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开放、科技:一所震后重建小学的空间思考

2015-01-24 06:32龚晓薇
新校长 2015年7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雨水景观

文 / 龚晓薇

这是一所小学,校园中央是梯田,3000m²的蔬菜种植农地都是给孩子耕种的,湿地、梯田、坡地等自然情境全部保留。农田被塑造成创意景观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趣味的大游戏场。空中跑道像母亲的臂膀把农田环抱在怀中,连接中心分散布局的建筑,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可能性。

这所重庆的学校夏天不用空调,深埋在地底的风机会将土壤深处的空气抽出来调节教室内的环境温度与空气质量。这所学校也很少使用人工照明,自然光反射系统通过精确计算设置反光板、吊顶的位置、尺寸和角度,将室外光线有效引入教室内部,最大限度地均衡了室内的光线。这所学校没有污水排放,湿地水循环系统会将污水净化后再利用。

这所农村的学校还有自己的互动科技体验室、体感体验绿色小屋和可持续的创新中心。

但是,这所学校没有宿舍,学生就是附近农村的孩子。

这就是新金带小学,一所在汶川地震中损毁的学校。回到原点,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种”一所学校,让它“长”出来,涅槃新生。

生长、开放、科技。

这或许就是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当农田通过种植的方式在校园里获得了统领性的地位,不仅仅减少了土方和增强了场地记忆,更重要的是想要表达对农业和乡村生活生产方式的尊重。对每个生活其中的学生来说,对土地的尊重是想暗示他们,做一个农民的孩子是值得自豪的。设计师娄永琪通过空间的营造,在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生长:种一所学校

认真说来,新金带小学不是“建”出来的,而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种”出来、“长”出来的。设计师娄永琪觉得“种植”、“培育”、“生长”可能是可持续思想最好的隐喻了。他和他的团队认为这个学校是由于彼时彼地的一个特殊事件(种子)而发芽、生长的。而这样的“生长”是在与所在环境的交互中完成的。所以,作为乡村生态小学,新金带小学是所在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功能和活动也与场地原有的特征相适应。

如何能做到“生长”与“可持续”?如何让孩子在自然,在乡土,在情境中自然地生长?

我们可以在这一所乡村小学看到11个在全球亦是超前的可持续发展点:

1.3000 m²的自然保留基地

2.发展农业

3.空中跑道:对高低起伏的基地改造减小到最小值

4.湿地

5.地表径流管理

6.自然光漫反射照明系统

7.地埋管道通风系统

8.有关材料的可持续设计

9.双桂堂

10.社区活动中心

11.可持续观念的传播

绿色·生命·启迪

新金带小学校园文化体系

在新金带小学的设计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原有地貌的破坏,在校园中央保留3000m²的蔬菜种植农地,使坡地、梯田、湿地等自然情境得以留存,让学生耕种,在“绿色”情境中体验、感悟土地、生命与科技。“绿色·生命·启迪”正是新金带小学发展的核心理念。

绿色即自然、本元,是物与人的自然统一体,是物态与生命的自然生长,也是生命与环境的自然统一。生命即个体,启迪即经验、教育。

“绿色·生命·启迪”就是以本真的教育引领人的自然和谐发展,启迪人的智慧与创造。绿色管理,绿色德育,绿色生态课堂,绿色教研形成了新金带小学的“绿色文化”体系。

一个体验式的学习环境

空中跑道 将跑道抬高,像母亲的臂膀把农田环抱在怀中,连接中心分散布局的建筑,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可能性,使得原本破坏自然场地的因素反而成了它的守护者。而坡地同时也是部分架空跑道的结构支撑体。通过跑道、操场、走廊的重新设定安排,全新设计的“空中跑道”使彼此冲突的各个因素变为彼此依存,观景廊以及活动舞台用几何学的方法结合在了一起。

连接多元 功能方面解决了跑道的功能配置和交通联系的需求,同时将对高低起伏的地貌的改造减到最小。直跑道部分朝向古刹双桂堂方向,在尽端设计了一个出挑的“瞭望台”,俯瞰双桂堂。

