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 胡楠 尚楠
80例儿科危重患儿急救护理体会
胡颖 胡楠 尚楠
目的探讨儿科危重患儿的急救护理措施, 以提升临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儿科危重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急救护理措施。结果80例儿科危重患儿经急救护理, 76例治愈, 3例放弃治疗, 1例死亡。结论急救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急救护理程序, 不断提升自身急救技能,加强团结合作, 提升儿科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
儿科;危重患儿;急救
危重患儿通常是指病情较为严重, 且随时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患儿。儿科危重患儿的一大特点是患儿病情变化发展迅速, 加上患儿大多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觉, 导致护理、治疗依从性差,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急救护理的难度, 需要急救护理人员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专业技能[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儿科危重患儿的急救护理方法, 探讨有效有效急救护理措施, 以提升临床抢救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儿科危重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1 h~5岁, 平均年龄(2.3±1.2)岁;52例病危, 28例病重。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儿科危重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急救护理措施及急救护理效果。急救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组织急救人员及准备急救药械 及时成立专门急救小组, 安排专业急救人员, 由护士长亲自参与, 并进行统一指挥。对各自分工进行合理规划, 并保障落实到位, 相互配合, 团结协作, 全力以赴对患儿进行抢救;按班交接各类抢救药械, 认真计数并记录药械品种数量, 安排专人对急救药械进行管理, 确保药械位置放置正确合理, 定期对这些急救药械进行灭菌消毒, 检查, 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过期等药械。每次药械使用完毕均安排专人进行补充, 补充过程中确保药械放置位置正确合理, 以备下次急救使用。
1.2.2 评估病情 护士应该及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缓急, 并做好病情分类工作,及时分析影响患儿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 对症施护, 解决关键因素, 为抢救争取更多时间。
1.2.3 构建合理静脉通路 针对患儿具体病情变化, 迅速为其构建有效的静脉通路。这要求护士必须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全面掌握小儿解剖位置, 根据患儿需要为其选择易于固定的部分实施穿刺, 从而确保患儿能具备延续有效的静脉通路。一般来说, 静脉给药相对较为便捷,且有较快起效速度, 能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 是抢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
1.2.4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做好护理记录 大多数患儿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致使其不能准确地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描述自己的病情, 且患儿不具备自理能力, 临床护理、治疗依从性差。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变化, 并详细询问家长患儿病发时特征等, 及时准确了解患儿病情。通常情况下,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呼吸、肢体温度及皮肤、口唇色泽、尿量、哭声、吮吸力等。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危重患儿的巡视, 经常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一旦发现问题, 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 并认真完成相关护理记录, 避免出现护患纠纷。
80例儿科危重患者1例患儿因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3例患儿因家长要求, 自动放弃治疗, 剩余76例患儿均经规范急救、护理, 实现生命体征的稳定, 或顺利康复出院, 或平稳由急诊ICU转入相关科室进行手术等治疗, 抢救成功率为95%。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 系统器官功能及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产生各类危重疾病[2]。儿科危重疾病起病急, 变化快, 发展迅猛, 病情较为凶险, 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儿科危重患儿年龄较小, 1岁以内的婴儿占半数以上, 疾病类型大多是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中毒等[3]。儿科危重疾病的发病与季节、环境息息相关, 因此具有一定的急救高峰期。从客观上来说, 儿科危重患儿急救的失败不仅与患儿疾病有关, 还受急救高峰、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诊疗不合作、护理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 这就需要积极规范儿科危重患儿的急救护理工作, 提升急救成功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儿科危重患儿的急救护理方法, 探讨有效有效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显示, 在儿科急救护理中,主要以组织急救人员及准备急救药械、病情评估、及时构建合理静脉通路、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做好护理记录为主, 在这些急救护理措施的作用下, 本组80例儿科危重患儿除1例患儿因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3例患儿因家长要求,自动放弃治疗, 剩余76例患儿均经规范急救、护理, 实现生命体征的稳定, 或顺利康复出院, 或平稳由急诊ICU转入相关科室进行手术等治疗, 抢救成功率为95%。经过本研究急救护理措施, 体会到在儿科危重患儿急救护理中, 护理人员必须及时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 从患儿意识、瞳孔、呼吸、肢体温度、皮肤、口唇色泽、尿量、哭声、吮吸力等来准确分析患儿病情,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另外,基于患儿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缺乏, 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病情,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发挥高度责任感, 坚持“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 详细询问患儿感受及需求, 消除患儿紧张与不安感。家长在急救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采取措施稳定家长情绪, 引导其表述患儿发病情况,并协助护理人员提升患儿护理、治疗依从性。此外, 加强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 提升护理人员应急水平也是儿科危重患儿急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 急救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急救护理程序, 不断提升自身急救技能, 加强团结合作, 提升儿科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
[1]肖晓兰, 徐珊玲. 150例儿科危重病人急救护理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6):38.
[2]杨丹丹.浅谈急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的体会.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9):618-619.
[3]石青.危重病人急救护理.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 2012, 3(1): 16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58
2015-07-21]
475000 开封市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