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于贵锋对诗耕作已久,在这一组中,有像《分开》这样值得一读的作品;金黄的老虎在写作上有了较大的进展,《歌唱之诗》对周边事物作了很好的协调以匹配食堂打扫的厨娘的哼唱,感觉到那一刻她就处在世界的中心;顾潇的作品比较关注语感、节奏控制,并隐现了碎片化反思的倾向;胡正勇和方文竹都是江南人士,前者围绕记忆中的芦村乡展开具体细腻一面的书写,后者则在日常语境中生发对世界的宏阔一面的领会。陈鱼观在较有传统意境的题材下融合自己的当下感受。(江离)
作者简介:于贵锋,1968年生,著有诗集《深处的盐》、《雪根》(自印)。现居兰州。
◆分开
我所要做的就是把黄豆和豌豆分开
它们混在一起,有一大口袋。
好的,这圆的是豌豆,这椭圆的是黄豆。
这是豌豆,这是黄豆。
直到中午,母亲看见我还爬在口袋边
她就把它们倒簸箕里,双手抓住簸箕的两边
朝一个方向旋转,那些大的、似乎轻点的黄豆
就浮到了上面和集中在簸箕的中间
她用手一把一把掠出来。掠出来。
她让我挑出黄豆里有虫眼的
这是另一件事。
这下,我只有像刚开始那样,把每颗黄豆都
看一下,看哪颗是好的,哪颗不好。
如同现在,我试图把一件事和另一件事
从一大堆的事中分开
把一个日子和另一个日子从时间中分开
甚至,我试图把天上的那些星星
一颗颗仔细辨认。我做得好还是不好
母亲再也不来评判或教给我更简单的方法
◆阴阳界
白天,被自己宣扬的主义塞满了细节
夜晚,脸盆里把一颗黑乎乎的心搓洗
普遍会演戏
普遍会在恨与爱之间反复漂移
普遍宣称
通晓生死
东边日出西边雨,雨夹雪
这多么符合逻辑,和传统
我再也无需关门
人间派出了父母、妻儿、朋友
大自然派出了河流、山峦、草木
天空派出了星辰、风声、寂静
单独或结伴,他们来劝慰:
疼痛不是哲学,人是时间的注
[注:2014年3月,读史蒂文斯,其《我叔叔的单片眼镜》有句:“人是我假斯文世界的小注脚”。好吧,就当我借用了他的诗句。]
◆致友人
花草,树木,都被我想象了,比喻了,变异了
这一点我已向你承认
我没有对你说的是,我发誓要
找回“大自然”
大自然是一个独立的词吗
大自然是独立于我们的存在吗
我没有告诉你
这太难了
这需要放弃的东西太多了
比如我的过滤镜,显微镜,放大镜
比如我关于明暗,艺术的定义
比如我认识事物的,熟练的方式
我很想告诉你大自然在我的身体里
已成一场雾
冰冷、潮湿
但我沉默着,觉得我的沉默
有树那样的坚挺,和夕阳中
拖长的虚影
◆任何方向都有神的暗影
云朵,偶尔冒充天空流泪。
向南,碰上菊花摆弄身体里的光线。
鹰蹲在北方一块风化的岩石上,忍着再生的剧痛。
西望,王朝城门紧闭,飞鸟勿渡。
东方从太阳和泥土升起,完成了合围。
任何方位都有神的暗影:不跟从,就屈从。
任何时辰都有禁忌。
生门和死门在你的身体上轮转。
绝望躲在屋子里等着铃响。
◆咏 柳
好吧,那就柳树吧
村口,湖畔,塘边,街道一侧
都行
风,温度,湿度,甚至亮度
都会来
来就来吧
它熟悉摆幅,冷暖,荣枯,明暗
这些动作
配合就是了
爱它的人们
你们不要悲伤
命运没有好与不好
命运也不是用来悲伤的
而是顺应
现在,雪正落向它
那,就让雪落吧
柳树,会度过余生
◆排 队
皂角树。枸树。榆树。槐树
都被生活
浸透了
叶子“咵咵”地落在
硬梆梆的冻土
一排杨树
更简洁
排队的棉袄
雪和棉花开了
我没有排队
我的棉花开了
一个鼻涕虫戳我
这错觉孵化的天使
指头有寒冷的肤色
◆腊月,正月
所有的事物都忙碌起来
像在为希望
用尽最后一丝力气。
原野寂静,山峦寂静
白天比夜晚
还要寂静。
动物窝在洞里
去年没有舍得吃掉的粮食
有一层温暖的浮尘。
有些危险已经过去了
有的夹住一截尾巴
有的还在等着倒霉蛋
听说了吗,雪下面埋着
鲜嫩的芫荽,胡萝卜
也埋着一把 雪亮的刀子。
几个人坐在泥炉旁
喝茶,闲谝,打盹
偶尔吃杯酒
时间悄悄地从他们的身体穿过去
或是如此悄悄地坠落他们的身体里:
突然间轻响 炉膛的煤低了一点
一个身影掠过房外刺目的反光
◆院 落
当瓦片上站起丰腴的苔藓
当苔藓的肉终于变得暗红
雨开始不停地,不停地
雨开始不停地浇灌埋在屋檐下的
死鼠和花根。
灵魂们依次出现,穿过雨幕
围着一盏油灯
一群蛾子静静扑扇
内心的翅膀
这已发过芽的春日
这发酵后发酸的阳光水汽
这在冬日更显荒废的干雪
这小小的院落
成了它们不离不弃的世界。
终究。
◆晨 景
老者像移动的收音机
穿过树丛,叶子落光的一棵树
重回人间。你想学那老者
退着走,看声音如何消散。
你转身,却发现有一种力量在阻挠
像风紧紧抵住你,推着你
要让你朝另外的方向:你从不知道
在身体里培育出一种倾向
那么快,是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