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海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周世海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探讨及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长期生存缓解因素。方法 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4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呻酸或三氧化二砷(As2O3)以及强化治疗时运用DA(柔红霉素与阿糖胞苷联合)、MA(米托蒽醌与阿糖胞苷联合)或者HA(高三尖松酯碱与阿糖胞苷联合)进行的联合治疗,并对此方案的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除由于进院初期因白细胞过高,颅内出血死亡的4例患者外,其余患者中虽有反复病情发生,但通过具体方案调整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呻酸或三氧化二砷(As2O3)以及强化治疗时运用的DA/MA/HA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治疗结果;疗效分析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49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27例;15岁以下患者6例,15~30岁患者16例,30~45岁患者18例,45~60岁患者6例,60岁以上患者3例,平均年龄为32岁。
1.2 治疗方案
1.2.1 诱导缓解治疗:49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全部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或亚砷酸及复方黄黛片联合药物治疗。首先,采用含量为0.1%的10 mL三氧化二呻(As2O3)加入6%的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一般每次滴注在2 h内完成,连续使用28~54 d,直至症状得以缓解。同时配合口服计量为30~40 mg/(m2•d)全反式维甲酸(ATRA),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使用ATRA时发现不能耐受者,可以适当服用复方黄黛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反映,若发现有患者的白细胞值>25×109/L时,可加用1.0 g的羟基脲或者是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同时配合化疗、血小板悬液等治疗,并根据白细胞数量来决定药物的使用时间。2~3 d后重新检查血常规,每周检查肾脏、肝脏功能以及血凝功能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1.2.2 强化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缓解治疗,当病情有所缓解时,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巩固治疗,可以采用DA(柔红霉素与阿糖胞苷联合)、MA(米托蒽醌与阿糖胞苷联合)或者HA(高三尖松酯碱与阿糖胞苷联合)作为巩固治疗的药剂,病情进一步缓解后,以后的每2个月可以重复1次上述治疗方案。通过骨髓象检查,观察患者的恢复状况,对于髓内发病的现象,可采用三氧化二砷(As2O3)进行缓解治疗,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枢神经白血病可以采用鞘内注药(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和地塞米松混合)进行补助缓解治疗。
1.3 疗效及回访:根据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所提出的完全缓解(CR)、无事件生存期(EFS)以及无病生存期(DFS)的标准:记录完全缓解(CR)即自诊断确诊起至随访日期的各项指标。若出现失访者,也要对无事件生存期(EFS)详细分析,无事件生存期(EFS)指自诊断到临床复发或末次回访时的各项指标的数据;同时也要保存无病生存期(DFS),无病生存期(DFS)即CR至复发或在CR中末次回访或死亡的记录。最后,总结并分析治疗过程中取得的新的成果或失误,以及复发甚至死亡的原因。
2.1 治疗结果: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为基础的联合诱导缓解治疗的49例患者中,其中4例患者在入院检查时就发现白细胞量>10×109/L,并于采取出其缓解治疗的第1周时,发生严重出血,甚至出现颅内出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5例均得到缓解。诊断初期出现的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在两周的治疗后,症状都有所缓解,92%的患者的白细胞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者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也成增长趋势。而治疗前白细胞>10× 109/L,甚至是>50×109/L的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
2.2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24例患者出现头疼、呕吐、高颅内压综合征及持续发热症状,其中18例经对症处理后,都有所好转,另外6例效果不佳;运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治疗的过程中,也出现3例对三氧化二砷(As2O3)产生了乏力、皮疹、浮肿等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若遇出现肝脏功能损伤的患者,立刻选择停止使用三氧化二砷(As2O3),单独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减少对肝脏造成损伤,诊疗2~3周后根据骨髓象检查结果可以看出肝脏功能得到恢复。
2.3 针对病情反复的患者治疗:通过缓解治疗,全部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严重的病情复发的现象,甚至还出现多处器官衰竭,此时可以采用三氧化二砷(As2O3)加黄黛片重复进行缓解治疗。再通过强化治疗,改善复发患者的病情,解决缓解治疗时所出现的其他并发症。
2.4 基因的变化: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白细胞值以及定期坚持检查基因融合状况,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随根据治疗过程中基因变化的具体情况更改所用药物剂量,变更具体治疗方案,从而缓解患者的病情。
早在20世纪80年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有效药物癌灵一号中就含有三氧化二砷(As2O3),根据一段时间的治疗分析,肯定了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效果,直至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开始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大大缩短了缓解治疗的时间,同时使治疗过程中骨髓不被抑制[2],因此,它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首选药物。但单独使用ATRA或ATRA+进行化疗的缓解率不是很高,因而需要选择药物进行配合治疗。三氧化二砷(As2O3)的作用机制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不同,它可以使白血病细胞凋亡,并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好。
缓解治疗后采取的巩固治疗方案[3]是延长生存的重点,而且由于白血病细胞对呻剂与维甲酸的机制不同,联合使用可以减少抗药性的发生;呻剂和维甲酸交替使用,从而有利于恢复白血病细胞对呻剂以及维甲酸的敏感性。
我院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缓解治疗期通过运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治疗的患者病情得到很好的恢复,出现腹胀、轻度腹泻、头痛等症状都能对症处理,除4例在入院检查时就检查出白细胞值过大,后又因颅内出血(DIC)导致死亡外,余下的45例患者虽然在缓解期治疗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再根据随访记录,病情暂时缓解后,出现复发的患者,均已采用再次联合药物化疗,并服用黄黛片的方案,进行重复治疗,最终取得病情完全缓解。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呻酸或三氧化二砷(As2O3)以及强化治疗时运用的DA/MA/HA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临床上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严重的副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对心、肝等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防止颅内出血(DIC)、鼻腔或皮肤出血的现象,也相应的提高了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这一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4.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上、下册)[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18.
[3] 吴天勤,蒋复高,仇红霞,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巩固治疗方案的初步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0):701-703.
R733.7
B
1671-8194(2015)14-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