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对牙齿缺失进行修复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5-01-24 06:13:38何贵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种植体牙齿稳定性

何贵州

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对牙齿缺失进行修复的疗效对比分析

何贵州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法与常规种植法对牙齿缺失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牙齿缺失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法, 治疗组采用即刻种植法对患者缺失的牙齿进行修复,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的稳定性在1、3、6个月内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1年后, 治疗组患者牙齿的稳定性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齿缺失患者采用即刻种植修复术后牙齿稳定性高、不易脱落、并发症少, 且即刻种植疗程短、痛苦小,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即刻种植法;常规种植法;牙齿缺失;修复术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牙齿种植法已在牙齿缺失患者中逐渐适用开来, 作为弥补牙齿缺失的常见方法。在临床牙齿修复中采用牙齿种植法是因为种植牙与自然牙相比较, 颜色和形状相似, 都具有同样的功能, 不影响美观, 且不需要每天摘下来进行清洗。目前种植牙通常有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即刻种植法指在患牙拔除后, 立即在新鲜拔牙创内植入种植体, 常规种植法一般是在患者在拔除牙齿半年后再进行植入, 与即刻种植法比较, 治疗周期比较长。本文就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对牙齿缺失进行修复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56例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28例。对照组中男12例, 女16例,年龄14~52岁, 平均年龄(39.6±9.8)岁;治疗组中男14例,女14例, 年龄16~55岁, 平均年龄(39.1±10.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即刻种植法, 即在拔牙前进行X线摄片等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牙槽骨的具体情况, 在拔牙后对其因拔牙而产生的部分碎片进行清理, 然后用向导钻对牙槽窝进行加深, 用扩大钻从小到大对种植床进行扩大后植入种植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种植法, 即在清理碎片后, 一般是等待3~6个月后等创面愈合完整后进行种植,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远期疗效。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牙齿种植后1、3、6个月内种植体稳定性系数进行评分并比较, 随访1年后, 观察患者种植体有无松动、牙龈周围有无溢脓及红肿等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牙齿种植后1、3、6个月的植体稳定性系数评分分别为(62.12±8.64)分、(63.08±9.25)分、(64.19±10.21)分, 对照组患者的植体稳定性系数分别为(61.67±8.56)分、(63.29±10.04)分、(65.21±10.7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在牙齿修复1年后进行随访, 治疗组患者1例出现牙齿松动, 没有患者出现牙龈周围脓肿现象, 对照组患者3例出现牙齿松动,2例出现牙周脓肿, 两组比较, 治疗组患者牙齿的稳定性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牙齿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及饮食的不健康,牙齿缺失患者正快速增长, 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力的碰撞或牙齿自身生病损坏造成。牙齿缺失不仅影响美观, 对工作生活造成困扰, 更严重的是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此牙齿的健康越来越被人类所重视。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牙齿缺失修复方法为种植牙、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三种, 其中种植牙因其美观、舒适等优点, 是口腔界修复牙齿缺失的首选方案。

种植牙在临床上分为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常规种植法应用范围较广, 但其治疗周期比较长, 需要在拔牙后3~6个月后才能实施, 在这段时间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即刻种植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即刻种植法具有以下优点:拔牙后短时间内可以对牙齿进行修复, 缩短患者治疗周期, 减轻患者痛苦;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能减少牙槽骨的磨损, 能形成自然的弧度及龈乳头外形。即刻种植法在实施时要求医生进行精细操作, 要注意拔牙的力量和角度, 切忌用力拔牙, 并且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预防感染处理, 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种植后要提醒患者时刻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在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 即刻种植法患者在1、3、6个月的植体稳定性系数评分与常规种植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随访1年后, 即刻种植法患者牙齿的稳定性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种植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牙齿缺失患者采用即刻种植修复术后牙齿稳定性高、不易脱落、并发症少, 且即刻种植疗程短、痛苦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1] 吴树俊, 郭梅凤, 王鹏鹏.用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对牙齿缺失进行修复的效果观察.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39.

[2] 张怡, 安义.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比较.中外医学研究,2013,9(2):30-31.

[3] 吴琴艳, 陈传耀, 孔羽, 等. 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微创医学,2014(2):217-218.

[4] 于英. 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48-1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59

2015-02-04]

476600 河南省永煤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种植体牙齿稳定性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8:06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可怜的牙齿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如何保护牙齿?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怎么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