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统计分析

2015-01-25 03:31王奎鹏夏建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期
关键词:药疹过敏史卡马西平

王奎鹏 夏建华

17例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统计分析

王奎鹏 夏建华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神经内科使用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17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潜伏期为3~19 d, 平均潜伏期12.6 d,3 d的1例,7 d的3例,11 d的1例,14 d的6例,15 d的2例,19 d的2例,24 d的2例。17例患者中15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 皮肤愈合后留下不规则色素沉着、瘢痕, 无一例死亡, 治疗效果好, 住院时间7~30 d, 平均治疗20 d。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与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无明显相关性, 是不可预测的;但与起始剂量和潜伏期有关。结论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应尽量预防, 如有异常及时停药, 尽早治疗, 控制病情, 缩短病程, 确保用药安全。

卡马西平;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统计分析

卡马西平又称酰胺咪嗪, 是二苯并氮杂卓类广谱抗癫痫药物, 广泛用于治疗肌张力异常、尿崩症、惊厥、癫痫及神经性疼痛等疾病。随着卡马西平的使用量增加, 其过敏反应也随之增多。本文就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中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17例患者进行分析,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中卡马西平(宜昌人福药业, 国药准字H42022117)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17例患者。男11例, 占64.7%, 女6例,占35.3%;年龄最小5岁, 最大83岁, 平均年龄41岁。青霉素过敏史2例, 卡马西平过敏史1例, 阿莫西林过敏史1例,磺胺过敏史1例, 无过敏史为10例, 未提及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2例。原患疾病为三叉神经痛7例, 癫痫4例, 精神分裂症3例, 抑郁症2例, 面肌痉挛1例。服用的卡马西平均为常规治疗剂量, 成人15例, 剂量0.3~0.6 g/d;小儿2例,剂量7.2~16.0 mg/(kg·d)。

1.2 临床表现 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表现有皮损为椭圆形或豌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水肿性丘疹、红斑, 中心呈紫红色, 或有水疱, 境界清楚。多对称分布于躯干、口腔及口唇四肢伸侧, 有痛痒感。重者可在眼部、口腔、鼻孔、外生殖器、肛门及全身泛发大疱及糜烂, 疼痛剧烈, 可伴肺炎、高热及肝肾功能障碍等。

1.3 观察指标 本文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原患疾病、用药剂量及潜伏期、临床表现及转归等, 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潜伏期 本文统计患者, 潜伏期为3~19 d, 平均潜伏期为12.6 d,3 d的1例,7 d的3例,11 d的1例,14 d的6例,15 d的2例,19 d的2例,24 d的2例。

2.2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转归17例患者,15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 皮肤愈合后留下不规则色素沉着、瘢痕, 无一例死亡, 治疗效果好, 住院时间7~30 d, 平均治疗20 d。

3 讨论

卡马西平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4~12 μg/ml, 患者个体差异大, 超出治疗窗, 不良反应将明显增加[1]。药疹是卡马西平常见的不良反应, 其中重症药疹的发生率达59.18%[2]。在重症药疹中, 重症多形红斑型发生率(占重症型)为47.13%[3]。卡马西平重症药疹最常见的全身症状是发热, 发生率达100%,其他常见症状包括白细胞数目异常、黏膜损害、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卡马西平重症药疹合并肝肾损伤十分常见, 内脏损害以药物性肝炎最多, 肝功能损害的占66.02%, 还有肾脏和造血系统损害, 出现肾功能损害的占31.07%[4]。

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常与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无明显相关性, 是不可预测的。但卡马西平重症药疹危险因素与起始剂量和潜伏期有关[5]。中国大陆地区汉族人群(主要是南方汉族)卡马西平重型过敏性药疹(CBZ-SJS/TEN)与HLA-B*1502因多态性存具有极强的相关性, HLA-B*1502可作为一个预测汉族人发生卡马西平重型过敏性药疹的易感性的基因标记[6]。卡马西平主要经肝脏代谢, 无活性代谢产物10,11-二羟基卡马西平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肾脏排出, 所以易引起肝、肾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加重药物的毒性反应。本资料17例病例,6例(35.3%)伴肝、肾损害, 平均治愈时间33.2 d, 较无肝肾损害者病程明显迁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

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要及时发现, 尽早对症治疗。提醒临床医生严格掌握适应证, 加强临床用药监护;患者出现症状及时停用卡马西平;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及并发症;常规给予抗组胺类药物、钙剂、维生素C等治疗;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有肝肾损害者,给予护肝保肾治疗。卡马西平经肝细胞微粒体酶代谢, 是肝代谢酶的诱导剂, 若与肝药酶抑制剂合用, 则可使其血药浓度增高。

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医护人员应在患者使用卡马西平之前进行HLA-B*1502基因型筛查, 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临床用药;服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停药, 尽早治疗, 控制病情, 缩短病程, 确保用药安全。

[1]薛建健, 王静, 廖达林, 等. 卡马西平致大庖性表皮松解症1例的护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

[2]李瑞珍, 宋伟峰, 刘杰. 卡马西平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药事组织,2005(14):57-58.

[3]吴志龙, 吴剑波, 陶斯静, 等.239例卡马西平药疹的临床荟萃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9-10.

[4]刘蓉, 周东, 陈芹. 卡马西平引起重型药疹22例临床分析. 四川医学,2006,27(7):711-713.

[5]周珏倩, 潘军利, 陈树达, 等. 卡马西平重症药疹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3):158-62.

[6]王倩, 周珏倩, 周列民, 等. 中国大陆汉族人卡马西平过敏性药疹与HLA-B*1502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6):828-8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114

2014-10-29]

450000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奎鹏);驻马店中心医院 (夏建华)

夏建华

猜你喜欢
药疹过敏史卡马西平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药疹虽小,可不要大意
沉默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治疗药物监测在抢救卡马西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Δ
临床药师对卡马西平中毒患儿解救用药的分析与监护Δ
重症药疹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
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