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格 杨木强 徐静
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复苏期临床观察与特殊护理体会
郭亚格 杨木强 徐静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期临床情况, 探讨特殊护理体会。方法6000例接受全身麻醉实施手术的患者,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总结麻醉复苏期特殊护理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均顺利恢复, 本组6000例患者中,1020例(17.00%)患者由于手术原因出现恶心、呕吐,336例(5.60%)患者出现低血压,56例(0.93%)患者出现血氧下降,37例(0.62%)患者拔管后发生舌后坠。通过针对性特殊护理干预, 所有患者病情均顺利恢复, 且并未出现复苏期护理并发症。结论对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期实施具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 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全身麻醉;复苏期;特殊护理
患者麻醉复苏阶段, 由于自身机体保护性反射功能没有完全恢复, 而且术后短时间内体内通常都会残留麻醉性药物,若患者合并其他内科疾病, 手术麻醉将会使生理功能出现紊乱, 引起多种术后并发症。全身麻醉复苏期常会产生意识模糊等现象, 埋下很多安全隐患。复苏期特殊护理主要任务是对未完全苏醒(或情况尚不稳定)患者实施集中管理, 并对其采取全面术后监测。为总结复苏期特殊护理体会, 进一步提升本院护理服务质量, 本文选择6000例采取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本院近2年收治的6000例实施全身麻醉手术及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3200例, 女2800例, 年龄9~85岁, 平均年龄45.7 岁。 其中, 耳鼻喉手术2100例, 口腔科手术1700例, 泌尿科1650例, 心胸外科250例, 骨科200例, 脑外科及其他科室共100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长期应用镇静药物史, 无显著呼吸、循环系统疾病, 重要器官功能检查普遍正常。对患者采取静吸复合型麻醉方法, 经鼻腔(或口腔)进行气管插管。手术时间较短者采取喉罩插管方式, 均留置尿管。
1.2 特殊护理方法 术后, 护理人员及时将患者送至麻醉复苏室, 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体位进行休息。若存在特殊体位要求, 则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测量患者呼吸、脉搏、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①呼吸道护理:插管、手术损伤气道可造成喉头水肿或痉挛, 严重时可发生低氧血症, 若发生这种现象, 要立即为患者注射地塞米松, 必要时要应用面罩进行加压给氧。也可为患者静脉注射氨茶碱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若患者呼吸道存在大量不良分泌物,应及时为其清理干净;②舌后坠护理: 肥胖、颈部短粗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易发生舌后坠现象, 使得患者氧分压连续降低。因此护理时不仅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还要取患者头部合适位置, 使其偏向一侧, 必要时重新进行插管;③呕吐误吸护理: 呕吐误吸属于麻醉复苏期常见并发症, 可进一步引起患者呼吸道出现梗阻, 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导致患者死亡, 应引起足够重视。出现误吸后, 应立即将患者头部向一侧偏离, 并取俯卧位, 充分将呼吸道中残留物质吸出。为预防感染, 应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支气管;④针对烦躁不安患者, 可根据症状采用约束带进行有效束缚, 必要时做吸氧处理;保证患者静脉输液通道顺畅, 并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窒息现象发生。
本组6000例患者中,336例(5.60%)患者出现低血压,1020例(17.00%)患者由于手术原因出现恶心、呕吐,56例(0.93%)患者出现血氧下降,37例(0.62%)患者拔管后发生舌后坠。通过针对性特殊护理干预, 所有患者病情均顺利恢复,且并未出现复苏期护理并发症。
目前, 麻醉复苏期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 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身麻醉通过吸入麻醉药物或静脉注射麻醉剂后,对手术患者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作用, 使人暂时失去知觉, 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 能够保障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手术过程中, 患者呼吸由呼吸机进行控制[1],进一步保证机体供氧, 将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严格控制在手术允许条件下。术后, 麻醉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代谢, 患者逐渐恢复意识。由于麻醉药在不同患者体内代谢速度不同, 部分麻醉药会集聚在体内,导致生理功能受到限制, 因此全身麻醉复苏期特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是临床重要组成部分[2]。当患者保护性反射未能完全恢复时, 常会出现呼吸道梗阻, 若不能及时处理, 将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本组1020例患者在复苏期发生恶心、呕吐, 占比高达17.00%, 临床开展特殊护理时发现及时, 并未产生严重后果。若术中出血严重, 则会造成患者血容量不充分, 在麻醉药作用下患者可产生低血压、心率过快等临床症状, 对手术切口良好愈合带来制约。重视复苏期特殊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防止术后早期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在充分做好上文护理干预外, 特殊护理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取适宜体位:手术结束后, 对麻醉患者复苏期患者采取对症措施和精细化护理干预, 对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对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意义深远。术后及时调整患者体位, 有利于预防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如, 取患者平卧位, 使其头偏向一侧,能够有效防止误吸发生;②复苏延迟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 如果患者术后出现复苏延迟, 应及时告知医师, 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警惕患者出现脑水肿和低血糖症状, 若患者已经出现脑水肿或低血糖反应, 应给予脱水等对症处理;③术后疼痛护理:患者苏醒后,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进行交流、并对情绪紧张、精神郁闷的患者进行疏导, 进一步消除其恐惧心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适当给予镇痛剂, 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给药。另外, 为患者创造良好复苏环境, 注意麻醉恢复室相对湿度和温度。④引流管护理:患者术后需要留置引流管和导尿管, 应保持引流管及导尿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质的性状、颜色, 若发生异常, 及时汇报给临床医师进行处理。
目前, 各大医院相继建立手术麻醉恢复室, 对全身麻醉复苏期实施特殊护理干预, 不仅颠覆了传统护理医学模式,也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诉求, 使患者感到人性化护理服务。同时也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升自身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方向, 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陆雅萍, 黄冰, 孙利, 等.全麻患者达到出恢复室临床标准时血气状态分析及盐酸多沙普仑干预效果.浙江医学,2012,5(1):108-109.
[2]黄荣杏, 项认可, 李惠兰.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观察与护理.中外医疗,2013,12(8):149-1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44
2014-12-30]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