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莉萍, 雷 竞, 郑 丹
(1.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公共基础部门,福建 福州 350017; 2.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计算机系,福建 福州 350017)
一“问题解析式”在独立学院思政课热点难点教学中的应用
秦莉萍1, 雷 竞1, 郑 丹2
(1.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公共基础部门,福建 福州 350017; 2.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计算机系,福建 福州 350017)
热点难点问题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内容,运用“问题解析式”教学法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难点教学提供新路径。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难点教学中实施“问题解析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沟通、加深学生对热点难点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思政课认同;但“问题解析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问题解析式;独立学院;思政课;热点难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下同)热点难点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运用“问题解析式”教学法帮助学生研究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有利突破口。
思政课热点难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从热点难点产生的来源上,把思政课热点难点分为教材所要求的热点难点、社会热点难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1]。从热点难点性质上,分为教学热点难点和教育管理热点难点,前者指青年学生普遍关注并提出的问题,后者指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关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问题[2]。从热点难点特征上,分为稳定的热点难点和动态的热点难点,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关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问题,后者是指大学生关注的不断变化的有关社会发展形势与政策的问题[3]。在这里,我们理解的思政课热点难点主要是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热点难点、学生认知过程存疑的热点难点及青年大学生自身关注的热点难点。这些热点难点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第一,已成为问题。问题,就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而感到疑难的情境[4]。思政课热点难点是指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知识和技能无法理解和消化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例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大多数同学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学生来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由于这是必修课,或是为了拿学分,并不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他们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已成为焦点。思政课热点难点,是指已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且都认为具有学习必要、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教师和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出现、问题的性质、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社会影响产生共同的认知需要。显然,这些问题具有典型性,如果不能很好解决,会成为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障碍。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学生的学习实效不高,原因在于个别学生逃课;按时上课的学生有的看专业书,有的看课外书,更有甚者玩手机和睡觉,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多。假若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那么学习兴趣和动力会成为学习的最好保障。
第三,具有一定复杂性。思政课热点难点,既是热点问题,又是难点问题,涉及不同领域、关系到不同群体利益,在理解中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和声音。这些“问题”对教师而言,既要讲清楚,同时又要坚持思政课的立场,是不容易的;对学生来说,“问题”具有一定难度,要客观、科学、全面地看待理解“问题”,绝非轻易之事,因而热点难点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思政课这些热点难点如何有效解决成为思政课研究的重要内容。“问题解析式”教学法为思政课热点难点教学提供了新路径。“问题解析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热点难点问题体系,在教师主导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 利用已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课堂讨论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问题解析式”教学法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地位,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积极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发挥自觉能动性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实施“问题解析式”教法的教学过程,一般可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热点难点搜集。一方面,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梳理学生应掌握的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关注的思政课热点难点。第二步,热点难点设计。教师首先要对搜集的热点难点筛选、归类,找出典型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问题的逻辑结构和问题与答案的因果关系,构建问题体系[5];最后选择恰当的方式把热点难点放进教学内容中。第三步,围绕热点难点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找出答案。第四步,点评热点难点问题。教师依据学生讨论结果,客观地总结学生观点的可取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并且对问题进行全面、科学的解答。
(一)热点难点搜集,提高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沟通
思政课热点难点的搜集,尤其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是“问题解析式”教学法的第一步。独立学院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浓,不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又有较强主体意识和创新意愿,面对教师布置的热点难点“问题”搜集活动,如何提出高质量的师生都认可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一定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寻找“问题”。在“问题”寻找过程中,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独立进行思政课的学习,去图书馆、上网等查资料,遇到困难,会主动与同学、与班委、与教师通过QQ、微信、电子邮箱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改变了以往只有在上课时师生才联系的状况。学生有问题会打电话咨询老师,和老师对问题进行具体、深入地交谈,不仅加深了教师对学生思想实际的认知,而且对学生个体也更加熟悉,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另外,学生在校园见到老师也会主动打招呼,而不是悄悄躲开,建立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良好关系。
(二)围绕热点难点教学,突出了独立学院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上思政课
在以往的思政课堂上,独立学院学生通常只是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没有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问题解析式”教学法中突出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学生最关心、最疑惑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融入到课堂中来。教师的任务是抓住学生的疑惑和求知欲设置层层问题,通过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个体意见表达、思想撞击、相互讨论、教师点评、观点反思一系列环节解决“问题”,学生最终完成问题体系的解决。学生经历了这一困难且复杂的过程,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成功”的体验会刺激学生逐渐爱上思政课。在使用这个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分清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地位是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分析、解决的主要负责人;教师处于引导地位,但其作用极为重要。教师决定着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开发,是整个“问题解析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控制者,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三)亲身体验解决热点难点,加深学生对热点难点的理解,加强对思政课的认同
