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红,马建军(诸暨市畜牧兽医局,浙江诸暨311800)
调查研究
诸暨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
陈成红,马建军
(诸暨市畜牧兽医局,浙江诸暨311800)
诸暨市地处浙江中北部,以生猪、绍鸭为畜牧业两大主导产业。近年来,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保障了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但是,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产实践表明,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生态环境,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保持畜牧业生产与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生态畜牧业,构建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已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1 畜牧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据调查,诸暨市现有生猪养殖场(户)3286家,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130家,存栏生猪20万头,占全市生猪存栏总量的62%。家禽存栏209.03万羽,存栏2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478家,其中蛋禽存栏97.83万羽,占蛋禽存栏总量的90.6%。
据调查,全市现有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家,绍兴市、诸暨市农业龙头企业25家,其中茂阳农发集团实现种养加一体化、生产销售一条龙,日送净菜配送25万人次;浙江朝晖牧业有限公司实施集生产、制造、服务于一条龙的精养模式;欣兴牧业、佳旺公司实施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超市销售产业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全市现有畜牧类专业合作组织62家,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家,畜产品外销90%以上经过专业合作组织销往全国各地。
1.2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近年来,该市在实施中央、省级畜牧业项目(包括大型沼气工程)的基础上开展了规范化生猪养殖场创建、规模养殖场创建生态循环示范区(企业、场)、规范化蛋鸭场建设、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三沼”综合利用等。2011~2013年通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共投资5200余万元(其中财政扶持2500余万元),实施一产项目建设146个。
规模养殖场经过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设施等一系列改造后,全市已有260余家养殖场建成沼气池或格栅处理池。佳旺、金泉畈等7家大型养殖场建有沼气综合利用工程。10家养殖场配套生产初级有机肥,现有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2家,槽罐车11辆。
据调查,全市现有母猪高床产房4190套、定位栏11419套、保育栏4181套、自动输料系统61套、自动饮水器33540只、自动料槽6136只、漏缝地板17366 m2、雨污分流管道168500 m、猪粪堆积棚13275 m3,无害化处理池5200 m3,蛋鸭离地饲养网片25520 m2、鸭舍保温卷帘18420 m2。
1.3 生态畜牧业模式初步呈现 浙江东和十里坪茶业有限公司和浙江朝晖种猪场紧密联结,以“猪-沼-茶”生态循环模式,成功创建了浙江省首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浙江永宁弟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佳旺养殖有限公司、金泉畈养殖有限公司以“猪-沼-作物”生态养殖循环模式,店口鑫盛公司的生物发酵模式;街亭金备斗有限公司发酵床养鸡模式发展生态畜牧业。浙江永宁弟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成为2010年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示范点。
据调查,全市已创建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个、生态循环农业企业2家,创建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4个、示范企业12家,实施循环农业项目188个。
2.1 主体意识不强 部分养殖场(户)特别是小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意识薄弱,缺乏生态畜牧业理念,加上生产方式未得到彻底改变,养殖业受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影响较大,利润空间较小,排泄物处理设施设备的投入较大,且小规模养殖场无法享受政策补助等原因导致一些养殖场户无力建设治理设施,忽视对排泄物处理设施的综合配套建设,造成排泄物横溢,严重污染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背道而弛,从而引发矛盾纠纷、群众举报等,破坏了养殖业整体形象。
据调查,目前该市存栏100头以上养殖场525家,30%养殖场仍未建设排泄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还有部分养殖场原建沼气池容量配备不够,与生产规模不配套,不具备完全消纳处理粪污的能力。
2.2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目前,该市畜产品深加工规模档次不高,龙头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企农联动机制不健全,专业协会、合作社功能不完善。
由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因而难以形成竞争力,容易受市场冲击,影响波动较大。
