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无负压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组织学诊断对照及误诊分析
闻春艳,张文杰*,孙大菊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病理科,吉林 长春130033)
目前,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发病人数剧增[1],找到早期、快速、准确的术前诊断方法显得尤为必要。我院于2012年率先开展了B超下无负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技术,它具有快速,简单,损伤小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主要的术前诊断方法,但在临床具体应用时,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造成漏诊和误诊[2]。本文对比分析甲状腺结节术前细胞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探讨B超下无负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漏诊、误诊原因。
1资料与方法
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甲状腺结节患者,经细胞穿刺检查并经外科手术治疗取得病理结果计1683例,共1769个结节,其中男性387例,女性1296例,年龄13-70岁,所有患者术前颈部B超检查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低回声,细小钙化,血流,边界不清),或者发现可疑颈部肿大淋巴结(低回声,正常皮髓质界限不清,结构消失或有微小钙化)。本组病例中假阳性6例,假阴性12例。
仪器:使用日立HIVISIONPreie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线阵探头,频率为13-5 MHZ,穿刺针规格为日产八光,22G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充分暴露甲状腺,常规颈部消毒,利多卡因局麻,超声下根据结节大小、深度、囊实性调整好探头后,沿探头边缘进针,确认针尖最佳位置后,迅速上下提拉左右旋转5-7次后拔出针头,吸出标本立即涂片2-3张,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镜下观察。如果细胞量少,或者血多,取材不满意,需马上再行穿刺,直到满意为止,但不超过5针。 诊断标准:细胞学诊断采用Ⅳ分类法,Ⅰ级为不满意标本,Ⅱ级为良性病变,Ⅲ级为可疑癌,Ⅳ为恶性肿瘤甲状腺良性病变主要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及甲状腺腺瘤。恶性病变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髓样癌。
2结果
甲状腺细针穿刺计5225例,5437个结节,其中1683例,1769个结节经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本文对1769个结节进行分析,1769个结节中细胞学诊断良性532例,占30.07%,可疑恶性143例,占8.08%,恶性1038例,占58.68%,不满意标本56例,占3.17%。
532例良性病变中,12例经组织学证实为恶性,乳头状癌7例,滤泡癌2例,髓样癌1例,其他2例。143例可疑病例中,114例证实为乳头状癌,滤泡癌8例,髓样癌5例,其他恶性肿瘤3例,良性13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例,腺瘤3例,甲状腺肿5例)。1038例恶性结节中,组织学诊断乳头状癌995例,滤泡癌24例,其他恶性肿瘤19例,细胞学报告恶性结节中6例经病理证实为良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例,甲状腺腺瘤1例,甲状腺肿2例)。
3讨论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肿块小,明确诊断很困难。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损伤较大,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由于肿物小,穿刺不到位,取到组织小,难以诊断,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细胞成分少,易出血,误诊率高。甲状腺无负压细针穿刺技术采用的是一次性无菌穿刺针,可以多点多部位穿刺,具有出血少,细胞有效成分多,副作用少等优点,但由于我院此项技术开展仅三年的时间,经验少,存在一定比例的误诊情况,本文就误诊情况加以分析,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准确率。
本组病例中假阳性6例,组织学证实3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甲状腺腺瘤,2例甲状腺肿。重新阅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涂片,见大量不典型增生的滤泡上皮细胞,核增大且有异形性,但缺少乳头状癌的核沟及核内包涵体。误诊为癌的甲状腺肿病例可见细胞核呈泡状,显著增大,异型性明显,且有核沟,问诊病人病史发现,病人曾有甲状腺肿治疗史,因此细胞学诊断医师在做诊断时,应密切结合病人病史及影像学所见,以防误诊,过度诊断。本组病例中,假阴性12例,组织学诊断分别为7例乳头状癌,2例滤泡癌,1例髓样癌,2例其他恶性肿瘤。回顾乳头状癌误诊病例,3例涂片细胞较丰富,呈片状排列,核的恶性特征不明显,误认为间质结合在一起的大滤泡, 3例镜下见炎性背景,见合体状排列上皮细胞,以为是炎性改变,但仔细观察发现,细胞排列不规则,核有异型,核沟明显,偶见明显包涵体,不是亚急性炎症。另外1例见乳头状排列滤泡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核增大,毛玻璃改变不明显,纤维血管轴心不明显,误以为是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假乳头。误诊为阴性的恶性肿瘤,由于细胞成分少,坏死严重,出现漏诊。
假阴性、假阳性及可疑病例中,均存在滤泡癌的误诊情况,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只凭细胞学形态特征难以做出明确诊断,因为细胞学的诊断仅根据细胞的异型性来判别,滤泡癌肿瘤细胞多数呈小滤泡状,细胞染色深,排列密集,带状或粱状排列,但有的病例可见毛玻璃核,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极易误诊为乳头状癌。组织病理诊断甲状腺滤泡癌主要看包膜以外有无浸润,是否有血管及远处转移,在途片上是无法观察到上述情况的[3],因此,对于滤泡性肿瘤,细胞学诊断应慎重,应密切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避免误诊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率,减少漏误诊,要求细胞学诊断医生不断总结经验,认真仔细阅片,同时与临床医生及时沟通,发现不符情况,重新评价。
参考文献:
[1]邱云峰,翟敏,杨维良.原发性小肠肿瘤[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0,4(3):20.
[2]张良岩.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毒症的鉴别诊断临床意义的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1(11):3157.
[3]Yolanda C,James E.甲状腺良性病变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M].现代诊断病理学,2000,3:35.
(收稿日期:2014-05-17)
文章编号:1007-4287(2015)07-1148-0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