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娜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
徐丽娜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按照是否入住ICU分为ICU组16例和非ICU组36例, 并根据痰液颜色将非ICU组患者分为脓痰组20例和非脓痰组16例, 比较各组PCT和CRP变化情况及用药情况。结果ICU组和非ICU组患者治疗后PCT和CRP水平均有所降低, 其中非ICU组降幅更为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痰组用药比例为80.0%(16/20), 用药时间为(6.4±2.4)d, 非脓痰组用药比例为56.3%(9/16), 用药时间为(4.5±1.5)d,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在治疗前后联合检测PCT和CRP水平, 有助于提高重症感染病例的诊断率, 且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必要的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COPD是一种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该病病程长, 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非常高, 特别是在急性加重期, 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脓性痰等, 危险隐患较大, 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COPD急性加重主要是由支气管-肺部感染引起, 对细菌感染进行早期监测尤为必要。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5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PCT﹑CRP测定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 男33例, 女19例;年龄55~78岁, 平均年龄(69.8±4.3)岁。所有患者经影像学及痰细菌培养检查并确诊, 均符合COPD急性加重期的相关诊断标准, 对于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患有感染性疾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根据是否入住ICU将其分为ICU组16例和非ICU组36例;根据痰液颜色, 将非ICU组患者分为脓痰组20例和非脓痰组16例。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定期接受PCT和CRP检测, 前者采用化学发光法, 以罗氏全自动生化仪测定, 后者采用免疫比浊法, 以罗氏免疫分析仪测定[2]。给予ICU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 采用常规对症治疗, 并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非ICU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 用药期间定时监测患者PCT水平。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PCT和CRP测定结果, 包括非ICU患者的用药比例和用药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ICU组和非ICU组治疗前后PCT和CRP水平比较 ICU组患者治疗前PCT和CRP分别为(3.4±2.4)μg/L﹑(29.2±13.9)mg/L,治疗后为(2.7±1.3)μg/L﹑(18.2±6.9)mg/L;非ICU组患者治疗前PCT和CRP分别为(3.4±2.5)μg/L﹑(28.2±13.9)mg/L,治疗后为(1.9±1.3)μg/L﹑(11.2±7.9)mg/L。两组患者治疗后PCT和CRP水平均有所降低, 其中非ICU组降幅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脓痰组和非脓痰组用药比例和用药时间比较 脓痰组使用抗生素患者16例, 用药比例为80.0%(16/20), 用药时间为(6.4±2.4)d;非脓痰组使用抗生素患者9例, 用药比例为56.3%(9/16), 用药时间为(4.5±1.5)d。脓痰组用药比例和用药时间均高于非脓痰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感染所致,根据患者痰量增加﹑呼吸困难加重以及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很难快速判断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 且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也并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这也是造成抗生素应用频率较高﹑用药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这种情况下, 选取一种简单易行且准确性较高的指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成为当下关注的重点, PCT和CRP同属于预警指标, 且均是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在临床检验中越来越受到重视[4]。本组研究共选取5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是否入住ICU将其分为ICU组16例和非ICU组36例,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PCT和CRP水平均有所降低, 其中非ICU组降幅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痰液颜色将非ICU组患者分为脓痰组20例和非脓痰组16例, 结果显示, 脓痰组用药比例为80.0%(16/20), 用药时间为(6.4±2.4)d, 非脓痰组用药比例为56.3%(9/16), 用药时间为(4.5±1.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PCT和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有助于提高重症感染病例的诊断率, 且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必要的指导, 防止出现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1]刘玉玲, 赵小慧, 张克武.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18(9):1384-1385.
[2]赖连娣, 邓宏伟, 陈怡.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研究.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12(4):9-10.
[3]邓睿, 廖军红, 李世泽,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 2014, 28(7):69-71.
[4]刘金花, 徐吟亚, 付波.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18(5):2381-23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23
2015-07-13]
117000 辽宁省本溪中心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