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王晓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 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 对患肢进行训练(训练时间4 h/d, 5 d/周)而对健侧肢体不限制运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强制性的运动训练方法。采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儿上肢部分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分别于本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制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脑瘫单侧肢体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 促进患儿的脑功能发育, 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儿童脑瘫;强制性运动训练;可塑性
随着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更新, 新的康复训练方法在儿童脑瘫治疗中也不断出现, 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治疗中有所应用[1]。为了进一步探讨强制性运动训练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本文选择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瘫患儿, 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院的60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上述患儿均为一侧肢体瘫痪, 均能够有效配合医护操作, 所有患儿康复治疗均得到家属全力支持, 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协助训练, 所选患儿的年龄2~6岁。将患儿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3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2例;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年龄3.4岁;对照组患儿的平均年龄3.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 对患肢进行训练(训练时间4 h/d, 5 d/周)而对健侧肢体不限制运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实施强制性的运动训练方法。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对关节活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高压氧治疗、针灸疗法等。强制性运动训练是对健侧肢体的活动进行限制, 而对患侧肢体进行重复强化的训练, 每天对患侧肢体训练的时间为4 h, 每周训练时间为5 d。健侧肢体活动限制时是采用夹板对患肢进行固定, 固定体位是健侧肢体的休息位, 当患儿去卫生间、睡觉等日常活动时方才解除健侧肢体活动限制。两组患儿连续康复治疗时间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儿上肢部分进行评分, 评分总分为66分, 上述量表评分越高说明上肢的功能障碍程度越小。两组患儿均在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后进行上述量表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χ-±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为(18.3±3.4)分、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为(35.1±2.8)分。对照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为(18.4±2.9)分、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为(25.9±3.3)分。两组患儿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分别于本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脑瘫患儿, 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是身体和脑功能发育旺盛阶段, 脑具有较高程度的可塑性, 在此阶段实施有效的治疗, 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脑瘫患儿的早期治疗和干预对提高患儿发育至关重要[2-4]。传统的非强制性运动可能使患侧肢体运动时存在依赖性, 而强制性运动训练是通过限制健侧肢体运动, 从而迫使患侧肢体主动运动, 从而改善和促进患侧肢体功能。强制性运动训练的理论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在此类运动训练中更关注患侧肢体的运动质量提高, 强制性运动训练能够提高患侧肢体运动功能, 能够改善患侧肢体运动抑制。通过强制性运动训练, 能够使控制患侧功能的皮质区域以及同侧皮质募集程度增加, 使患儿的脑功能得到重组, 脑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5]。本文中,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措施, 观察组实施了强制性运动训练, 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存在着差异, 观察组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强制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脑瘫单侧肢体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 促进患儿的脑功能发育, 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1] 林庆.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4):261-262.
[2] 李晓捷.我国小儿脑瘫康复的现状与对策.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 30(5):353-355.
[3] 张雁, 吴卫红, 刘建军, 等.结构化智力训练系统对脑损伤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48-49.
[4] 李润洁.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脑瘫痉挛性双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3(12):1113.
[5] 黄霞, 胡玉民, 陈星, 等.脑瘫儿童母亲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1):13-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176
2014-09-22]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小儿脑瘫康复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