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麋鹿产仔期活动时间分布

2015-01-25 20:25:42任义军解生彬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海堤产仔大丰

沈 华 任义军 解生彬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 224136)

野生麋鹿产仔期活动时间分布

沈 华 任义军 解生彬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 224136)

本文以大丰野生麋鹿群中的一部分产仔雌鹿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取样法和扫描法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麋鹿产仔前采食时间明显多于产仔后,差异显著(P<0.01),休息时间产仔前少于产仔后,差异显著(P<0.05)。08:00~10:00是采食低谷,为麋鹿休息时间最多的时间段。结果表明:野生麋鹿活动范围受栖息地生境布局和人类活动影响,麋鹿野生习性表现异常丰富。

麋鹿(E1aphurus Davidianus)产仔期 时间分布

野生动物保护界对于麋鹿行为学的研究主要以豢养的或半散养麋鹿为研究对象,例如麋鹿发情行为研究、麋鹿繁殖行为的研究报告等。而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野生的麋鹿。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1998年开始进行麋鹿野生种群恢复工作,先后分四次进行麋鹿野生放养,共放出53头,截至2014年底麋鹿野生群已达到235头。以这群野生麋鹿中的产仔雌鹿为研究对象,探讨麋鹿产仔期活动规律,对野生麋鹿活动区域里人类活动对麋鹿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研究报告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自然概况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光、热、水充沛,年平均日照2667.4h,常年降水量1068mm,63%年降水集中在6~9月份(n=23)。无霜期217d。常年平均气温14.1℃。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0.8℃;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7℃。该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有盐渍光裸地、盐蒿地、大米草地、白茅地、芦苇地等多种类型,植物499种(其中已记录麋鹿可食植物203种)。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是野生放养麋鹿理想的活动场所。

1.2 研究路径

选择保护区第三核心区野生麋鹿群中有代表性的成体雌鹿(有产仔能力的雌鹿为对象),共分两个阶段:产仔前和产仔后。由于同一头成体雌鹿在野外很难辨别,故观察目标选定为:怀孕临产的雌鹿,临产前半个月时腹部两侧大小不对称,孕侧下垂突出,肋腹部凹陷和产仔后有护仔、哺乳等行为(新生仔鹿身上有梅花斑点,像小梅花鹿,1月龄后梅花斑点慢慢消失)。主要采用取样法和扫描法相结合的手段观察。

具体观察方法:每天时间段06:00~18:00,持续观察,每5 min一个时间小段,前0.5 min寻鹿,2.5 min观察,2 min记录、休息,麋鹿实际一天观察时间为3 600 min。产仔前观察3 d,产仔后观察5 d。

以位于第3核心区南侧的一条大致南北走向的海堤公路为参考点和线,用GPS定位,确定麋鹿生境选择和活动范围。

1.3 数据处理

观察时间从早上06:00开始,以每2 h为一个时间段,至18:00结束。将产仔前(3d)和产仔后(5d)的雌鹿休息和采食频次用学生氏T检验。统计过程中各行为变量的单位是以鹿的每天3600min发生的频次或持续时间,数值均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果

2.1 产仔期雌性麋鹿的主要行为发生时间频次

2.1.1 采食行为(the ingesting behavior)

野生麋鹿产仔前采食时间频次为59.03%±0.87%,产仔后为44.24%±0.62%,产仔前明显多于产仔后,差异显著(T检验,t(6)=12.32〉t0.01(6)=9.959,P〈0.001),产仔前后08:00~1:00共同出现一个低谷,产仔前在14:00~16:00出现高峰,产仔后在12:00~14:00出现高峰,然后又有一个小低谷。

2.1.2 休息行为

休息行为有两种方式:站立式和躺卧式,产仔前站立式和躺卧式分别为8.80%±2.45%和31.02%±1.55%,产仔后为12.12%±2.96%和37.87%±4.15%。麋鹿取躺卧式休息时间远远多于站立式休息产前和产后差异都极显著(T检验,t(4)=15.501〉t0.001(4)=6.869,P〈0.001;T检验,t(8)=14.441〉t0.01(8)=4.587,P〈0.001),休息时间产仔前39.82%±1.57%少于产仔后49.99%±0.64%,差异显著(T检验,t(6)=4.82〉t0.01(6)=3.07,P〈0.01)。产仔前后同样在08:00~10:00出现一个高峰,然后产仔前在14:00~16:00出现低谷,而产仔后在12:00~14:00出现低谷,晚于早于产仔前。

