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经济增长极创建途径研究

2015-01-23 08:04陈芳陈可澄
人民论坛 2014年36期
关键词:增长极发展战略区域经济

陈芳 陈可澄

【摘要】文章从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出发,结合四川攀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现状,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施科技和制度创新、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具体措施的实施,提升攀西城市群和攀西经济区的经济竞争力,为四川省经济腾飞和社会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攀西地区 区域经济 增长极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科学性与四川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

经济发展中的“点”是指以城市形态存在的产业生长点,这些产业通常具有市场需求潜力大、创新能力强、增长较快等特点。“经济增长极是指某一区域内具有创新能力和较高增长率、并能通过创新和增长的扩散带动周围区域发展的地理空间。”①根据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区域经济发展是在培养众多增长点的基础上,通过聚集效应形成一系列增长极,多极共兴,最终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受自然资源、社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阶段上也会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在非均衡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区域,不仅会产生极化效应,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但在完全市场中,极化效应往往超过扩展效应,使区域差异加大。”②少数领先区域由于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市场竞争条件,必然对优质的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不仅会造成领先区域对其他区域资源的虹吸效应,进一步拉大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同时也会加重领先区域的人口、交通、环境、水电气、教育卫生等社会问题。从长远来看,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不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面对这一问题,需要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在落后地区培育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极,引导各地经济向非均衡协调发展转换。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2012年全省GDP总量突破2万亿大关,以排名第八的身份跻身全国经济大省行列。2013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26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3个百分点。在整体发展速度加快、发展水平提高的同时,四川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单极支撑明显的问题却更加凸显。成都市的经济首位度过高,2013年成都市GDP总量为9108.89亿元,一个市的经济总量就占了全省的1/3。此外,成都市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等指标都占了全省总量的1/3以上,而省内其余20个市(州)尚无经济总量超过1500亿元的市。2013年四川省人均GDP为32516.25元,仅为全国水平的78%,全省21个市(州)中只有成都和攀枝花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省内区域经济差异过大,导致四川省经济大而不强。

2013年2月,四川省政府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的发展思想,就是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在四川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要求。只有加快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的发展,培育众多的经济增长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才能逐步缓解成都市“一极独秀”带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促进全省经济更好发展。

创建攀西经济增长极的可行性分析

由攀枝花市、涼山州和雅安市部分区县构成的四川攀西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于四川“四大城市群”和“五大经济区”之一,在四川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具备次级突破的基础条件。

攀西地区资源丰富,产业特色明显,经济增长潜力大。攀西地区是全世界钒钛磁铁矿最富集的地区,它的钒钛综合利用,为发展国防军工和国家高科技产品提供了原料支撑。攀西地区的煤炭、水电资源丰富,组合优势突出,具有建立钢铁与冶金基地的能源条件。攀西地区山场广阔,河谷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有发展农、林、牧、副和旅游业的优越条件。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攀西地区也是四川省南向开放的一个桥头堡,北上可以对接成都城市群,南下能和云南、贵州两省联系得更加紧密,再向南还能融入东南亚经济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攀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据统计,2013年,攀枝花市人均GDP全省第一,凉山州人均GDP全省第八,经济增长极的雏形已经成形。

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攀西地区发展动力足。从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开始,攀西经济发展获得了大量来自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支持。2013年3月,国家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其设立标志着攀西资源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8月,四川省政府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意见》,提出要把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打造为国内资源富集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的示范区,同时提出设立包括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专项资金、对试验区鼓励类产业企业给予所得税优惠、加大试验区生态环保建设投入力度等13条内容,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为攀西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建设快,为实现次级突破创造了重要条件。近年来,攀西地区加快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支撑现代产业运行的交通骨架初步形成。由雅西高速、丽攀高速、成昆铁路、攀枝花-成都航线、攀枝花-重庆航线、西昌-成都航线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现代交通体系。此外,金沙江流经攀枝花和凉山,随着向家坝等大型电站的建设,两地有了通江达港的条件。如果同步建设通航设施,今后,攀西货轮可直接顺江而下,到达宜宾等城市,这对攀西地区带动作用非常大。除交通外,攀西地区能源、水利、电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攀西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攀西经济还存在着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自主创新不够等问题,与经济增长极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经济总量偏小,极化效应不突出。2012年,攀西地区GDP总量为2260.8亿元,仅占四川全省GDP总量的9%。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经济总量分别为305.0亿元、1382.9亿元、573.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呈现“一产弱、二产大、三产小”的格局。以矿业为支撑的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而制造业整体水平较低,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工业发展需要生产性服务作为保障,但目前攀西地区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尤为薄弱。

