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君 孙瑛 吕英超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兽医站 264400)
鸡球虫病的防控
王艳君 孙瑛 吕英超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兽医站 264400)
鸡球虫病共有9种,即柔嫩、毒害、巨型、堆型等,其中柔嫩致病力最强,危害最大,因寄生于盲肠故又名盲肠球虫;毒害、巨型和堆型等常寄生于小肠,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造成不同的病例损伤,尤其是毒害(又称小肠球虫)致病力和危害仅次于盲肠球虫;和缓、早熟、哈氏和变位等致病力均较弱,前三者寄生于十二指肠和前1/3段空肠,后者寄生于回肠和空肠后1/3段;布氏寄生于回肠、直肠以及盲肠近端区,致病力较强,可引起肠道凝固性坏死和黏液性出血性肠炎。
多见于15~50日龄的雏鸡,主要由柔嫩和毒害引发。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蓬松,排水样稀便甚至血便;后期鸡冠、肉髯苍白,消瘦,多数病鸡于发病3~5d内衰竭死亡。剖检可见两侧盲肠明显增粗呈暗红色,肠管内充满血液或血块,或混有血液的干酪样物;肠壁增厚,黏膜上有点状出血,严重时黏膜脱落,有分散的溃烂灶;小肠高度肿胀、充血、出血、坏死,在肠黏膜的病变处可见到许多红白相间的斑点。
多见于4~6月龄的鸡或成年鸡,病程稍长,主要由巨型、堆型、布氏等引发,症状无急性型明显,主要表现为贫血,食欲减少,进行性消瘦,生长缓慢,羽毛松乱,产蛋量下降,呈间歇性下痢,死亡率较低。剖检可见小肠肠壁增厚,黏膜水肿、充血、出血,可见灰白色坏死点;肠内容物呈褐色或红褐色黏稠液体,有时混有很小的血凝块,严重时病变可扩展到整个小肠。
强化饲养管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干燥,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一般消毒药很难杀死球虫卵囊,对空鸡舍最好选用火焰消毒法,以彻底消灭球虫卵囊。
用于治疗和预防球虫病的药物有两大类:化学合成抗球虫药和聚醚类抗生素,前者常见有地克珠利、妥曲珠利、尼卡巴嗪、氨丙啉、常山酮、磺胺类(SQ、ESb3等)以及增效剂乙氧酰胺苯甲酯等,后者常见有盐霉素、马杜拉霉素、海南霉素等。
结合球虫生活史和药物作用峰期,合理选用不同的药物对球虫进行防治。一般情况下,球虫感染前3d为无性生殖阶段,待出现血便时已经进入有性生殖阶段。作用峰期在球虫感染后第1~2d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弱,多用于预防和早期治疗,而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的第3~4d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强,多用于治疗应用。
目前可供使用的疫苗有强毒苗和弱毒苗两种。虽然球虫疫苗的使用不很普遍,但是实践证明其效果良好。据报道,国内研制成功晚熟系球虫苗Einerirac以及早、中、晚熟系联合球虫苗Einerirac.plus,在1~3日龄采用拌料、混饮、滴口、喷雾等方式接种,均具有良好效果,其中以滴口法最佳,喷雾法应激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