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楔状缺损修复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王磊
目的观察与分析楔状缺损修复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楔状缺损修复治疗患者70例,患牙164颗,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35例(82颗)。对照组患者接受全酸蚀粘接技术, 治疗组患者接受自酸蚀粘接技术, 对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和3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成功率95.1%高于对照组92.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牙齿出现敏感症状有2颗(2.4%)明显少于对照组7颗(8.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粘接技术与全酸蚀粘接技术的临床效果均无明显差异, 但在操作上自酸蚀粘接技术比全酸蚀粘接技术简单。因此, 在楔状缺损修复治疗中,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楔状缺损;修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近年来, 随着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 医疗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在临床楔状缺损修复治疗中逐渐引入自酸蚀粘接系统, 该技术作为一种脱矿剂, 可以同时进行牙体脱矿和预处理, 在一定程度上使操作更为简单化, 从而降低了术后敏感发生率[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患者70例, 分别接受全酸蚀粘接技术和自酸蚀粘接技术, 其临床效果显著,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楔状缺损修复治疗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5例。其中患牙共为164颗,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患牙分别为82颗。对照组中, 男21例,女14例, 年龄最大46岁, 最小25岁, 平均年龄(30.2±5.3)岁。治疗组中, 男20例, 女15例, 年龄最大48岁, 最小26岁, 平均年龄(32.5±4.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组70例患者在治疗前, 均对患者的牙表面菌斑和备洞等进行处理, 这样新的组织面可以快速形成。制备洞缘短斜面, 距离为1~1.5 mm, 最后进行干燥和隔湿处理[2]。上述操作完成后, 对照组患者接受全酸蚀粘接技术:首先进行酸蚀处理, 且使用酸蚀处理剂进行, 时间为30 s, 其后进行冲洗, 时间为20 s。多余的水分利用棉花吸取, 并吹干牙釉质,而牙本质中的水分要进行适当保留。最后使用粘接剂进行涂布操作。治疗组患者接受自酸蚀粘接技术:首先在粘接面上进行加压涂抹, 其使用的试剂为自酸蚀粘接剂, 时间为10 s,其后将粘接剂铺在粘接面上, 进行光照, 其时间为10 s, 最后进行分层充填, 其使用试剂为复合树脂, 并将其固化。所有患者治疗后, 修复7 d后和3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患牙修复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其主要内容为:术后敏感、边缘是否完整以及修复体的固定位置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修复后, 并在7 d后和3个月进行复查, 所有患者均无继发龋, 其填充体也无脱落, 牙髓活力全部恢复正常。在3个月时, 对照组患者有6颗患牙的边缘出现不完整现象, 其成功率为92.7%, 治疗组患者有4颗患牙的边缘出现不完整现象, 其成功率为95.1%,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完成手术7 d后, 对照组患者有7颗牙齿出现牙本质过敏, 而实验组患者有2颗牙齿出现牙本质过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楔状缺损修复治疗中, 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全酸蚀粘接技术和自酸蚀粘接技术。在利用全酸蚀粘接技术治疗时, 主要由三步构成:酸蚀、预处理和粘接等[3]。该技术通过对水分的保留, 使牙本质的原网变得较为膨松, 对粘结剂的渗透起到促进作用, 从而使微机械固位大大提高。然而, 该技术在临床操作上, 其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患者的牙本质湿润度较大, 会存留大量水分, 进而使渗透空间变小, 从而对树脂和牙本质的粘接造成不利影响[4]。但是牙本质较为干燥, 又会改变牙本质的原网和结构, 进而使粘结剂的渗入能力大大降低, 最终出现裂隙。
自酸蚀粘接技术作为弱酸脱矿剂, 使牙本质的玷污层得到充分溶解, 对牙本质小管起到堵塞封闭的作用, 进而使机械固位大大增强[5]。此外, 该技术不仅操作简单, 同时降低了术后敏感性的发生率。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分别为92.7%和95.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 实验组患者有2颗牙齿出现牙本质过敏, 对照组患者有7颗牙齿出现牙本质过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进行楔状缺损修复治疗中, 全酸蚀粘接技术与自酸蚀粘接技术治疗效果相似, 但是自酸蚀粘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 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1]邢燕, 张新明, 任权枝, 等.两种不同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2):299.
[2]林萤, 杨春丽.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远期疗效观察. 医药前沿, 2013(5):90-91.
[3]魏立梅, 孙婷. 3M玻璃离子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12, 52(15):4.
[4]谭克, 谭钧腾. Kava Key Laser3激光在牙齿楔状缺损修复中的疗效观察.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5(8):770-772.
[5]雷明光.Ⅸ型GC Fuji玻璃离子修复老年人楔状缺损活髓牙的疗效观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3):143-1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55
2015-07-09]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