以往思政课课堂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内容抽象、理论深刻,学生对课程学习很被动,只有极少数同学参与课堂,大多数学生对授课内容没有积极思考,课后也很少及时复习,对作业敷衍了事,因而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没有多大印象,是思政课教育实效性低的原因之一。但运用“问题解析式”教学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与同学围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共同合作和解答,经历了问题的分析、理解、争议、解决,尤其是学生对“问题”不知所措、出现思想撞击、意见冲突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以及联系思想政治相关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寻正确答案并解决问题。“问题解析式”教学法解决热点难点的教学不同于知识传授的简单过程,学生亲身参与、切实体验,更加清楚地理解热点难点,加深了对思政课理论知识的内涵、理论形成的背景及依据的认识,感受到了思想的深度和理论的魅力,增强了对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认同,从而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四)“问题解析式”教学法的应用,为独立学院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因此,理应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但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实践教学次数过少、形式单一、教学广度和深度有限、对学生吸引力差等问题。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问题解析式”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独立学院课外实践教学的缺失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问题解析式”教学法运用过程中,教师可在思想政治理论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多方面寻找答案。学生可能会给出各式各样的观点,教师应对与众不同的观点给与尊重,并且鼓励学生自由讨论、质疑争辩、寻找正确答案。教师还可以从中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发现新问题、进行新的提问等,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探索技能,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不仅具有优秀思想道德素质、深厚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专业技能,而且还具有创新素质和头脑的人才。
(一)“问题解析式”教学法挑战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素质
“问题解析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极为重要,故对思政课教师素质也有较高要求:在职业道德方面,教师要爱岗敬业,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在专业素质方面,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学识魅力。另外,要潜心进行科研,以“科研为根,教学为主”,勇于探索创新,钻研专业知识,掌握前沿理论动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在教学经验上,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洞察力、开阔的思维力、较好的亲和力、准确的表达能力等都是“问题解析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这样,教师才能驾驭“问题解析式”教学。
目前,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并不乐观。首先,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普遍认为薪资待遇不高,自身地位和权利得不到很好地重视和保障,对未来发展预期不高,又迫于生活、家庭的种种压力,很多教师都只是把独立学院的工作作为“过渡站”,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就会马上辞职。其次,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大,致使思政课教师忙于备课,应付上课,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独立学院领导虽逐渐重视科研,但只是硬性规定科研工作量,并未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有的学院甚至连中国知网都没开放。据了解,独立学院教师为了完成学院科研工作量,有的敷衍了事,有的写了论文发表不出去,只好找中介帮忙等,总体来说,发表的论文质量不高,教师科研能力并未得到很好的提高。最后,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中青年教师居多,教师教学经验少、队伍结构不合理等情况,都不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因而教师运用“问题解析式”教学法存在很大压力和挑战。
(二)“问题解析式”教学法凸显学生不足
据调查,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拿学分;认为思政课实用性不强,没有学习动力;理论基础薄弱,且课堂听讲不认真;喜欢视频播放案例教学方式等。在思政课教学中,尤其是热点难点,以往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灌输”手段,学生学习很被动。而运用“问题解析式”教学法来解决热点难点,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独立学院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对思政课的学习欲望。学生也普遍认可 “问题解析式”教学法,认为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质疑、应变、探索和创新等能力,学习效果更好,但学生也反映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要提前预习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提炼问题,这样的过程学生认为在思政课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还有学生反映不能很快适应这种教学方法,认为“问题解析式”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更多更高,学生不能像以前上课那么轻松、自由,面对“问题”,要思考、要解答,有很多任务要做,所以不能很快适应。还有学生认为自己理论基础很差,对于很多“问题”无从谈起,不知道要如何进行思考和解答。还有同学认为这种方式由于大班上课,不能很好与每个同学进行互动,个别基础好、思维开阔的学生垄断了“话语权”等。
(三)“问题解析式”教学法应把握好侧重点
“问题解析式”教学法在应用时,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把握好分寸,否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首先,在热点难点的搜集上应注意:对于学生搜集的问题,在筛选时,要注意把握学生所提问题是否属于高校思政课解决的问题,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如何把握和对待不同专业学生提出的具有差异性的热点难点,如何鼓励大多数同学踊跃提问题等。因此对问题筛选并非易事。其次,在展开“问题解析式”教学法上,要把握以下细节:大班授课如何让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参与到“问题”中,热点难点选择什么方式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是选取“问题插入式”还是要专题讲解,如何合理有效安排课堂时间,如何引导和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紧紧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知识储备尚缺,讨论时思路拓展不开怎么办,还要考虑思政课不同课程运用“问题解析式”法的难度,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运用专题教学,凝练热点难点问题难度大,难以取舍等[6]。最后,教师点评时应把握的原则:(1)多鼓励学生。在“问题解析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惑,教师应多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力争解决问题。(2)抓住重点,讲清讲透。教师应指出热点难点的的理解“困境”、围绕“困境” 详细讲授、正反强调,结合实际,讲清讲透,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说服学生。(3)点评要客观、全面。教师评价学生讨论结果,合理成分应给与积极肯定,不足之处要说明原因,做到客观和全面。(4)明确热点难点。主要包括:强调学生关注思政课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问题、对自身学习和成长成才最有帮助的问题、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最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需要的问题[7]。
“问题解析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教学过程,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切实解决学生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给思政课热点难点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路径,但在独立学院的教学应用过程中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因而在独立学院运用“问题解析式”教学法进行思政课热点难点教学任重道远。
[1] 秦莉萍.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及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学对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6):5.
[2] 杨瑞森.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5.
[3] 周晓红.论大学生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0(3):77.
[4]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2.
[5] 王天恩.问题反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65- 66.
[6] 周志成.韩强.“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75.
[7] 马晓梅.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6):59.
[责任编辑] 谭爱兰
2014-12-06
福建省教育厅2012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A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专项)(JA12656S)
秦莉萍(1982—),女,河南焦作人,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公共基础部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5.01.021
G648.7
A
1673-5935(2015)01- 006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