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评估左室重构的价值

2015-01-25 10:26:56赵红敏刘丽娜王彩坤王亦文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河北石家庄0500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心室左心室重构

赵红敏 刘丽娜 王彩坤 王亦文 刘 刚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LVRM)是影响患者进展至心力衰竭,甚至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心功能与心室复极指标QT间期的相关性已被众多学者〔2〕证实。T波峰-末(Tp-Te)间期-心室复极晚期指标与LVRM发生风险的关系尚在讨论。本文旨在明确早期Tp-Te间期对AMI后LVRM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我院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3例,男93例,女50例;年龄36~82〔平均(61.52±15.31)〕岁。均为首次发病,起病至入院不超过24 h,均经冠脉造影或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确诊,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发病后24 h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个月后获得随访,失访9例。排除标准:①心房颤动;②电解质紊乱;③1个月内服用过胺碘酮、索他洛尔等可能影响QT间期和T波形态的药物者;④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可引起心电图继发性ST段及T波改变者;⑤有4个以上导联T波不明显者或影响T波终点判定者;⑥室性早搏Lown分级<1级;⑦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者。

1.2测量与分组

1.2.1Tp-Te间期的测量 患者于进行介入手术前,平卧位安静状态下描记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采用日本光电心电图机,型号1350-C,纸速50 mm/s,振幅10 mm/mV。由一名专业心电图医师测量并计算各项心电图指标。测量Tp-Te间期的原则:T波顶峰即T波的顶点,若T波双峰取最高峰作为顶点。T波终点的确定:①T波降支与等电位线的交点;②交点不清,则以T波降支的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为准。③若有U波,取T波与U波交界的最低点。测量时不宜取T波平坦、双向、基线漂移和干扰影响测量的导联。因Tp-Te间期很短不易于用分规直接测量,故测量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QT间期(QRS波的开始到T波终点)、QTp间期(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顶点),取平均值,然后计算Tp-Te间期(Tp-Te间期=QT间期-QTp间期),对所测导联中的最大Tp-Te间期进行分析。

1.2.2超声心动图检查 患者分别于进行介入手术前和出院后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左心室容积增加率,即△LVEDV指数(LVEDVI)=(恢复期LVEDVI-急性期LVEDVI)/急性期LVEDVI。6个月时△LVEDVI>20%为重构组,否则为非重构组。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行t检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

2结果

2.1LVRM的发生率 40例(29.85%)发生了LVRM。

2.2Tp-Te间期与恢复期超声心动图各项容积指标的关系Tp-Te间期与恢复期 LVESV(r=0.392,P=0.012)、LVEDV(r=0.464,P=0.001)、△LVEDV(r=0.503,P<0.001)呈正相关,与LVEF(r=-0.569,P<0.001)、△LVEF(r=-0.517,P<0.001)呈负相关。

2.3重构组与非重构组Tp-Te间期的比较 重构组早期Tp-Te间期〔(131.65±17.86)ms〕明显长于非重构组〔(120.21±16.89)ms〕(t=2.493,P=0.015)。

3讨论

AMI后LVRM是室壁结构的渐进式重排,包括梗死区室壁心肌变薄、拉长,即梗死扩展和非梗死区室壁心肌反应性增厚、伸长,左心室进行性扩张和几何形态的球形变,导致心室收缩运动不协调,心功能下降〔4〕。影响LVRM的因素很多,主要与梗死部位面积大小及深度,心脏负荷高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是否及时等有关。前壁梗死面积一般较大,因此LVRM多发生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LVRM不仅因其常导致严重并发症而直接影响近期预后,而且还对长期预后也产生较大影响〔5〕,但它在AMI早期难以准确判断。

据报道,心室复极过程,特别是其复极晚期指标Tp-Te间期与LVRM及整个左心功能有关〔6〕。AMI后,患者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进而使心肌细胞内环境发生循环代谢、离子通道、组织结构及心肌电生理异质性、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等多方面的异常改变,导致其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异常增大,心电图上表现为Tp-Te间期延长。另外,AMI时发生心功能不全,心室壁张力增加。心室壁受到机械牵张会引起心肌电生理的变化,使Tp-Te间期延长,这种电变化很快在心电图上得以体现。缺血损伤及局部室壁张力增加也是AMI后发生LVRM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7〕,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也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和心脏功能,促进LVRM的发生。但LVRM的发生过程隐匿,虽然一般在AMI发病后数小时即开始,但进展缓慢,当临床上明确其存在时通常时间已经较晚。并且,LVRM发生后,由于心肌细胞大小、数量和分布的重建,胶原间质的量、类型和分布的重建,心肌实质和间质比例重建等,导致心室复极不均一加重,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加,Tp-Te间期延长,两者互为因果。以上原因或许可以解释心肌复极过程为何与LVRM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Tp-Te间期的越长,心脏容积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呈下降趋势,提示Tp-Te间期可作为LVRM的预测指标。本研究结果与Krzysztof等〔8〕研究结果一致。LVEDV增加致左室舒张末压升高,左室舒张末压比收缩末压高,心肌受扩展更重,使舒张期室壁张力更大,所以Tp-Te间期更长。对于AMI早期Tp-Te间期明显延长者应积极预防LVRM的发生。

1 王红月,安莲华,刘 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20-2.

2 闫贤良,李广平,周长钰.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与肺动脉压、心电指标的关系〔J〕.天津医药,2011;39(3):230-2.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AMI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87.

4 姚卫锋,陈新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对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16(6):276-7.

5 邵 白,苗俊东,魏子秀.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及预测价值〔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3):212-4.

6 Krzysztof S,Maria TG,Artur F,et al.Impact of left ventricle remodeling on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primary PCI:prospective 6 months followup〔J〕.ANE,2008;13(1):8-13.

7 Alan S,Padma K,Richard M,et al.Rapid measurement of B-type nartiuretic peptide in the emergency diagnosis heart failure〔J〕.N Engl J Med,2002;347(3):161-6.

8 Krzysztof S,Krystian W,Maria TG,et al.Late phase of repolarization(TpeakTend)as a prognostic marker of left ventricle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J〕.Cardiol J,2010;17(3):244-8.

猜你喜欢
心室左心室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摄影世界(2022年1期)2022-01-21 10:50:14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36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21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中国火炬(2014年6期)2014-07-24 14:16:34
基于改进多尺度ASM和非刚性配准的4D-CT左心室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