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骊
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体会
马骊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疗效。方法1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90例。两组均接受统一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SAS﹑SDS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升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护理干预;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现阶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生活压力的不断提升,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该疾病病因复杂, 有慢性﹑周期性发作等特点, 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9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2例, 女38例;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45.5±5.5)岁;病程5个月~14年, 平均病程(4.5±3.2)年;胃溃疡26例, 十二指肠溃疡46例, 复合溃疡18例。干预组患者中男50例, 女40例;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45.7±5.4)岁;病程5个月~15年, 平均病程(4.7±3.4)年;胃溃疡28例, 十二指肠溃疡42例, 复合溃疡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统一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文化知识程度及理解能力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 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叮嘱患者平时注意个人卫生, 餐前餐后勤洗手, 隔绝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并定期对用具﹑餐具等进行消毒。
1.2.2 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反复, 生活质量较低,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 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心理, 为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 消除其不安﹑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 稳定患者情绪, 提升治疗﹑护理依从性。
1.2.3 用药指导 根据医嘱指导患者按照疗程﹑剂量合理用药, 叮嘱其坚持用药, 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叮嘱患者应严格按照药物不同特点进行服用药物, 比如抗胆碱能药必须在餐前30 min服用﹑服用抑酸药患者应该定期对白细胞进行检查等。
1.2.4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遵医嘱叮嘱患者禁食含机械性和化学性的食物, 如浓茶﹑酒类﹑咖啡﹑辛辣食物等,并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清淡食物, 少食多餐, 减少胃部压力, 禁烟酒。
1.3 疗效判定标准[2]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胃黏膜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 胃黏膜比之前有明显改善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或者出现加重趋势, 胃黏膜没有出现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标准:满意3分﹑较满意2﹑不满意0分, 分数越高, 表示越满意。满意率=(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护理后, 对照组治愈48例(53.3%), 好转18例(20.0%), 无效24例(26.7%), 总有效率为73.3%;干预组治愈65例(72.2%), 好转20例(22.2%), 无效5例(5.6%), 总有效率为94.4%。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 对照组SAS评分为(47.8±6.5)分, SDS评分为(46.8±6.7)分;干预组SAS评分为(34.3±4.1)分, SDS评分为(35.2±3.7)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3%(66/90),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9%(89/90)。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恶心﹑失眠﹑呕吐等,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给患者带来严重身心伤害。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理原则是消除症状﹑促进愈合﹑预防复发及长期治疗等[3]。但以往临床上采用的常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都无法彻底根治该疾病, 但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护理﹑药物指导﹑饮食护理等。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SAS﹑SDS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干预在提升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上的优越性。值得注意的是, 临床护理中,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规范每一环节, 加强学习, 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以亲切﹑温和的态度面对患者, 提升患者信任感, 消除其负性心理;还必须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饮食规律﹑禁烟酒, 才能更好提升临床效率, 降低患者复发率。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能提升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疏导患者心理, 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1]姜微微.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延边医学, 2014, 8(5):695-696.
[2]应丽娜, 王晓冰.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2):105-106.
[3]许美雄.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3(12):320-3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56
2015-08-13]
473000 南阳医专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