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其人其诗

2015-01-23 23:38张国涛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剑门关太白山蜀道难

张国涛

摘 要:《蜀道难》是盛唐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歌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在文学地理学的视角下来解读《蜀道难》,通过对地理空间的建构以及地理意象的书写来阐释诗歌忧国伤时的主题。

关键词:地理空间;地理意象;憂国伤时

诗人李白是盛唐的伟大诗人,《蜀道难》又是其代表作。有关《蜀道难》主题的探讨,历来评论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特此网罗各家学说,加以总结。“此诗作意向来有许多人加以揣摩……总之,李白生长在蜀地,写蜀地的风景,何必问他有什么寓意”[1]。“《蜀道难》这作,当在开元天宝年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2]。这两种观点是无主题论的代表。认为《蜀道难》此作有深刻寓意的有:其一,《蜀道难》是刺严武危害杜甫、房琯而作,坚持这一说法的有唐代李绰《尚书故实》、《新唐书·严武传》等。[3]其二,《蜀道难》是讽刺章仇兼琼而作,当代批评家聂石樵先生在《蜀道难本事新考》一文中对此说法也泼墨良多。[4]其三,《蜀道难》是为唐玄宗躲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而作,现代学者俞平伯也力主这一说法。[5]其四,《蜀道难》是为送别友人王炎入蜀而作。以上学者们的说法看起来都有据可循,然而《蜀道难》的主题究竟如何,笔者试着从地理空间建构与地理意象的书写来进行解析,从而来阐释《蜀道难》忧国伤时的主题。

一、地理空间建构中显现的忧国伤时之感

诗歌开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统领全诗,围绕着蜀道这一地理空间进行描写,表现了蜀道之艰难险恶,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任何国家与民族的文学,甚至任何作家与作品,都存在一个地理基础与空间前提的问题,因为任何作家与作品都不可能在真空中产生出来,任何文学类型也不可能在真空中发展起来,任何作家与作品及其文学类型绝对不可能离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而存在。”[6]《蜀道难》也是如此,李白从小在蜀地长大,一路成长下来对蜀中各地风情面貌了解甚多,作《蜀道难》时,诗人已出蜀而在西京长安游历,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与阅历之后,这才有了《蜀道难》的诞生。李白生于富庶之地——天府之国,自小喜好浏览诸子百家之书,这使其有了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二十四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蜀中的成长过程中,诗人看到了盛唐王化之下百姓们安居乐业,而在作《蜀道难》一诗时,诗人已经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身在京都长安,目睹了大唐盛世下暴露出来的危机。适逢友人王炎入蜀,李白写下了这首《蜀道难》,表面上是劝朋友“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而其寓意是表达一种忧国伤时的情感,同时提醒在位者不可妄自尊大,要提放西蜀章仇兼琼拥兵自立。

诗歌整体建构了“蜀道”这一地理空间。诗人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道出了蜀地与关中相隔甚远而又交通不便。“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在此融汇“五丁开山”的神话来说明蜀道之由来的艰辛。“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砯崖转石万壑雷”,这一段的描写,诗人极尽笔墨,极力铺陈蜀道之艰险。由此可见,蜀道仿佛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树立在蜀地与关中之间。时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据兵屯守西蜀,盘剥百姓,不听朝廷号令,加之有此险恶的蜀道为屏障,章仇大可据蜀为王。在这里,诗人对蜀道艰难险恶的细致描写,为之后“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以及“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作了十足的铺垫。难道这些话诗人仅仅是对友人王炎所说吗?联想到诗人自己所遭遇的谗言与猜忌,联想到大唐盛世已到末期,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日益见长,李白所建构的“蜀道”这一地理空间可谓是其全部情感的所在。这种地理空间匠心独运的建构,为诗人隐喻表达对章仇兼琼的讽刺与对国家社稷的担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此可进一步揭示《蜀道难》创作“忧国伤时”的主题。

二、地理意象的隐喻性表达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山水描写,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具有基础性的重大意义”,“一部文学作品或者多部文学作品中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往往能够体现出作家本人的审美角度、审美情趣、审美态度,以此出发,就可以把握作家的创作心理与审美个性,可以进一步解读作品的思想价值与美学意义……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各不相同的自然山水存在及其符号性,在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将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7]《蜀道难》中,诗人结合蜀道的地理环境,描绘了许多丰富的地理意象。本文主要通过对“太白山、青泥岭、剑门关”这三个地理意象的分析来揭示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1、“太白山”的意象。太白山是蜀道上一处险恶所在,自古而今,有了太白山的阻断,蜀地与关中无法贯通。诗歌中写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指出了太白山的高峻与险恶,这对诗人的内心有了很大的冲击。之后,诗人引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明喻蜀道由来的不易,而暗指祖国社稷江山的来之不易。太白山是如此的高险,祖先们又是如此艰难的打下了这来之不易的江山社稷,诗人在此意欲提醒大唐掌权者要居安思危,防止西蜀章仇兼琼拥兵自立,祸害国家。此处,太白山已经不是横跨秦蜀的太白山了,而是成为诗人笔下江山社稷的化身,太白山的险恶与“五丁开山”的神话更是暗喻先辈们当初打江山的不易。

2、“青泥岭”的意象。诗歌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直抒了青泥岭的的道路崎岖。接下来,诗人“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感叹,又从另一方面描写了青泥岭的艰难。从六龙、黄鹤、猿猱之类的尚不得过再到“悲乌、子规”一节,可以说从生理上的磨难进入心理上的悲哀。至于之后李白对瀑布的描写,相比于他之前所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气势,“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描写带来的已经不是对山水的热爱,而是一种恐怖,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诗人在此进行一系列特殊意象的书写,已经没有了盛唐那种积极向上的风格,相比之下倒流露出一丝隐隐的担忧。在如此多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泥岭”及其周围环境蕴含着深层的意义,青泥岭的险恶与周围的恐怖,暗喻着盛唐帝国由盛转衰、危机四伏。于这样的环境描写中,李白表达了对强盛的大唐帝国痛彻肺腑的忧虑与关切。

3、“剑门关”的意象。有关剑门关的描写,诗人杜甫有过这样的描述“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可见剑门关地势之险峻,地位之重要。李白在《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抒写,直截了当的指出剑门关的重要性。而之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一句,诗人在此有意提醒在位者,剑门关地势险恶,历来为兵家重地,把守之人必须为亲近之人,倘为居心叵测之人驻守,势必据险而守,为非造反,威胁社稷江山。“剑门峥嵘而崔嵬”此处李白明写剑门关地势险恶,易守难攻,暗指朝廷对边地所托非人。时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在蜀地搜刮民财,胡作非为。倘若此贼据险而守,拥兵自立,反叛朝廷,岂不有害于江山社稷?所以诗人南辕北辙,言在此而意在彼,透露他对国事的忧虑,对国家边地安定的关切。

诗歌《蜀道难》是一首具有很高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诗歌中地理空间的建构以及地理意象的书写的分析,诗人“忧国伤时”的创作主题跃然纸上,这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把握了诗人李白的创作心理。

参考文献:

[1]喻守真.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出版社,1957.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4][5]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M].南京大学出版社.

[6]邹建军邓岚.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2010,(2).

[7]邹建军刘遥.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J].世界文学评论,2009,(1).

猜你喜欢
剑门关太白山蜀道难
牛心山
太白山琐感
剑门关
夏日太白山 九岳
剑门关
游剑门关
开心校园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登剑门关
人间仙境太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