2.3 土地制约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投向畜牧业,土地制约较为严重。
近年来,由于禁限养区的划定日趋严格,租赁土地手续复杂多变,使广大企业或规模养殖场几乎找不到可以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养殖用地。
2.4 发展模式单一 据调查,该市的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以“猪-沼-作物”为主,通过管网联结就地利用为主。
由于受环境或土地流转限制,目前还没有万头养殖场建立自身完全配套相应消纳面积的综合性“区域配套、循环共生”模式,尚未建立沼液服务公司配送的“中介服务(异地服务)”模式。
2.5 科技推广滞后 该市种植业和养殖业不同主体间的供求对接关系还不够紧密,排泄物的深度利用不足,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缺乏结合。
另外,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知识老化,接受新经验、新模式信息能力不强,使新技术难以顺利推广。
3.1 加强宣传,提高生态意识 目前人们对畜禽排泄物污染问题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总认为畜禽养殖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美好乡镇建设。
有关部门应通过典型示范点建设、媒体多形式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加深提高对生态畜牧业的认识。
3.2 科学布局,建设养殖小区 根据浙江省、绍兴市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结合已编制的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在适养区内合理规划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引导中小规模养殖场入小区发展养殖。
一要发挥诸暨市供港猪基地和生猪大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二要发挥诸暨市绍兴麻鸭原产区和主产区优势,适度发展生态水禽养殖小区。
三要发挥现有草食动物布局优势,加快发展生态草食动物养殖小区。
四要实行养殖小区统一管理,实施标准化养殖。一是严格落实动物防疫综合防控措施,做到“全进全出”;二是畜产品安全管理,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违禁品。
3.3 优化政策,推广典型示范
一是积极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经营周边土地,实行种养结合,按每亩(1 亩=667 m2)2头存栏猪的承载量就地消纳排泄物,达到农牧结合良性循环,对符合环保要求,又能做到农牧结合的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应予补办设施农业用地相关手续。
二是统筹安排现有项目,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等方面的政策资金适度对典型示范点实行一定的倾斜。
三是积极争取各级扶持政策和资金,建立生态畜牧业发展长效投入机制和典型示范点建设。
四是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采取贷款担保、政策保险、贷款贴息等方式,建立生态畜牧业发展投融资和担保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生态畜牧业,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灵活高效的投入新机制。
3.4 立足优势,打造高端品牌 围绕生猪、绍兴麻鸭原有品种优势,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兽药及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加快建立优质优价的良性机制,鼓励企业市内建基地、市外拓市场,引导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培育出一批“叫得响”、“效益高”的生态畜牧业品牌。
挖掘现有品牌,发挥合作社、协会作用,围绕深加工,做好延长产业链文章,从而增加竞争力。
3.5 深化治理,推进循环利用
一是利用农机购置补贴、一产项目等平台,加快改善和落实现有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设施,大力推广自动化喂料系统、雨污分流等减量化清洁化设备和工艺应用。鼓励和引导规模养殖场按照环保部要求(每头出栏猪建沼气池0.1 m3、储液池0.3 m3、猪粪堆积棚0.1 m3标准)开展排泄物深度治理认定。建议对通过环保部深度治理认定的养殖场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综合治理设施建设继续给予项目支持,加大覆盖面。
二是指导养殖场户通过土地流转、林地流转或不同主体间签订协议等方式,落实排泄物生态消纳用地,实现就近就地利用。继续补助沼气服务公司对已建沼气工程开展后续管理和服务,加大对农牧结合管网设施、贮液池建设、沼液运输车辆购置、输送管道建设等补助力度。积极培育沼气服务公司或大型种养殖合作社成为开展沼液资源化利用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进沼液资源化利用。
三是通过对有机肥加工厂建设、运输费用、有机肥使用等的财政补助,加大对有机肥推广应用的扶持力度。探索养殖场合作社统一收集粪便、集中加工、配送服务的运作模式,积极与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联结,促进有机肥推广。
3.6 部门协作,健全服务体系 健全领导机制,采取以政府为主,企业主动,部门协作,镇乡辖区管理的生态畜牧业管理机制,完善农业技术标准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
总之,生态畜牧业研究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建设发展中应因时因地不断总结创新推广新经验、采用新模式,构建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实现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的畜牧业新格局。
S8-1255
C
1005-7307(2015)05-0016-003
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