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涑珅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局中心医院胸外科,黑龙江 双鸭山 155811)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手术效果的评价
徐涑珅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局中心医院胸外科,黑龙江 双鸭山 155811)
目的 评价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的36例肺癌患者设为微创组,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行开胸手术治疗的36例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0.6)d和(12.3±2.5)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5.9±1.1)d和(21.2±3.1)d(P<0.05),术中共清扫淋巴结(38.2±3.6)枚,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的(28.6±3.1)枚(P<0.05),术中出血量为(112.5 ±10.6)mL,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302.5±31.8)mL(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27.8%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胸腔镜;小切口;微创;并发症;淋巴结;肺肿瘤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近年来我国肺癌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给患者造成严重机体痛苦的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负担。如何降低肺癌患者的发病率,提高肺癌患者的治愈率,已成为现阶段临床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开胸手术是早期临床治疗肺癌患者的首选方法,实践应用发现该种手术治疗方法给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易并发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1]。近年来,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患者的优势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肺癌患者的信赖[2]。我院本次研究对该种手术方法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价,现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2例肺癌患者,72例患者经临床常规检查和胸部CT检查均被确诊为肺癌。将选择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微创组,将选择行开胸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微创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36~71岁,平均年龄为(51.3±1.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为18例,年龄在35~75岁,平均年龄为(50.9±1.1)岁。两组患者均有明确的肿瘤分期,在临床基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我院本次研究知情,患者家属均同意患者参与本次研究,且均已于参与研究前签署了我院制定的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微创组:微创组患者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患者取健侧卧位,悬吊上肢,在第7肋间作一个长度为2 cm的切口,将胸腔镜置入,详细探查患者腹腔内状况,明确患者病灶具体位置后,在患者第3肋间作长度为3~5 cm的手术操作口,顺着患者肌纤维方向将患者的胸壁肌层钝性分离,完成后使用电刀将患者的壁层胸膜切开,使用胸廓牵开器撑大手术切口,切除患者肺叶,清扫淋巴结,清扫结束后关闭患者胸腔,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并留置引流管。
1.2.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开胸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手术医师于患者患侧腋中线处作长度为10 cm的手术切口,将患者背阔肌等肌肉组织和肋骨切断,进入患者胸腔,将患者的肺动脉、肺静脉及二者的分支充分游离,并将患者的支气管断端使用支气管闭合器闭合,然后切除患者癌变组织,清扫淋巴结,将切除的病变组织及淋巴结从手术切口中取出,手术完成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并留置引流管。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指标采用(n,%)表示,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指标采用()表示,分别以χ2和t对二者进行差异检验,P<0.05表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比较: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12.5±10.6)mL,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为(38.2±3.6)枚,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02.5±31.8)mL,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为(28.6±3.1)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5.349,t2=9.037,P均<0.05)。
2.2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微创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时间为(2.5±0.6)d,住院时间为(12.3±2.5)d,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时间为(5.9±1.1)d,住院时间为(21.2±3.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135,t2=9.994,P均<0.05)。
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微创组36例患者中,1例患者并发肺不张,1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1例患者并发心房颤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36例患者中,3例患者并发肺不张,2例患者伤口持续出血,3例患者并发手术切口感染,2例患者并发心房颤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5)。
相关医学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肺癌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逐渐朝年轻化方向发展,而其临床治疗却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3]。早期,临床治疗肺癌患者的方法主要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因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已被外科开胸手术取代[4]。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在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该种手术方法最初只适用于未发生广泛性胸腔粘连和能够耐受单肺通气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随着临床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现阶段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术的手术适应证不断增多,在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也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该种手术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术不但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感轻、手术切口隐蔽等优势,且术中应用胸腔镜,利于手术医师观察患者的病灶,能够更迅速、更彻底的清除患者体内淋巴结,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5]。
我院本次治疗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该治疗结果表明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患者,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夏发明,文石兵,潘晓锋,等.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与开胸手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7(1):89-91.
[2] 饶新辉,刘汉云,梁锦崧.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手术效果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7(12):176-177.
[3] 柳曦,周乃康,张涛.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6(22):22-25.
[4] 余德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与开胸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10):81-82.
[5] 王国勇,林海.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的临床研究8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42-243.
R734.2
B
1671-8194(2015)33-0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