后期死亡[13],是指患者创伤后的1~4周内,此阶段内死亡率占总数的1/5。主要原因为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性休克等[15]。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在急救时间窗中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实施常规补液,且对患者病情实施全方位的监测对策,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在临床救治中,通过分析急救时间窗,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常规补液,加强病情监测,采取及时的止痛措施,实施早期并发症创伤防治措施等,以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抢救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应用创伤急救中的“黄金时间”,对症处理相应的创伤部位,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通过加强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管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产生机能代谢障碍。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应用急救时间窗,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充分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1] 陈刚,兰观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29):145-146.

[2] 何忠杰.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时效性与时效值[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2):97-99.

[3] 李政军,邢向娈,黄琳,等.“小容量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成功率、输液量和时间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17-518.

[4] 卢欣华,梁鸿.18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及并发症处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57-258.

[5] 乔着意,韩鹃,王兴志,等.3%和7.5%高渗盐水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5):496-500.

[6] 梁振中,吴华林,王彬,等.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时间窗分析 [J].基层医学论坛,2014,7(19):2470-2472.

[7] 易立勋,曹少雄.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时间窗分析 [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26-128.

[8] 卢欣华,梁鸿.18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及并发症处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57-258.

[9] 田兴杰.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151-152.

[10] 刘传辉.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体克的临床分析 [J].当代医学,2012,18(1):11-12.

[11] 李兴革,张巧利,罗学斌,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与急救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154-2156.

[12] 姜嘉赢.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 [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59-161.

[13] 宋维.创伤失血性休克54例患者的急救分析与护理体会 [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114-115.

[14] 朱跃礼,张建华.探究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3(12):6834.

[15] 高永珍.创伤失血性休克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的设计与实践[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1(32):86-87.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体征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