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切除胆囊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1-23 14:43:31张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张闯

小切口切除胆囊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闯

目的研究小切口切除胆囊的临床疗效。方法187例胆囊疾病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方面比较, 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1%明显低于对照组9.78%(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疾病治疗的应用中, 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利于术后恢复、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胆囊切除;小切口;并发症

胆囊病变最常见的就是胆囊结石, 是普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胆囊穿孔, 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病痛, 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 在临床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1]。本次研究就传统开腹手术方法与小切口手术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7例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患者男67例, 女28例, 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9.2±8.7)岁;其中51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1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11例胆囊息肉结石, 1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照组患者男65例, 女27例, 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50.1±8.5)岁;其中5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1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11例胆囊息肉结石, 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术前经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 术前6~8 h禁食, 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取仰卧位, 取右上腹膜直肌切口长4~5 cm, 开腹后先探查肝胆周围解剖组织关系, 若合适则使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用小拉钩使得胆囊充分暴露出来, 在winslow孔、十二指肠前方以及胆囊三角处各设置一个小纱垫, 在内外侧以及下方3个方向使用拉钩牵开胃肠网膜和肝圆韧带, 显露出胆囊三角区域, 接着将胆囊体上提,找出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 接着游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对胆囊动脉和胆囊管进行离断结扎处理。若遇到切除难度较大的胆囊, 如萎缩性胆囊炎, 则可采用逆行切除法剥离至胆囊颈部, 接着横行切断胆囊, 近端敞开, 继续解剖至胆囊管后进行结扎。最后分层关腹, 切口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皮内缝合。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操作方法为:取右侧腹经腹直肌切口, 长约10~12 cm, 采用常规方法暴露手术视野, 切除病变胆囊[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8.2±17.9)min、(3.9±0.7)cm、(90.1±29.3)ml、(24.1±5.2)h、(15.1±6.0)h;对照组分别为(83.0±12.9)min、(9.7±2.9)cm、(140.2±38.7)ml、(33.9±6.8)h、(23.7±6.5)h, 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皮缘性坏死, 并发症发生率为2.11%;对照组出现4例切口感染、5例切口皮缘性坏死, 并发症发生率为9.78%,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6, P=0.026<0.05)。

3 讨论

胆囊疾病是普外科常见疾病, 在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和基础。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胆囊切除上,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以安全、微创、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受到广大患者及医生的青睐。

在运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做好术前的麻醉工作, 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手术方案等采取合适的麻醉方式。②术前做好B超、CT检查等, 了解患者是否符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 从而为手术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术前B超等检查发现胆囊壁厚度≤0.4 cm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且结石直径≥0.4 cm的, 不适宜使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③手术医生要有娴熟的技巧以及操作能力,随时应对手术中的各种突发事件。④在手术中, 剥离胆囊组织时, 可充分利用电刀切割方法, 该方法运用简单, 且出血少, 对患者的创伤较小。⑤手术中出现意外大出血、解剖异常等现象时, 应适当延长手术切口,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保证手术的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 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吕为良等[3]的报道一致。但是也有文献报道[4]: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视野暴露差, 在深部操作时难度较大, 容易出现胆囊颈管与肝外胆管解剖的不清晰, 导致术后胆漏、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 在手术治疗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拉钩, 最大限度暴露手术视野, 对于较大的结石, 应切开胆囊, 取出结石, 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疾病治疗上具有手术切口小且美观、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应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合理推广应用该术式。

[1]秦德伦.小切口切除胆囊疗效观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11): 1539-1540.

[2]张宝剑.胆结石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等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养生b, 2015(2):77.

[3]吕为良, 赵迎威.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14):91-92.

[4]钱俊华.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1, 32(2):42-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25

2015-07-09]

114200 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外一科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