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枝
(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辉县 453600)
4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的分析
王云枝
(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辉县 453600)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已经临床确诊的腕管综合征(CTS)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和肌电图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 45例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阳性率为100%,其中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经腕管段单纯减慢者2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感觉电位降低者3例,单纯感觉电位未引出者2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时末端潜伏时延长者5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感觉电位降低、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时延长者3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感觉电位降低、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时延长并运动电位降低者28例,感觉电位和运动电位均未引出者2例;拇短展肌肌电图有失神经电位者30例,肌电图阳性率为67%。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诊断CTS的极具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检查,简便易行,实用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检测;肌电图
腕管综合征(CTS)是常见的嵌压性外周神经疾病,本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卡压(腕部骨折、脱位、关节炎、腕横韧带增厚、腕管内肿瘤和血肿、代谢和中毒疾病、石膏固定受压等)造成正中神经支配的手部感觉区异常和手肌萎缩、瘫痪。腕管综合征(CTS)临床上以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感觉障碍、麻木和疼痛,以及鱼际肌萎缩、瘫痪为主要特征。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年女性,通常双侧发病,但一般优势侧手受影响的更明显或更重[1]。现对我院45例CTS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和神经电生理检测,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为45例已经临床确诊为CTS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37例,年龄30~60岁,平均45岁,病程10 d~3年。4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桡侧三个半手指的麻木或(和)疼痛,白天劳动后加剧(多于患者做一些屈曲手腕部动作时诱发加重,如在做家务、看报纸、骑电动车手扶车把、开车、抱孩子等),休息后减轻;夜间休息时加重(以至于患者常被麻醒,在不停甩手后麻木暂时消失),其中30例有不同程度的肌无力症状。查体发现45例CTS患者腕以下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指、食指、中指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迟钝、麻木,18例大鱼际肌明显萎缩,40例屈腕试验阳性。
1.2方法:使用日本光电MEB-7102A/K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室温恒定情况下,采用逆向法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顺向法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在拇短展肌记录,用表面电极分别在腕部和肘部刺激正中神经以获得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时、运动传导速度、运动传导波幅;食指近端记录,表面电极分别刺激腕部和掌中部以获得正中神经经腕管段和腕部远端感觉传导速度及感觉电位波幅;小指展肌记录,表面电极分别刺激腕部和肘部以获得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运动电位波幅;小指近端记录,刺激腕部尺侧获得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波幅。检测的数值均与正常值比较,并对拇短展肌行针极肌电图检测,以此来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来配合临床诊断及治疗。
45例CTS患者神经传导检测结果阳性率为100%,其中,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经腕管段单纯减慢者2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感觉电位降低者3例,单纯感觉电位未引出者2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时末端潜伏时延长者5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感觉电位降低、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时延长者3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感觉电位降低、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时延长并运动电位降低者28例,感觉电位和运动电位均未引出者2例;拇短展肌肌电图检测有30例有失神经电位:纤颤电位,正锐波,阳性率为67%。同侧尺神经检测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均正常。在正中神经NCV的检测中CTS患者的SCV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CV异常的阳性率。
正中神经在腕部要经过一个较为狭窄的管道,叫腕管。此管道是由8块腕骨和横架其上的腕屈肌支持带共同围成的骨性纤维性隧道样结构,其出入口径很小,仅为2~2.5 cm,而在入口处三面均以骨质围绕,其上部又是腕屈肌支持带,所以当手腕部反复活动时,可造成此处腕屈肌支持带增厚,导致管腔内空间变小,正中神经受压,最终缺血,继之出现髓鞘脱失、轴索变性,进而导致走行其间的正中神经麻痹,引起腕管综合征。生物力学研究证明,当腕处于正中位置时,周围支持组织受力不明显,当腕处于屈或伸位时,正中神经和各肌腱被屈肌支持带支撑在一曲面上滑动,因此腕管综合征的危险性与腕部用力活动的频率及幅度密切相关[2]。本征常见于一些从事和手部反复活动有关职业的人,如打磨工、家庭妇女、打字员、经常用计算机的人、老师、包装工、编织工、理发师等,因这些工种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需要操作者腕部反复用力或屈或伸或较长时间维持于某一受力姿势,二是使用震动性工具。
腕管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当病变累及感觉纤维时可引起手部的麻木、疼痛不适以至于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为手腕和手指麻木、针刺感和疼痛;当病变累及运动纤维时,可出现手指无力,直至出现手部大鱼际肌肉萎缩,此时患者主诉常为手部无力,酸胀,手指僵硬,不能屈曲,手笨拙等;患者感觉症状麻木多局限于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桡侧半,多于患者做一些屈曲手腕动作时而诱发,如在做家务、看报纸、骑电车,玩手机,打字时发生,于夜间休息时(尤其是后半夜)加重,以至于患者常被从睡眠中麻醒,在不停甩手后麻木暂时消失或症状减轻,这可能是由于睡眠时手腕部过度屈曲,导致腕管内压力增加,神经缺血。由于手指麻木,很多患者会经常出现手里拿的东西掉落,而患者不知道。手部疼痛多局限于手指、手腕,有时向前臂放射,而有些患者疼痛定位不明确,可以是整个上肢疼痛,但很少有颈肩部疼痛,此时需要和C6、C7神经根病变引起的疼痛相鉴别,后者引起的疼痛主要位于颈肩部,且于颈部活动时加重,对该类患者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就显得非常必要。腕管综合征患者查体时发现,85%的患者在手的桡侧1~3指以及环指桡侧半有感觉减退,其中两点辨别觉和痛温度觉影响较早,而由于支配手掌大鱼际肌处皮肤的感觉分支常在腕管以上3 cm处就已经分出,所以此处常不受累,即腕管综合征时手掌大鱼际肌处表面皮肤感觉正常;此外,多数患者Tinel征阳性(即当叩击腕横韧带时,患者可以感到手部有触电样感觉,并向拇指、食指、和中指串痛)。
CTS是最常见的外周嵌压性神经病,且多数情况下,临床医师通过认真询问病史和体检,诊断CTS典型病例不难。但神经电生理室的经验提示,即使最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也可将神经根病变、近端正中神经病甚至脊髓病变和CTS相混淆[3],因而神经电生理检测在上述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显得非常必要。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研究的非常多,但对其敏感性各家报道不一。观察我院45例CTS患者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神经电生理检测不仅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在腕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方面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其中在诊断腕管综合征时神经电生理检测发现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较运动传导速度敏感,经腕管段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速度的减慢、运动末端潜伏时的延长是典型表现;此外,神经电生理检测还可以帮助判定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的病变损害程度、确定其治疗方案及判断其预后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4]。由于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对于腕管综合征患者如果能在早期检查,确定病因,尽早治疗,其预后就非常好。早期诊断腕管综合征时电生理仅表现为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诱发电位波幅下降,运动神经纤维极少受累。随着病情进展,运动传导速度末端潜伏时,波幅均异常,如果引起手内肌功能障碍以后,则预后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腕管综合征患者就显得很重要。
[1]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149.
[2]汤小芙.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04.
[3]管艳敏,范玉兰,局雪,等.50例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93-94.
[4]史广,石权,张楠楠.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刊,2015,50(3):22.
R651.3
B
1671-8194(2015)29-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