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

2015-01-22 12:15陆勇
会计之友 2015年1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管理会计

陆勇

【摘 要】 随着《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我国推进管理会计教育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管理会计人才,而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育则担负培养合格管理会计人才的重任。其中,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尤为关键。文章在详尽分析推进管理会计教育转型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单师”模式、“双师模式”和“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并提出了现阶段的四项工作原则。

【关键词】 教学转型; 管理会计;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1-0017-03

2014年1月29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4月9日,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举办的“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中国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内的60余位会计教育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他们从学术视角分析了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并就高校如何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10月27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迫切要求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

以上几个重要事件昭示我国在推进管理会计教育方面迈出了切实而重要的步伐,也预示高等院校管理会计教学工作面临转型。本文认为,管理会计教学转型主要包括三层含义,即:教学地位转变、教学模式转变和培养目标转变。

一、高等院校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以往,我国管理会计教学局限于开设一两门课,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因而造成我国几乎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少数学者和海外回国人员除外)格局。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很大,因此我们应当推进国内管理会计教育转型——由从属于财务会计转向独立的管理会计学科体系,大力推进管理会计教育,从而培养出大批社会所需的管理会计人才。

(一)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企业适应复杂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

现实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一般地,可将企业外部环境划分为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两个层面。前者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包括人口、居民收入或购买力和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等)、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展状况)、技术环境(包括与本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和经济环境(包括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企业的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等),后者主要是指行业的市场供求状况、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竞争状况、生产状况、产业布局、行业壁垒、进入障碍与行业发展前景等。

企业的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致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为此,企业需要做好预测、决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基础工作。换言之,为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一定数量的管理会计人才。因此,加大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视野看,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把管理会计师(CMA)认证作为衡量专业财务管理者职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的最佳标准。在美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例是9:1。相比之下,而在中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例是1:9。据测算,中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至少600万。由此可见,未来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任务十分艰巨。

(二)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期,这将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正在面临着一个重大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发生转变,经济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必须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必须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换言之,我国企业也必然要经历转型,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转型、管理转型和商业运营模式转型。

企业产品转型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标准化、智能化、低碳化、集成化和循环化等;管理转型意味着管理精益化、组织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精准化;商业模式转型意味着价值多元化、系统集成化和服务集成化。以管理精益化为例,企业内必须创新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人本管理体系建设,降低日常管理和控制成本)和管理流程(推进精准决策体系建设,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减少重大经济损失)。

(三)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顺应企业经营集团化的必然要求

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它是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纽带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也是许多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为了强化管理和增加经济效益,很多大型集团企业正在逐步探索建立财务信息共享中心。为此,企业需要实现会计信息化。通常,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支持信息化三方面内容。其中,决策支持信息化包括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和风险控制等的信息化,它离不开预测、预算、决策支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管理会计工具。所以,顺应企业经营集团化的趋势,我们应当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培养大量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

(四)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财政部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余蔚平(2014)在《指导意见》发布会上指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是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二、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管理会计教学地位,使之由从属转向独立

虽然人们一般把会计分为对外会计(财务会计)和对内会计(管理会计),看起来二者似乎地位平等,但是在高校教学安排上过度强调财务会计而轻视管理会计,后者事实上处于从属地位。为适应新形势,今后要逐步加强管理会计教学工作,使之成为重要而独立的课程体系。

(二)转变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设立了会计与财务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会计人才。但是,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雷同,毕业生的区分度不大,会计教育“同质化”很明显,其后果十分严重:首先,从社会需求来看,不利于用人单位选用人才;其次,不利于广大会计(财务)毕业生就业;再次,不利于企业管理升级,进而影响我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此,必须转变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鉴于此,本文认为,各高等院校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自身师资队伍情况、学生生源质量、教学设施和教育经费充裕度等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为,可按照会计人才服务方向,将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如下三种模式,即:“单师”模式(只培养管理会计师)、“双师”模式(管理会计师与CPA并重)和“能力培养”模式(不以培养管理会计师或CPA为教学目的)。

