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兵
河南省新县人民医院,河南 新县 465550
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61例临床观察
王 兵
河南省新县人民医院,河南 新县 465550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放置引流管率、止痛药使用率、残余脓肿发生率、疼痛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穿孔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则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是关键。笔者选取穿孔性阑尾炎122例分别应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比较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纳入标准:B超或体检未见腹部炎性包块;生命体征平稳;无腹部手术史,且耐受人工气腹。排除标准:休克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肺、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疾病患者。所选患者中男71例,女51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50.03±8.73)岁,病程5~21h,平均病程(12.5±0.5)h。按手术方式不同将12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麻,平卧位。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首先,取右下腹麦氏切口,进腹切除寻找的阑尾,采用荷包包埋阑尾根部,并采用临近系膜组织予以覆盖,最后采用快吸收线皮内缝合切口;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首先让患者头低脚高,并使其左侧倾斜15~30°,通过三孔法穿刺造气腹(压力为12~15mmHg),将10mm Trocar置入脐部上方,通过腹腔镜观察,并在其直视下进行操作,其中,以放置于左下腹的10mm Trocar为主要操作孔,而放置在麦氏点附近的5mm Trocar则为辅助操作孔。将腹腔积液吸尽后,分离粘连,通过电凝、钛夹将阑尾系膜到阑尾根部进行处理,随后同时Endloop将阑尾根部双重套扎,然后将阑尾切除并于10mm Trocar取出。若为较为粗大的阑尾则应通过橡胶指套将其套出。最后彻底冲洗腹腔,使用生理盐水和灭滴灵冲洗。将气腹解除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放置引流管率、止痛药使用率、痛疼评分及残余脓肿等方面情况。
1.4 疗效判断[2]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对比 治疗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率、留置引流管率及残余脓肿比较 治疗组患者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率、留置引流管率及残余脓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穿孔性阑尾炎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虽疗效较好,但其创伤性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腹腔镜手术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方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少、感染率低等优点。有研究结果表明[4],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同时在术后恢复时间、疼痛等方面,腹腔镜手术均优于开腹手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放置引流管率、止痛药使用率、残余脓肿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参照组,且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综上,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临床疗效较好,切口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奕江,龚兵,侯金华,等.腹腔镜结合小切口手术处理急性复杂性穿孔性[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08):754-755.
[2]陆深泉,刘涛,李奕建.急性阑尾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07):633-635.
[3]黄河.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 [J].医药前沿,2012,2(07):177.
[4]张勇.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 [J].临床医学,2014,34(08):86-87.
R574.61
A
1007-8517(2015)11-0119-02
201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