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引领高效生物复习

2015-01-23 16:47谷辉
关键词:微专题支架情境

谷辉

当下,高三生物复习课时大量缩短,高考又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充分体现选拔功能,按此要求来审视复习课教学,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轮复习,通常按章节顺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形式单一,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到位;二轮的大专题复习,建构知识网络,但跨度大、思维跳跃性强,效果不理想。引领高效生物复习,不妨以大一轮的视角,尝试设置“微专题”组织教学。

一、“微专题”的含义

本文提出的“微专题”是以某个“点”为中心,整合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不同于大专题复习中的某一主题,“微专题”涵盖的内容适量,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借助“微专题”组织教学,可以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活化知识的运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专题”的设定

(一)量化“考点”   谋划微专题

“微专题”的设定应该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依据考点整体谋划新的复习体系。将《考试说明》所列的一百多个考点按主题进行逐级分解,从一级主题到二级主题,再到“微专题”。譬如:一级主题“分子与细胞” 下就含有二级主题“细胞的分子组成”,而这个二级主题可以划分为“水”“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5个“微专题”。

基于考点量化架构“微专题”复习网络,实现了基础知识复习的全面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二)抓住“重点”   精设微专题

生物学中有些内容,历次高考都会重点考查,抓住这些重点精设专题,可以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以重要概念——“酶”为例,围绕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延、例证、实验、科学史和应用等6个方面很容易设立微专题。再如“生态系统”的复习,可以从结构、功能、应用、类群和稳态5个方面进行(如图1)。类似的微专题还有“基因”“免疫”“动物的个体发育”等等。这样的微专题具有主干性、系统性和应用性,从必修到选修、从理论到实验、从科学史到现代技术的应用,跨章节、跨模块对知识进行整合,突破了教材的禁锢,也不断重组着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围绕“疑点”   突破微专题

复习课除了要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更要关注认知障碍,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疑点”。例如,遗传物质发现实验理解不到位、遗传规律中的变化不能运用、自交与自由交配把握不准、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难以分清等,这些都是宝贵的复习资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并积累这些“困惑”,从学情出发,以突破疑点为目标设置微专题,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四)关注“热点”   巧立微专题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高考总是贴近社会生活、联系生产实践、关注科技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抓住这些热点。

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病毒”常会成为热门的命题素材,“病毒”微专题可以用来组织复习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中心法则、遗传物质发现史中的噬菌体实验、重组病毒侵染实验等。关注科技发展,是体现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颁发给研究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科学家,借此可以设立“生物膜系统”微专题(如图2)。

(五)变换“视角”   提炼微专题

近年高考越来越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复习时教师要经常变换“视角”,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的经验,提升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的基本学科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提炼出不同的微专题。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视角去复习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用“生命不同层次”的观点去组织复习:个体、生态系统的“稳态”,分子、细胞、个体水平上的“克隆”,细胞内、细胞间、个体间乃至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等。有时,与实验材料相关联的“微专题”也会给复习带来一丝新意,笔者就曾用“洋葱”复习了三个实验:用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有丝分裂;用鳞片叶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用管状叶片可以提取和分离色素。

为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我们还可以从能力的不同要求去提炼专题:“图表类”“模型分析类”“数据计算类”“资料分析类”“实验类”等。以这样的视角提炼出的微专题,可以有效地强化分析图表和模型的能力、数据处理和计算的能力、新情境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

三、“微专题”复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新目标导向”策略

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个体只有在对未来的学习目标产生期待时,才可能发生实际的学习行为。

“微专题”复习课如果一开始就提出目标,学生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所期望的学习结果上。当然,不能像传统复习课那样,简单地把考点罗列出来作为学习目标。笔者就尝试在给出“微专题”课题后,让学生自己回忆:我们学过哪些知识?自己体会: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自己反思:哪些知识比较困惑?自己判断: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这种目标导向的建立策略,不仅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水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增强了复习的参与度。

从非认知因素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不如新授课那样强烈,大脑皮层的相关中枢也容易疲劳。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图片、实验或新闻事件等的导入,结合问题情境来激活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主动建立复习目标。

(二)“复述—精加工—组织”策略

“微专题”复习课要对已获得的知识再现和再认知,还要对知识结构再优化,建立起更高级的逻辑关系和更深刻的知识体系。教育心理学家麦基奇认为:保持和理解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1]endprint

笔者认为,复述策略是一种识记策略,其作用主要在于保持信息。精加工策略,则是对信息的精细加工,促进对复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当然,复习不能止步于对知识的精加工,还要运用组织策略,优化或重建认知结构,这是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微专题复习中,要针对不同内容采用恰当的认知策略,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表1(见文末)。

(三)“支架式题组”策略

除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复习课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活化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采用“支架式题组”策略,在“微专题”的框架内编制“基础题—经典例题—变式习题—真题演练”系列题组。

类似于支架式教学,题组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复习时的“支架”作用。“支架式题组”中各支架的功能定位和题型都有所不同:支架1——基础题,作用是快速诊断、检测知识掌握情况,以判断题和填空题为主;支架2——经典例题,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方法,进行思维建模,以分析说明题为主;支架3——变式习题,变换问题情境,通过心智技能的迁移,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支架4——真题演练,以新情境材料题为主,体现高考能力要求和导向。题组的设置要体现“步步为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原则。维果斯基告诉我们,复习课也必须抓住“最近发展区”,精心搭建“题组支架”,才能让学生从初级水平逐步达到更高水平。

(四)“案例情境抛锚”策略

“微专题”如果与生活实际、生产实践联系紧密,那么把知识抛锚在案例情境中就是最佳的复习方式了。譬如案例“军训中的小明”:1.军训跑步时,没吃早饭的小明突然晕倒了,如果是你该怎么紧急处理呢?2.小明继续参加军训,大量出汗,去上厕所时,发现自己的尿量很少,尿液变浓,同时觉得口很渴,这是为什么呢?3.到了傍晚军训结束后,小明觉得有些冷,穿上衣服后感觉舒服了很多,这和哪些生理调节有关呢?通过案例的三个情境,结合问题讨论,让学生复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

微专题复习围绕“锚”来设计,把“锚”抛给学生,基于案例、围绕问题解决进行聚合思维,主动运用已学知识,是解决复习课效率低下的有效策略。

“微专题”以新的组织形式引领复习,有效地避免了条线式展开、纲要式罗列、题海式训练等复习模式的烦琐和低效。新专题、新目标、新要求、新案例情境都能有效地激发、维持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合理设定“微专题”,恰当选择学习策略,使知识深刻化、体系化、灵活化。实践证明,“微专题”能高效引领高三生物复习,笔者将不断实践和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专题支架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护患情境会话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高考语文复习微专题设计的原则
“微专题”引领高效数学复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