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01-25 03:31董凤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螺旋造影

董凤霞

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董凤霞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CT平扫及血管造影的疑似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 其中20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后又行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 再根据MRI和MRA检查对其中1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治疗。对照MRI及MRA检查、手术或DSA结果评估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结果CT血管造影显示, 有血管性病变33例,无异常5例, CT血管造影对心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6.84%。在33例被检查出有血管性病变患者中, 动脉瘤15例, 动脉狭窄10例, 动静脉畸形1例, 烟雾病2例,2例动脉瘤术后复查,2例阴性;1例经CT血管造影检查为脑动脉瘤, 经DSA检查无异常, 其余患者经DSA检查对照, 诊断相符。结论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筛查、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 能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CT血管造影;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瘤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也被称为“富贵病”, 该类疾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 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据相关数据统计, 我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达2.7亿人以上, 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该疾病[1]。如何早期筛选并发现心脑血管病变, 从而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近年来, 随着CT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采集技术的日益完善, CT血管造影以其自身无创、快速、成像质量好、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辐射小等优势成为临床检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1月本院38例行CT平扫及血管造影的疑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 探讨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1月本院38例行CT平扫及血管造影的疑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 其中, 男23例, 女15例, 年龄20~79岁。所有患者均存在头晕、头痛、视觉异常、耳鸣、意识不清、面部及肢体偏瘫、癫痫等症状[2]。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碘过敏、哮喘史、甲状腺功能亢进史[3], 其中20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后又行MRI及MRA检查, 再根据MRI和MRA检查对其中14例行DSA及手术治疗。

1.2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256 CT机, IntelliSpace Portal V4.0.1工作站。行CT血管造影检查之前, 所有患者先行头颅常规平扫(扫描条件: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200 mAs,层厚6 mm), 受检查者自然仰卧位, 头先进, 采用压束带将患者头部固定好, 确定扫描时间和扫描程序, 开始扫描, 获得CT平扫和增强两组图像数据。颅脑定位扫描完成后, 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100 ml碘佛醇(以4~5 ml/s的速率经肘正中静脉注射), 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脑颅顶部。扫描条件: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400 mAs,层厚1 mm, 层间距0.5 mm, 矩阵512×512, 螺旋扫描, 旋转速度0.5~0.75 s/r。延迟时间:动脉期18 s, 静脉期40 s。

头颅常规平扫和CT血管造影检查结束后, 扫描数据自动传送至工作站系统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采用MIR、SSD、CPR、VR、VE等多种技术和软件进行图像重建, 重建心脑血管出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图像, 用于心脑血管CT血管造影影像学评价。图像评分方法采用双盲法进行。

1.3 资料比较 比较CT血管造影检查与DSA和(或)手术在动脉瘤体大小、瘤颈宽度、载瘤动脉等方面的情况;比较CT血管造影检查与DSA和(或)手术在动静脉畸形中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供血动脉方向、数目等方面的显示情况;比较CT血管造影检查与MRI及MRA检查在其他症状中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等情况[4]。

2 结果

38例行CT血管造影疑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 检查过程中, 无受检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 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基动脉以及颅底Willis环显示清晰。38例受检者中, 有33例被检查出有血管性病变,5例未见异常, CT血管造影对心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6.84%。在33例被检查出有血管性病变患者中, 动脉瘤15例, 动脉狭窄4例,动脉闭塞6例, 动静脉畸形1例, 烟雾病2例,2例动脉瘤术后复查,2例阴性;1例经CT血管造影检查为脑动脉瘤, 经DSA检查无异常, 其余患者经DSA检查对照, 诊断相符。

3 讨论

一直以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都被认为是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此种检查方法具有极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且可直接介入手术治疗, 但是由于检查具有一定创伤性, 需要在无菌室实施, 加上成本高, 辐射大, 对于管壁、周围组织病变以及周围关系也无法准确显示, 风险性较大, 且可能出现神经功能损害、脑梗死、水肿等并发症,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SA在临床上的普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作为一种非入侵检查手段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也得到了应用, 但受到技术和工作原理限制, 检查时间长, 噪声大, 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低, 禁忌证也相对较多, 对于急性期出血显示不佳, 这同样也限制了其应用。寻求无创、快速、高效、简便的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手段备受关注。

早在18世纪90年代初, CT机的应用就使心脑血管影像学诊断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现如今, 螺旋CT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 特别是随着256层螺旋CT、双源CT的相继出现以及三维重建技术的迅速发展,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的更加广泛, 且对疾病的诊断率显著提高, 其优势表现为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率更高、分辨率更佳、检查时间短、操作简单、禁忌证和并发症少,且具有可重复性, 使得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5], 也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本研究结果显示,38例受检者中, 有33例被检查出有血管性病变,5例未见异常, CT血管造影对心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6.84%。在33例被检查出有血管性病变患者中, 动脉瘤15例, 动脉狭窄4例, 动脉闭塞6例, 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2例,2例动脉瘤术后复查,2例阴性;1例经CT血管造影检查为脑动脉瘤, 经DSA检查无异常, 其余患者经DSA检查对照, 诊断相符。这说明CT血管造影检查与DSA检查在诊断结果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在临床筛查和治疗上,可选用无创、安全、经济、便捷的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

[1]王亮.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2):120-121.

[2]李俊华, 俞俊杰.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筛查与诊疗中的价值.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0):16.

[3]蔡武.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优化及临床应用研究.苏州大学,2010.

[4]Lushchyk UB, Norytskyy VV, Babii IP, et al. Predictive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to advance the treatment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Ukrainian context. EPMA J,2012,3(1):12.

[5]尹广明, 吕俊锋, 张艳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6):331-3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40

2014-11-03]

475000 开封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螺旋造影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