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甲状腺是人体内重要的腺体之一,具体位置为人体喉结下方以及气管的两侧[1]。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体摄取和存储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碘,并分泌甲状腺素。临床将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以及髓样癌四种类型。对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6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加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3例患者。加强组中男患者37例,女患者26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43.28±5.86)岁。常规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38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3.56±5.89)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通过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为甲状腺癌患者,其中乳头状腺癌38例,滤泡状腺癌28例,未分化癌患者32例,髓样癌患者2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加强组患者进行加强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分为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相关医学知识的宣讲,以免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应与患者多交流,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格特点,尽可能将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对患者进行成功手术案例的宣讲,打消患者的顾虑。②术前护理:对患者的术前身体状况进行监督,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叮嘱患者禁烟,并在需要时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手术前进行心电监护仪、气管切开以及吸氧装置的安装,并建立好经脉通道,准备急救药物等。③术后护理:待患者成功手术返回病房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的安装,在患者全麻未完全清醒的情况下,将其头偏向一侧,并在其完全清醒后取半卧位。观察患者清醒后的神志、意识及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发音困难及精神状态不佳等。指导患者在术后24 h内尽量避免颈部活动,避免影响颈部切口愈合。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一旦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预防患者出现术后出血时,需要对患者的术后血压、脉搏、多参数心电监护等方式进行监测,观察患者颈部敷料是否出现渗透,并关注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形状和数量。在预防患者出现加减时,则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手足抽搐、麻木,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血检和尿检。
1.3 疗效判定。显效:患者手术成功,未见并发症,病灶部位清除干净;有效:患者手术成功,出现轻度术后感染,病灶部位清除彻底;无效:患者的手术成功,但出现术后并发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不满意三个选项。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加强组患者中显效4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护理有效率为90.47%,常规组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30例,无效11例,护理有效率为82.53%,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组护理非常满意患者38例,满意患者25例,无不满意患者,加强组患者护理满意率100%。常规组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患者15例,护理满意30例,不满意18例,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1.42%,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状腺的解剖关系非常复杂,其位置与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等重要器官与神经相连[2]。甲状腺癌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患者临床症状仅为出现颈部肿块,肿块会随着患者吞咽的动作上下移动。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症状无法及时发现,往往就诊时已是甲状腺癌晚期,甲状腺癌晚期的临床症状明显,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及吞咽困难等明显症状[3]。当前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癌主要是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切除病灶。患者在手术期间及术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对观察术后患者的说话、吞咽功能,以便确定患者是否由于手术而损伤喉返神经。通过对本文所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对患者进行加强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车燕.44例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1):225-226.
[2] 张春艳,刘春芝,陈越.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80-281.
[3] 林晓华,王双,张莹.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76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