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满如吴凯珊符土平刘钰瑜* 郑雅元
(1 广东医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3;2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的临床应用研究
周满如1吴凯珊2符土平1刘钰瑜1* 郑雅元1
(1 广东医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3;2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探索儿科临床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方法阅读大量的文献对临床上患儿使用抗生素种类、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儿科临床抗生素应用中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是二者联用居多,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溶媒、给药方案、给药量不当及用法不合理。结论目前我国儿科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实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研究
在现代临床诊疗活动中,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预防、治疗以及控制患者感染时不可或缺的药物[1-2]。患病儿童是特殊用药人群,由于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健全,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与成人相比亦有明显的差别[3]。儿童就成为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有关统计数据证实,在我国数百万聋哑儿童中,因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药物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30%~40%[4],而每年仍在以2万~4万的速度在增长[5]。本文针对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研究况进行分析,以利于在儿科中规范和合理使用抗生素[6]。
1.1 儿科临床上各种抗生素联用[5,7]
1.1.1 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据报道此类联用主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淋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传统药理学观点:大环内酯类是速效抑菌剂能快速抑制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致细菌处于静止状态,终止细胞壁合成。而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杀菌作用机制是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二者联用疗效下降。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两类药物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与耐药性。如大环内酯类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用于治疗重症细菌性肺炎或高度怀疑合并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法到达细菌的细胞外膜上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在菌膜上形成孔穴,有利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孔穴进入菌膜内层,杀灭菌膜内部细菌。因此,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通过获取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联用该两类抗生素,以免造成耐药性、不良反应增加以及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
1.1.2 β-内酰胺类联用林可霉素类:β-内酰胺类药物在临床上以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8],β-内酰胺类与林可霉素联用占总联用21.4%。林可霉素类适用于厌氧菌、肺炎链球菌、及敏感金葡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等,一、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与克林霉素相似,二者联用不能扩大抗菌谱。三代头孢联用克林霉素可以用于比较严重,但感染菌种不明的情况。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头孢菌素与克林霉素都是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同属于短PAE的药物。头孢菌素是细菌繁殖期杀灭细菌剂,克林霉素是速效抑菌剂,二者联用时使克林霉素杀菌活性下降。目前,临床尚未有报道说明在某些疾病方面两药联用效果优于单用药,因此不建议联用。
1.1.3 大环内酯类联用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作用机制是不可逆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及mRNA位移,选择性抑制蛋白质合成。现认为大环内酯类可结合到50S亚基23SrRNA的特殊靶位,阻止肽酰基tRNA从mRNA的A"位移向P"位,使氨酰基tRNA不能结合到A"位,选择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或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L22蛋白质结合,导致核糖体结构破坏,使肽酰tRNA在肽键延长阶段较早地从核糖体上解离。林可霉素作用机制也是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50S亚基,阻止肽链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二者都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发挥药效,故二者联用会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使疗效下降。目前,临床尚未有报道说明在某些疾病方面两药联用效果优于单用药,因此不建议联用。
1.1.4 阿奇霉素联用罗红霉素[9]:临床采用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联用的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抗生素序贯疗法是指选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先用注射途径给药,待病情控制后转为口服抗生素的一种疗法。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中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发挥抑菌作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起效时间快,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对于更快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但实际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患者口服阿奇霉素后极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并发症,降低患者依从性。而罗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等具有较强抗微生物作用,作用机制与阿奇霉素相似。罗红霉素代谢动力学特点较好,组织细胞内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较高,体内分布广,以口服为主,患者依从性好。由于二者作用机制相似,体内浓度较高,临床上是否有必要联用二者治小儿支原体肺炎仍需进一步研究。