2.1.3 运动行为

运动包括慢速走动和快速奔跑。观察统计,慢速走动的速度一般在60~100m/min,而快速奔跑时速可达到1300~2000m/min。正常状态麋鹿很少发生快速奔跑,只有遭到异常的干扰,主要是人为干扰,这种状态下的鹿群观察数据只能作为参考。但产仔前雌鹿表现与产仔后有所区别,产仔后雌鹿往往带仔离群躲避,特别是初产仔鹿表现异常明显,而未产仔前雌鹿与其他鹿相似,随群距干扰物50m左右就回头反顾。雌鹿运动频次如图3。

产仔期麋鹿运动行为没有规律,主要是鹿群觅食需要,产仔前(15.97%)与产仔后(14.58%)时间大体差不多。有一个共同现象:鹿群运动行为也主要发生在下午时间段,上午居少,这与人为的活动时间有关系。

2.1.4 其他行为

雌鹿产仔期哺乳行为主要集中在早上(6:00~8:00)和傍晚(16:00~18:00),雌鹿每天哺乳2~3次,每次持续时间50~100s不等,仔鹿撞击乳房吮乳30~40次/min。还发现一个特例,雌鹿给一去年产亚成体鹿哺乳30秒。发生的护仔行为有嗅仔(10~15次/d),监督仔鹿,寻仔等。

3 讨论

(1)野生麋鹿产仔前的采食时间远远多于产仔后的时间,产仔前休息时间少于产仔后。麋鹿怀孕时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胎儿和身体生理需要,而且越接近临产,胎儿营养需要更多,雌鹿投入大量时间用于采食,为产仔做准备。产后雌鹿为了恢复体力,休息时间增加。初产不久,雌鹿护仔警惕性特别高,影响了采食,表现在雌鹿往往早上(06:00~08:00)就带仔离群,离开近海堤的理想采食点,直至下午近傍晚(16:00~18:00)才归群;或者采食时密切关注仔鹿,稍加干扰就离群寻仔。麋鹿产仔前后采食时间和休息时间不同,是一种正常的适应性调节。

产仔期野生雌麋鹿采食时间远远低于半散养麋鹿的时间,这与野生麋鹿的食源的丰富度有关。野生麋鹿的活动范围广,有盐渍光裸地、盐蒿地、大米草地、白茅地、芦苇地等多种类型生境,而半散养麋鹿食源受空间限制,种群密度和容纳量过高会导致生境退化,食物减少。野生麋鹿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寻找确定最理想的采食点,满足采食需要。从目前产仔期发现鹿群的膘况,评测野生麋鹿膘况好于半散养麋鹿,无难产现象。

(2)麋鹿的活动规律与干扰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海堤公路上过往车辆分析看:主要是过往的运输车辆,小型车辆较少,显示了人类活动逐步由城镇向海边滩涂发展,已经对野生麋鹿的生存产生了影响。白昼,麋鹿对于海堤上来往的车辆,没有明显的反映。在夜间,高速行驶的车辆对于麋鹿是可怕的,麋鹿夜间的活动过海堤,往往因强光刺激眼睛立刻引起短暂色盲、骤停公路上而被误撞。从海堤上被过往车辆撞伤的麋鹿来看,未发现有带仔的雌鹿,也说明带仔雌鹿警惕性较强,带仔雌鹿相对其他鹿的活动要距海堤远一些。

[1] 于长青,梁崇歧,陆军等.半自然条件下麋鹿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习性[J].兽类学报,1996,16(1):19-24.

[2] 李春旺,蒋志刚,曾岩.雄性麋鹿的吼叫行为、序列等级与成功繁殖[J].动物学研究,2001,22(6):449-453.

[3] 丁玉华.中国麋鹿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2004.

[4]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家畜生理学(第二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293.

沈华(1963-),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麋鹿科研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海堤产仔大丰
大丰麦秆画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44
母猪产仔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
大丰瓷刻:镌瓷琢画显匠心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2:02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10
美术家谷大丰眼中的锦屏
凉山文学(2018年1期)2018-01-16 03:36:52
水位骤降条件下海堤渗流及稳定性分析——以宝安区西海堤为例
基于风潮联合概率分布的海堤设防标准分析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
百科知识(2016年21期)2016-12-24 21:03:45
海堤地基加固处理方案比选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