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湘杰 刘九月 李同川 贾西燕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诊治体会
贾湘杰 刘九月 李同川 贾西燕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濮阳 457000)
目的总结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2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的观察组进行研究,观察确诊和治疗结果。结果14例(43.75%)患儿结合临床表现、血液串联质谱以及尿气相质谱检测结果确诊,MUT基因检测共确诊29例(90.63%)。7例(21.87%)患儿死亡,存活25例患儿中,6例的随访结果为智力低下,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迟缓。结论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并且病情较重,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需要重视新生儿的筛查并积极进行基因检测,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改善预后。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神经系统;基因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 malonic acidemia,MMA)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属于先天代谢异常疾病,一般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该病的发病率并不高,国内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发病率目前还没有详细的统计结果,但是随着GC/MS的广泛开展,我国新生儿中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检出率也较高,并且正检出率正在呈现上升趋势。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32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的观察组进行研究,总结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2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的观察组进行研究,研究开始前已经排除了继发性甲基丙二酸升高的情况。其中男23例,女9例,出生时间在5~9 d,平均(7.7±1.0)d。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第一,临床表现,包括代谢性酸中毒、运动障碍、惊厥、嗜睡以及反复呕吐等;第二,使用串联质谱法对患者的丙酰肉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升高;第三,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患者的甲基枸橼酸水平以及尿甲基丙二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均升高;第四,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结果正常。第五,进行MUT基因突变检查。
1.2.2 治疗方法:急性发病期患儿首先予以高热量低蛋白饮食、纠正酸碱平衡以及补液等对症治疗。之后依据新生儿的病情轻重情况以及蛋白耐受程度给予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5 g/(kg·d),同时所喂养奶粉中不可含有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以及等氨基酸,确保蛋白质的总摄入量控制在2~4 g/(kg·d)。口服或者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100~200 mg/(kg·d)左旋肉碱。每天肌内注射1 mg维生素B12,时间为连续5 d。之后观察患儿治疗前后尿甲基丙二酸以及血丙酰肉碱水平的变化,尿甲基丙二酸以及血丙酰肉碱水平的下降幅度超过30%视为治疗有效。无效患儿继续接受治疗,蛋白质总摄入量控制在2.5~3.0 g/(kg·d),其中天然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1.2 g/(kg·d)范围内,其余蛋白质量使用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以及异亮氨酸予以补充。左旋肉碱的使用剂量为100~200 mg/(kg·d),维生素B12采用皮下注射或者肌内注射方式,单次用量为1 mg,每周1~2次。
14例患儿结合临床表现、血液串联质谱以及尿气相质谱检测结果确诊(43.75%),MUT基因检测共确诊29例(90.63%)。7例(21.87%)患儿死亡,存活25例患儿中,6例的随访结果为智力低下,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迟缓。
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及其辅酶腺苷钴胺素发生缺陷,患儿体内特殊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就无法转化成琥珀酰辅酶A,进而增强了旁路代谢,最终甲基枸橼酸、丙酸以及甲基丙二酸等有机酸大量蓄积在体内引发多脏器损伤,严重时还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2]。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该病很容易被误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等常见疾病。本次研究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血液串联质谱以及尿气相质谱检测结果确诊14例(43.75%),MUT基因检测共确诊29例(90.63%)。提示在新生儿出生后,可以通过新生儿筛查以及检测基因的方法尽早发现新生儿的患病情况并予以治疗。
研究以急性期患儿予以高热量低蛋白饮食、纠酸以及补液为主,同时补充特殊奶粉或蛋白粉来提供营养支持,左旋肉碱的应用可帮助患儿稳定病情。长期治疗除了饮食治疗外,还给予静脉滴注或者口服左旋肉碱、维生素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和国外其他文献报道结果均显示,饮食和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缓解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很难避免各种并发症,尤其是神经系统损伤[3],提示在患儿确诊之前,其神经系统就已经受到严重损伤。还有研究认为,患者体内甲基丙二酸等毒性代谢产物的水平经治疗后也难以降至正常范围内,因此后续还是会导致继发性呼吸链功能出现异常,增强氧化应激,最终由于脑细胞供能不足而引发基底神经节的损伤和变性,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综上所述,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并且病情较重,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需要重视新生儿的筛查并积极进行基因检测,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改善预后。
[1]韩连书,毋盛楠,叶军,等.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诊治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3,30(5):181-182.
[2]鲁静.甲基丙二酸血症一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2):8-9.
[3]程宪,黄玉春,李文荣.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3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6(11):29-30.
R722.1
B
1671-8194(2015)08-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