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丽梅
癫痫并发偏头痛临床特点观察
隋丽梅
目的观察并总结癫痫并发偏头痛临床特点。方法选取50例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50例单纯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癫痫分型上, 均有18例全面发作性患者, 32例部分发作性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作频率(2.4±1.3)次/月, 平均病程(21.6±8.6)个月, 对照组分别是(1.5±1.0) 次/月, 平均病程(15.5±6.7)月,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 癫痫患者容易并发偏头疼, 而偏头疼又促进癫痫的发展, 增加癫痫的发病频率和病程, 增加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癫痫并发偏头痛;临床特点;观察
再发性、发作性、暂时性是癫痫和偏头痛的共同特点,且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 这导致癫痫并发偏头痛较为常见[1]。发病时癫痫和偏头痛会相互促进, 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2]。研究癫痫并发偏头痛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有利于快速区分癫痫并发偏头痛和单纯癫痫, 还对后期治疗方案和原则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因此, 本文特以50例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和50例癫痫患者为例进行论述。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50例单纯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8例, 女32例;年龄12~33岁, 平均年龄(22.6±11.6)岁。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13~32岁, 平均年龄(23.6±10.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并记录疾病的发生频率和时间;对患者行脑电图检查, 分析脑电图检查图像特点;对患者的的癫痫进行临床分型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分型 在癫痫分型上,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18例全面发作性患者, 32例部分发作性患者,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部分发作性上, 观察组6例单纯部分发作、15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11例复杂部分发作,对照组分别是5、16、11例,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发作特点 观察组发作频率(2.4±1.3)次/月,平均病程(21.6±8.6)个月, 对照组分别是(1.5±1.0)次/月,平均病程(15.5±6.7)月, 两组发作频率和平均病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上癫痫与偏头痛有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均可由天气变化、内分泌紊乱、饮酒诱发;均有相似的脑电图表现;具有相似的发作机制;均有发作性表现;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均会随着病情的发展增加等, 所以说研究癫痫并发偏头痛临床特点对其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能帮助医生尽快区分单纯癫痫患者、单纯偏头痛患者、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3]。经过观察对比发现, 在临床表现和脑电图上, 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与单纯癫痫患者较为相似;在发作频率, 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明显高于单纯癫痫患者, 说明并发症偏头痛加重了癫痫病患者的病情, 使得癫痫反复发作;在病程上, 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明显高于单纯癫痫患者。
从观察结果来看, 部分发作在癫痫并偏头痛患者、单纯癫痫患者中均占较大比例, 说明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进一步研究发现, 视觉先兆患者均是部分发作患者, 说明对于癫痫并偏头痛患者, 视觉先兆与部分发作密切相关, 本文无论实验样本还是先兆样本均较少, 还不具有统计学分析的意义。国内目前还没有癫痫并发偏头痛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主要采用癫痫、偏头痛分别治疗的方法, 选择的药物多以既能治疗癫痫又能抑制偏头痛的药物为主, 如托吡酯、左乙拉西坦、丙茂酸钠等, 这与癫痫和偏头痛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实际的应用中, 应根据患者的癫痫类型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并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症调整直至能确定药物可以完全控制癫痫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患者能严格遵医嘱用药, 不可半途而废。
综上所述, 由于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 癫痫患者容易并发偏头疼, 而偏头疼又促进癫痫的发展, 增加癫痫的发病频率和病程, 增加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同时, 脑电图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均指出癫痫并发偏头痛与单纯癫痫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这说明癫痫并发偏头痛同时具有癫痫、偏头痛的部分特点, 这提示在后期的治疗中, 应选择既能治疗癫痫又能抑制偏头痛的药物或治疗方案, 从两方面来提升患者预后。
[1]张海菊, 孙若鹏.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与其他类型癫痫偏头痛发生率的比较.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23(3):193-196.
[2]应黎, 刘振国.偏头痛与癫痫共同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0, 17(2):127-130.
[3]柴毅明, 周水珍, 张林妹.偏头痛儿童与原发性癫痫、多发性抽动症儿童生活质量比较.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24(24): 1904-192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63
2015-06-05]
116000 辽宁省大连辽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