激励机制不足,人才瓶颈明显。攀西地区位置较为偏远,交通相对落后,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与四川其他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匮乏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而攀西地区作为三线建设中发展起来的地区,国有企业较多,人才激励机制不够灵活,对高端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尽管目前已建成一些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但由于缺少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很多重大领域的科技攻关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资源开发较为粗放,资源利用率低,产业聚集力不强。由于开发体制不活、开发政策不完善、开发技术水平有限,导致稀有资源开发较为粗放,资源利用率低。攀西钒钛磁铁矿含有20多种有价金属,储量大但品位低,易采但难选、难冶、难分离,目前,铁、钒、钛的综合利用率分别为70%、47%和14%,而铬、镍、镓、钪等主要伴生金属尚未有效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资源化水平低,大量可利用的资源被作为废弃物白白浪费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攀西地区虽然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钒钛产业,但整个产业仍然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聚集力不强。

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透支”现象普遍存在。攀西地区地处川西南山地,山脉纵横,地形崎岖,地质环境先天脆弱。由于受矿业活动影响,大面积的原始森林遭到砍伐,伴随着矿业大规模的开发,大量废渣废土的产生和堆放,并成为泥石流的物源。而冶金、火力发电等工业项目,也对该地区空气质量造成了破坏,根据四川省环保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9月全省25个省控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中,攀枝花市排名第一,西昌市排名第六,均处于较前位置。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

经济发展不平衡,边远民族地区亟需摆脱贫困。长期以来,攀西地区干部群众为消除贫困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一些地方的贫困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特别是攀枝花市盐边县彝族聚居区和凉山彝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省内其他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贫困现象的长期存在,不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不利于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

创建攀西经济增长极的有效途径

攀西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转变增长方式,走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优势。

调整产品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聚集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是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先决条件。攀西经济区应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致力于产品结构调整,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目标,大力发展钒钛、稀土等高端产品。通过整合提升,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推进型企业和以推进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综合体,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彻底改变以初级原料为主的增长方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优化区域内产业布局,对产业承载条件差、与主体功能不符合、布局不合理的相关园区进行关闭拆迁,加强区域内同类园区的整合归并,推进相关产业和企业集中布局,提升产业聚集力。

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开发利用战略资源的进入门槛和准入条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和价值最大化。坚持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从钢铁为主的较为单一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到铁、钒、钛等多种元素综合利用开发模式的转变,实现铬、钴、镍等主要伴生金属的产业化、规模化回收利用。积极引导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企业、废弃物产生及利用企业在区域内关联布局,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综合利用协作互动的现代生产体系。探索工业资源再交易再利用机制,促进尾矿、废渣、废液、废气的循环利用,从原材料生产为主的初级产业形态到有利于循环生产、有利于不断延伸产业链的现代化、集群化产业形态的转变。

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产生极化效应的动力,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在攀西经济增长极的创建过程中应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尽快突破钒钛等关键技术瓶颈,形成高端产品、高端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要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才引进、市场引导等方面搭建更多的创新平台,落实国家鼓励自主创新扶持政策,推动知识、技术、资金、人才资源向企业流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学研联盟,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培养人才、合作研究、成果转让、信息与仪器设备共享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此外,攀西战略资源乃国家战略之需,应当高层面协调领导机制,打破地域和部门限制,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共同攻关,助推攀西战略开发。

坚持绿色发展,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按照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加快由依靠能源和资源消耗维持增长的粗放型开发到依靠科技进步和装备提升促进增长的转变,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应严禁矿业开发活动;对于生态破坏地带,应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对于生态环境正常的地带,则要加以保护,以免遭到破坏。严格执行重点行业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治污设施建設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条件。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实施一批“三废”利用工程,大幅度降低“三废”排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装备,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把节能减排关。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攀西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工业化进程,创建以工促农、协调发展的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攀西地区资源城市转型,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利用区域内的天坑地陷、高峡平湖、阳光温泉、溶洞奇观等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在攀枝花的米易县和西昌市等地理条件较好、环境优美的县市修建阳光康养旅游设施,打造独具攀西特色的冬季旅游度假区;利用南向开放的地理优势和现代化交通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光热资源开发清洁能源。

结语

总之,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新的条件下四川省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具有重大意义。攀西经济区要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重大机遇,以做大区域经济总量为基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动重大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制定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和差异化政策,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使攀西地区成为支撑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资助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项目编号:ZYZX-YB-1301)

【注释】

①江显华,杨萍:“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西部开发的区域研究”,《贵州社会科学》,1991年第11期,第34页。

②杨竹莘:“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理论在中国的演变”,《商业研究》,2010年第6期,第100页。

责编 / 张晓

猜你喜欢
增长极发展战略区域经济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西海岸增长极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