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15-01-24 05:45柏国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梗阻性胆总管胆道

柏国宏

(湖南省祁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 永州 426100)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柏国宏

(湖南省祁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 永州 426100)

目的 评价运用多层螺旋CT(MSCT)胆道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多层的螺旋CT胆道多平面重组技术对5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检查,将选取的病例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胆道的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组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术前定位及梗阻程度诊断准确率达95%,定性的诊断准确率达88%。结论 对于多层的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胆道梗阻定位和定性有较高的差异性,它是一种比较快速、准确并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对胆道的梗阻术前评价和诊治提供充分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MSCT);胆道梗阻;多平面重组技术

胆道梗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是由于胆管腔狭窄或阻塞所致的胆汁通过障碍,临床出现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胆汁代谢障碍综合征。梗阻可发生任何部位的胆管。病因常见为胆管或胰头肿瘤、胆道结石和炎症狭窄。日前,对于梗阻的定性诊断和定位大多数都是依赖先进的影像学来进行检查的。多层螺旋CT已广泛运用,利用多螺旋的CT薄层可以快速的进行扫描以及进行三维胆系进行多平面重建,可以更好的显示胆道梗阻诊断的确定、明确梗阻的部位和梗阻的病因。可以对胆道变异、胆道结石、恶性和良性胆道狭窄进行评价,已被应用于各种胰胆管病变的诊断,为胆道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下文对收集我院并经临床证实的5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进行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组技术对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从2010年1月年至2013年12月胆道梗阻性疾病进行螺旋CT胆管多平面重组技术检查的患者50例,其中男患者有30例,女患者有20例,年龄在22~82岁,其平均在50岁左右。胆道结石的病例有3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12例;右肝内胆管结石4例,左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总管结石5例,肝总管及胆总管结石6例,胆总管及胆囊结石3例);胰头癌4例,壶腹癌7例;胆管癌4例;胆管炎2例;胆管囊肿有1例。都是经过手术的病例进行证实,最终有44例的患者和最后的诊断相符合,只有1例诊断壶腹部癌而病理诊断是中度的非典型增生。定位的诊断准确率为95%,定性的诊断准确率为88%。

1.2 方法:CT检查前4~8 h空腹,检查前30 min口服1.5%泛影葡胺400~600 mL,上床扫描时再口服500 mL充盈胃肠道,仰卧位扫描,扫描范围下至腰3椎体水平,包括整个胆道系统及十二指肠壶腹部。先做平扫后做增强。应用16层GE Bright speed螺旋CT机,采用120 kV、250 Ma,层厚0.5 mm,层距0.5 mm,螺距1.375∶1,距阵:512× 512;扫描得到的原如图像运用标准算法减薄层成0.625 mm层厚,传至AW4.2工作站,运用多平面重组(MPR)对图像进行处理及分析。1.3 相关图像的处理:让所有的原始轴位容积图像在PACS的相关系统传入到相关的工作站中进行三维的重建,实际的重建厚度为1 mm,而重建的间隔为0.5 mm,然后将每个病例的原始图像进行重建,为2幅,主要是沿着胰管的管控中的中心进行图像的重建。

2 结 果

50例胆道的梗阻的患者,多层螺旋CT均出现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显示胆管扩张准确率达98%~100%,肝内胆管直径达5 mm,则为轻度扩张;>5~9 mm为中度扩张;>9 mm为重度扩张;表现为肝门及肝实质内呈树枝状分布的条带状低密度区,形如枯枝状、残根状、软滕状。垂直走向的胆管CT横断面则呈多发圆形、类圆形低密度区,增强后无强化。肝总管和胆总管扩张时,直径>1 cm,于肝门至胰头之间的CT层面见到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形成自上面下连续不断的环影,环影消失的层面即提示梗阻的部位[1]。48例有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21例胆总管下段结石,13例可见圆形或斑点状高密度影,4例为等密度,3例为低密度(胆固醇结石),其中1例小结石未见显示;3例胆管癌表现为管壁不均匀性增厚,胆管突然中断,中断处可见形态不规则状或偏心性软组织密度影,其中2例可见病灶轻度增强,1例胆管癌未见显示;7例壶腹部癌在壶腹部可见软组织肿块,且可见胰管及胆总管扩张,显示为“双管征”,4例胰头癌显示为胰头部可见软组织肿块,增强肿块轻度强化;2例胆管炎表现为扩张的胆管自上而下逐惭缩小呈“鼠尾征”,增强扫描管壁未见明显增厚。螺旋CT的MPR重组判断梗阻部位相当准确,肝的门部梗阻是高位的梗阻,主要表现为肝内的胆管[2]和肝门总肝管的扩张,一般是胆总管正常,无胆囊的扩大。胆总管扩张,胆囊扩张,但扩张的胆总管末端达胰腺组织内,为胰上段;如果扩张胆总管有胰腺组织包绕说明梗阻位于胰腺段;同时见到胰腺扩张,出现所谓双管征,刚梗阻在壶腹段。螺旋CT胰胆管多平面重组技术检查对梗阻部位及扩张程度的诊断符合手术所见,定位准确率95%,定性诊断准确率88%。

对于肿瘤的病变不只是显示扩张胆管的“软藤征”和病变的部位,同时还可以观察肿瘤的轮廓和周边结构的有无侵犯。并提示临床上是否能够对肿瘤进行了根治术。并且,要通过三维重建和薄层的扫描等技术并能够发现胰头的部位和壶腹的部位是小肿瘤。而CT平扫不仅显示胆总管下端部分呈现结节状高密度的阴影,增强扫描还可反应肿瘤部分的血供情况,强化程度的高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近肝门胆管部分扩张较为显著,肝内胆管呈局限性扩张形态,胆管内部的分支较少,较纤细,可清晰看见结石的范围。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结石以上部位呈现胆管扩张现象,内部可见形态各异、密度不同、单个或多种珠串形状的多发结石影,远端部分胆管并未显影或有中途切断现象。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则可见其胆管部位显著扩张,同时有较多结石。经手术证实,术前CT影像所提示的信息与手术相吻合,具体表现在结石范围与数量与CT影像基本一致,甚至完全一致。