1.“单师”模式

以往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心在对外会计,发挥的是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这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作是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随着《指导意见》的发布,预计今后我国将加大管理会计师培养力度,旨在培养会计人员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能力,我们把这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称为管理会计师培养模式。各开设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高等院校,若受师资、教学设施、学生素质和资金等条件较强约束,并打算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可重点按照管理会计师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组织教学活动,旨在培养未来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单师”培养模式。

2.“双师”模式

对于全国财经大学(学院),或者其他会计学(财务学)师资雄厚、教学设施充足和学生来源广泛的高校,可同时选择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和管理会计师培养模式。实行“双师”培养模式好处很多:首先,从会计学科建设角度来看,“双师”制可同时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还可能实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第二,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他们既可选择注册会计师培养方向,又可选择管理会计师培养方向,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可兼顾这两个培养方向;第三,“双师”制更加容易形成办学规模效应,并更加容易扩大教学影响力,继而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综合能力培养模式

综合能力培养模式不直接以培养注册会计师或管理会计师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高端综合素质,如北京大学会计学本科培养模式。北京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和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为培养具有现代财会、审计综合管理能力的管理者奠定必要的理论,毕业去向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及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这种培养模式高端培养方向是研究型人才和企业家。除了会计本科之外,综合能力培养模式还适用于硕士生(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和成人在职培训。特别地,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公司高管及其他社会组织管理人员与职员的工作能力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转变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安排上,遵从国际公认的管理会计师培养标准,加强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支持、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内容的教学工作。条件具备时,在全国推行管理会计师认证培训工作。

三、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应遵循的原则

鉴于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差异明显,很难在全国按照统一模式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因此,拟在全国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之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工作原则。本文认为,如下四项原则尤为重要。

(一)实事求是原则

各高等院校在加强管理会计教育过程中应立足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自身师资、教学设施、实验设施和教学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在盘点自身家底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步骤,条件具备的可立即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条件尚不具备的,可先行开展师资培训,增设新的适合管理会计教学工作的各项设施,等将来条件具备了再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而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投入资金,争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项目。

(二)统筹原则

在各高等院校开展(或筹备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应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教学设施和教学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招聘师资,建设管理会计实习基地,或者建立国内外校际联合培养模式。争取以最小的投入,有声有色地开展(或者筹备开展)好管理会计教学工作。

(三)质量原则

从国际视野来看,未来中国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巨大,可以预见国内许多高校将争相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项目。根据以往国内各类办学经验,盲目办学往往不能保证办学质量。鉴于此,各高等院校应当检视自身的办学条件,切实做好各种办学准备工作,特别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具体地说,要把好师资质量关,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上岗;要搞好各种配套,特别要建立起设施齐全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基地;要狠抓管理教学管理工作,重视教学实践中的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培养出适合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合格管理会计人才。

(四)循序渐进原则

当前,各设置会计与财务学科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其中,各财经类大学开展管理会计教学的条件最好,表现在师资、教学设施和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高校增设管理会计教学项目资源约束较小,容易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甚至能立即上管理会计培养项目;其他各类大学会计与财务学科规模通常比较小,教学资源大都是按照财务会计教学来配置的,立即增设管理会计教学项目难度较大。相比前者,后者开展管理会计教学项目要有较长的准备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这些高校需要从长计议,有条不紊地开展管理会计教学项目的准备。即使财经类高等院校,在开设管理会计项目上也应当按计划按步骤进行,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工作,以使管理会计教学项目平稳开展。

四、结语

从现实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内在要求来看,今天所谓的高级财会人才已不再局限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他们更应该具有解读会计及其他相关信息的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娴熟的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策略与规划,能够为企业创造新财富。从财务会计走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并重,从会计走向管理,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出一大批中国所亟需的高质量管理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管理会计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战略决策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岗位职责能力分析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