1.2 儿科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10-11]
1.2.1 溶媒选择不当[12]:头孢哌酮钠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10%葡萄糖溶液配伍静滴,出现浑浊。头孢哌酮及青霉素钠等β-内酰胺类药物因易被催化分解,在一定头孢哌酮浓度下,药液变浑浊程度随pH值减小而增大,临床应选pH值高的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1.2.2 给药方案不当:阿奇霉素肠溶片每日半片口服,破坏肠溶片的特殊释药系统,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某医院在扁桃腺炎的患儿处方中大部分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其他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大环内酯类静脉输注。易致超广谱β-内酰胺酶等多重耐药现象增加;β-内酰胺复方制剂本身易产生耐受性。临床上无指征用药,会造成耐药菌株大范围传递。此两类药物价格较高,易致浪费资源。
1.2.3 给药量不当:轻症感染可口服的小儿患者,宜选用口服吸收好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重症小儿感染者应予静脉注射给药,病情好转后可口服者尽早采用口服给药。据报道,目前大多临床病例中采用静滴给药,部分医院高达92%,该途径给药率显得过高[1]。应用青霉素G、头孢他啶、克林霉素等血浆半衰期短药物时,采用1次/天静滴的方法,无法维持治疗期间有效血药浓度水平,易产生耐药现象,宜采用日剂量多次给药方法。
1.2.4 用法不合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大多由病毒所致,只有少数患者是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的细菌感染,才需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但临床上大多使用抗生素治疗。再如,非感染性腹泻、呕吐、小儿肠炎应用抗生素无效,且会加剧胃肠道不适。但临床上大多使用头孢菌素进行治疗,头孢菌素以不同给药途径服用,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致菌群失调,并能损伤肠黏膜屏障,破坏正常肠细胞吸收分泌功能,致肠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加剧腹泻症状。
目前,我国儿科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并实行相应的管理措施。抗生素是把双刃剑,要合理使用,切勿滥用。应遵循抗生素用药原则,明确使用抗生素适应证,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抗生素,掌握合理给药方法,加强临床药学指导和病原学监测,加强对抗生素监管,使抗生素的应用规范化。是否需要联合应用两种或以上的抗生素,要严格遵照抗生素物的联合用药适应证。不合理的联用会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只有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才能发挥抗生素的最大效用,避免浪费,保证患儿安全。总之,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利于患儿疾病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支出费用,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应长期坚持下去。
[1]张莉.抗生素在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9.
[2]邱芝青,谢丽明,谢华金.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生素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9A):4-5.
[3]严丹青,程淑锋,黄丽萍.儿科用药现状及安全性探讨[J].海峡药学,2013,25(8):173-175.
[4]殷雯雯.浅谈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及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2):124-125.
[5]王君宁,李贵珍,香富强.门诊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5):57-58.
[6]楚责锋.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5):380-381.
[7]麦毅忠,王小群,林小华,等.循证药学——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合理性[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1): 88-89.
[8]俞正衡.抗生素类药物在儿科门诊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3-14.
[9]蒋华治,杨茜.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151-152.
[10]任爱娟,王利峰.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分析与应对[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380-381.
[11]薛东月,崔占杰.儿科门诊抗生素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 4(7B):130-132.
[12]李立安.静脉输液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27(2):267.
[13]陈苏琴.某院300例儿科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7):43-45.
[14]刘阿仲,叶宏财.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性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 (1):109-110.
The Progress of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Pediatric
ZHOU Man-ru1, WU Kai-shan2, FU Tu-ping1, LIU Yu-yu1*, ZHENG Ya-yuan1
(1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23, China; 2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Guangzhou 510120, China)
Objective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pediatric cases.MethodsTo analyze the kinds of antibiotics and drug combination or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in pediatric by reading a lot of reference.ResultMostly prescriptions with beta-lactam/macrolides or beta-lactam combinate with macrolides in pediatric. The irrational drug usage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improper solvent, dosage regimen, dosage and usage.ConclusionAt present our country pediatric antibiotic drug use in good condition, but there's still no rational drug use, and implement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Pediatric; Antibiotics; Application; Study
R969.3
A
1671-8194(2015)03-0292-02
*通讯作者:E-mail:liuyuyu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