术前经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胆管癌患者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梗阻部分以上区域有一定的上胆管扩张,肝门区域范围内的梗阻平面则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强化肿块影像,并以肝门区为中心呈扩散状。胰头癌患者的CT影像则主要显示为胰头部分分布有密度不均匀的块状物,胆总管上部分与各级胆管均呈扩张态,下部分则呈截断状,胰管内部中断,梗阻部分远端呈现均匀珠串扩张表现,胰管与胆总管呈现双管特征。胆总管囊肿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大小、范围与形态,包括上下部分胆管区分,囊肿部分与门静脉之间有无粘连等。

3 讨 论

胆道梗阻大部分患者以黄疸就诊,常见病因有胆管肿瘤、结石、炎症、腹膜后转移瘤压迫等等。主要分为低位梗阻和高位的梗阻[3]。对于高位的梗阻是指一侧或两侧肝内肝管扩张,胆总管正常,胆囊不扩张,梗阻位于左、右肝管和肝总管段,即肝门段梗阻。对于低位的梗阻分为胰头段、分胰上段以及壶腹部。在手术之前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对进行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利用此技术可以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以及任意的斜位胆管的扩张[4]形态和程度的明确显示。能对胆管的梗阻部位进行显示,对低位和高位的梗阻进行明确诊断。对管壁和管腔以及管腔内的病变进行观察,对胆管内外的病变形态和密度以及边缘胆管的壁是否增厚,以及周围是否有无淋巴结的肿大等病变进行判断。MPR从不同角度的显示了周围器官和胆管的解剖关系,对胆管的病变进行良好地显示,对病变的CT值进行增强的变化,对肿瘤、炎症和结石的能进行区分。与此同时,还可以对病变和临近的血管关系进行病变关系观察,并指导临床治疗。综合所述,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通过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图像,能充分显示胆管的解剖形态,清楚显示胆管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内、性质、胆管梗阻部位及上下胆管的关系。本文50例胆道梗阻中50例经手术证实,而且术中所见的梗阻部位、范围及近侧胆管扩张的程度与螺旋CT胰胆管多平面重组技术检查所显示的完全一致,表明MPR技术栓查对显示胆管梗阻、狭窄与扩张程度的可靠度与准确度较高。特别是横断位图像上不好定位的病变,结合MPR 图像,往往可以准确定位及定性。超声、胆道造影的计算断层摄影、MRCP、ERCP和PTC等技术可用于评估胆管解剖结构。超声能评估胆管是否存在胆道梗阻,但病因诊断不够理想。ERCP及PTC特异性高,但操作复杂,具有创伤性,并发症较多。MRCP对胆管和胰管的评估具有极高的准确性,以最可靠的技术确定了其地位,但MRCP不能直接显示肿瘤及周围胰腺等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关系,对有心脏起搏器、大动脉瘤夹和患有幽闭恐惧症等禁忌证的患者不能接受此检查。多层螺旋CT应用MPR重组技术成像,可对胆管及其周围结构进行明确评估,该技术被视为能有效显示胆管梗阻的重要技术手段。

4 结 语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可以进行清晰的对良、恶性的梗阻疾病进行CT诊断。对于低位的胆梗阻的疾病病因诊断有很强的准确性。对胰胆管的形态学的改变和胆道的扩张是可以完全作为良恶性的梗阻疾病CT进行定性诊断的依据。利用多螺旋的CT薄层可以快速的进行扫描以及进行三维胆系进行重建可以更好的对梗阻的程度和梗阻的部位进行显示,区别梗阻的周边组织,明确梗阻原因。总而言之,多层螺旋CT及MPR重组技术是一种无创伤,安全简便、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的检查方式,通过使用MPR重组技术为胆道梗阻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有用信息,能同步评估胆管及其周围结构,大大提高了对病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率,同时给临床扩供了直观立体的清晰图像,为临床治疗特别是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利依据。因此,多层螺旋CT及MPR重组技术应用,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及定性方面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1] 白人驹,张雪林.胆道梗阻[M]//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04-405

[2] 邱晓晖,章辉庆,刘艺超,等.多层螺旋 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4):134-137.

[3] 余开湖,盛炼,朱华浩,等.梗阻性黄疸的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J].放射学实践,2005,20(9): 787-789.

[4] 敖玉国.CT在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47.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MPR Technology in Biliary Obstruction Disease

BO Guo-h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Qiyang People’s Hospital, Yongzhou 426100, 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biliary 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in biliary obstructive diseases of.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layer spiral CT cholangiography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in 50 cases of biliary obstructive disease inspection, image data were selected with the results of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compared to the biliary obstructive disease of the localization and qualitative diagnosis result. Results Multi slice spiral CT 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 accuracy in biliary obstructive diseases preoperative localization and the degree of obstruction diagnosis was 95%, the qualitative diagnosis accurate rate was 88%.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 of 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spiral CT multilayer high on bile duct obstruction and qualitative sex, it is a rapid, accurate and no invasive method,can provide sufficient basis for biliary obstruction in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diagnosis.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Biliary obstruction; 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R575.7

B

1671-8194(2015)15-0018-02

猜你喜欢
梗阻性胆总管胆道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