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5-01-23 14:43:31王瑾贾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维甲酸反式

王瑾 贾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观察

王瑾 贾鹏

目的观察评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 诱导缓解后应用化疗进行巩固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时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以及2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率、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2年生存率均低于观察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 具有显著降低复发率、有效提高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的优势,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化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约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5%, 是一种多伴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的特殊类型白血病[1], 其具有起病凶险、易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或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主流药物[3]。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本科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 并联合化疗进行巩固治疗,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以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本科进行治疗的5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 年龄21~63岁, 平均年龄(37.8±11.3)岁;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为(93.1±3.6)%;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0例, 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37.2±11.1)岁;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为(92.7±3.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具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哺乳期和妊娠期患者以及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进行治疗, 剂量为25 mg/(m2·d), 分3次口服;观察组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剂量为25 mg/(m2·d),分3次口服, 同时应用三氧化二砷10 mg/d+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1次/d, 静脉滴注;依据化验指标的变化进行剂量调整至完全缓解, 诱导治疗缓解后应用化疗进行巩固治疗:柔红霉素45 mg/m2、连用3 d;阿糖胞苷100 mg/m2、连用7 d;共使用4个疗程;最后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六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进行维持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4]①完全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消失;外周血检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检测: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占总数的比例≤5%、巨核细胞以及红细胞系均无异常、髓外未见白细胞浸润。②未完全缓解:未达到上述指标中的任一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20例, 完全缓解率为69.0%;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25例, 完全缓解率为86.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时间(36.3±6.5)d;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时间(30.4±4.6)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18例, 转阴率为62.1%;观察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24例, 转阴率为82.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2年生存19例, 生存率为65.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26例, 生存率为89.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以减少复发和保持长久的无病生存为最终目的[5]。因此维持治疗成为完全缓解后治疗的重中之重。全反式维甲酸通过降解PML-RARα融合蛋白达到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改善, 但是临床复发率较高[6]。药理研究发现[7], 三氧化二砷既可以消除PML-RARα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而顺利实现程序化死亡, 又能够通过调节人体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来阻断血管的形成和减少白血病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全反式维甲酸的诱导分化及三氧化二砷诱导凋亡的功效相互协调互补, 从而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与黎民君等[8]研究结论相符合, 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在完全缓解率、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以及2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完全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 进一步说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能够达到满意的缓解率、降低复发几率和提高远期生存率。

综上所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 具有显著降低复发率、有效提高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的优势, 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的方法, 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1]康传哲, 邱晓红, 马满玲.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中医药导报, 2013, 19(12): 116-117.

[2]何吉琼.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2):170-171.

[3]马向娟, 任汉云, 岑溪南, 等.化疗、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序贯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 31(5):328-332.

[4]迟满丽.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用化疗、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三联维持治疗的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7):175.

[5]万佳, 秦大兵, 陈洁平.三氧化二砷与化疗分别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研究.重庆医学, 2014, 43(31):4185-4187.

[6]张扬.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6):18-19.

[7]刘传才.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甲酸治疗初诊APL的疗效分析.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8):1348-1349.

[8]黎民君, 郭丽堃, 陈利媚, 等.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医学综述, 2015, 21(2):365-36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08

2015-06-15]

113008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血液内科(王瑾), 麻醉科(贾鹏)

猜你喜欢
三氧化二砷维甲酸反式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维甲酸对胎鼠骨骼致畸作用的研究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世卫组织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食品与机械(2018年5期)2018-07-16 01:34:00
ERK通路参与的未分化甲状腺癌FRO细胞凋亡过程及三氧化二砷的调控作用研究
癌症进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16
全反式虾青素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服用维甲酸的年轻人要避孕
家庭医学(2014年8期)2014-09-12 13:41:42
三氧化二砷联合中药治疗晚期炎性乳腺癌1例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