全天候走廊 跑道底下,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全天候的交通和活动空间。跑道即廊道,即使在恶劣的雨雪天气,师生也可以不用雨具而轻松到达各处。对于多雨的梁平来说,这一项设计是很重要的。同时,“空中跑道”也是“创造性”教学空间。

廊道四周更是鸟语花香,树影婆娑。闻香而去,步移景异,人在画中游。在连廊下,看雨水落在田野里,是新金带小学独特的风景。

屋面集水 空中跑道同时也是屋面集水的一部分,所有收集的雨水都将成为景观用水。

人工湿地与雨水管理 环形跑道的围合区域近3000m² ,是整个校园的核心景观区域。在农田边缘靠近食堂的位置,娄永琪设计了一个与景观水池相结合的介质复合型湿地。这个湿地系统可以实现生活污水和雨水的循环再利用以及景观用水的补给,每天能处理并循环利用18t的污水和雨水。

可持续发展校园可视化系统——水循环展示系统

在湿地旁的廊道尽头,一组“可持续发展校园可视化水循环展示系统”模型直观具象地给学生再现了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的科技原理,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奥妙与神奇就在自己的身边。

雨水收集系统 湿地的位置距离社区中心教学楼和办公楼较近,相应的管线排布较为经济。配合这个人工湿地,校园中设计了一个雨水系统。梯田形式的场地设计也吻合了湿地和雨水系统运行的需求,大面积非硬化路面使得雨水可以充分渗入地面。而娄永琪更在北入口广场设计低于地面的雨水花园,使得雨水可以直接回渗土壤,涵养水分。办公楼教学楼屋顶则采用了斜面设计,连同空中跑道的收集雨水的管道组成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后先流入处理池沉淀处理,再进入景观水池,然后利用水泵抽至厕所,用以冲厕所,从而实现水循环再利用。

污水处理系统 新金带小学采用了先进的PKA人工湿地系统,湿地面积约为313平方米。PKA人工湿地由介质层和湿地植物两大系统组成,利用这两大系统共同营造的生态系统,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种功效。雨水和污水经过层层净化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使污水处理功效达到最大化,且运行费用低,每处理一吨污水的费用仅在0.03~0.05元之间。

这套系统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的地形,实现了湿地池的较少开挖。目前学校所有厕所的冲刷都使用回用的水;集水池多余的水被泵入叠水景观池中,并利用地势高差逐步跌入较低处的蓄水池,形成自然的叠水效果。景观水池设计水深为0.2~0.3m,这样既可形成清澈见底的浅池效果,又可以保证儿童的安全。

层层跌落的湿地池以及景观水池,正好与坡地地形相契合,完好地保存了梯田的意象。将美丽的山水景观与可持续教育相结合,使人工湿地成为校园重要的体验之一。

可持续绿色生态课堂

在新金带小学的设计与建造中蕴含着大量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元素,“绿色文化”体系更生长出“绿色生态课堂”。自主与创新,合作与生成是新金带小学“绿色生态课堂”的灵魂。

课堂的最高境界便是“自然”,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生态课堂基于自然,一切从自然规律出发,从教育的规律出发,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然发展为前提,以人为本,返璞求真,自然与朴实,尊重与平等,高效与发展的理念贯穿始末。

自然、朴实,就是要求遵循学生发展的自然规律,成长的规律,认知的规律,摒弃他样花里胡哨的东西。绿色生态课堂是具有学科特点和特色的实实在在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关系平等、和谐,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协调统一。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建构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内化,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倡导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

学校的湿地里为什么种满了菖蒲?走廊里的反光板怎么就可以让我们的教室采光更加舒适?在绿色生态课堂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生成、延展创新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三维协同发展,从而发展个性特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绿色生态课堂模式结构图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雨水景观
农事 雨水
景观别墅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火山塑造景观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